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中国陶瓷与中华传统服饰的关联性

时间:2024-04-25

摘 要:中国陶瓷与中国服饰都是我国经典艺术中瑰宝。历尽千年的发展,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为我们绘制了时间跨越万载的鸿篇巨作。虽然材质不同,表现出的艺术美感也有差别,但由于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相似的结构形态、装饰纹样等,因此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时至今日,陶瓷艺术已经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灵感和丰富的设计语言。

关键词:中国陶瓷;中华服饰;装饰纹样;服装轮廓;关联性

陶瓷文化和服装文化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都是物化了的文化,它们从一开始出现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服装的设计艺术的角度出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陶瓷语言上表达出来的中国服装史。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其几千年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并影响着艺术发展的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重“礼”的文化思想,陶瓷和服饰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必然蕴含着相通的文化理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道家始祖老子最早明确地把道和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来源。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也无不反映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国人上衣下裳的穿法就是对天地之别的认识,上衣像天,下裳像地,代表“天地之法”,不可颠倒。帝王的上衣多为玄色,玄为黑色,下裳多为纁色,纁为绛红色,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象征黄昏之地,蕴含“天人合一”的理念。深衣是典型的汉服,特点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深服宽大的袖口象征了天道圆容,领口左右相交象征了地道方正,而右衽覆盖在左衽上方也体现了右衽为阳左衽为阴的阴阳观念,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腰上系着宽大的衣带象征了行动要符合权衡规矩,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份,提醒人们生活起居顺应天时。深衣的形制与剪裁,是半点更改不得的,这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而不流于粗俗,看重内涵与实质的精神,象征着天人合一,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中国传统美德。

“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一直贯穿于陶瓷美学的始终。在瓷器审美上,除了在个体局部和细节上的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整体和谐。比如象征性的色彩、集中简洁的构图和不重写实重传神的艺术美学理念。我国的陶瓷器往往体现出的是大方、中庸的特点,常用下垂的线条,宽大的造型,体现出修长与自然之美感。

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文化强烈的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言行和行动,重礼仪、行礼教、遵礼义已深入人心。礼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安邦定国的手段,用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制度约束人民,社会各阶层都有相应的等级规定,从衣食住行、家庭日常的用度到穿衣戴帽等,都不可随便僭越。

我国古代服装中的颜色、纹样是“礼”文化的鲜明物化形式,在服饰色彩上有了三六九等的等级规定,各社会等级、官阶对应的服装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服饰色彩,如下层庶民百姓的服饰不得用鲜艳的色彩,在汉代农民等只能穿着本色的粗布、麻布制成的短衣,平民则穿褐色衣服,在宋代则有民间禁止穿着紫色的命令,明朝时则变为民间色彩不得用大红、鸦青和黄色。还有就是在官服上也有相对应的色彩规定,如在唐朝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除社会等级和官阶之外,由于受到民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的影响,服装的颜色在婚丧嫁娶或不同职业之间都存在着区别,例如就有佛教专用的颜色等。

其次在我国的服饰纹样之中也存在礼文化的约束,如“十二章”纹样、五爪龙的纹样就是皇帝特有的纹样,其余只有少数高官可以穿三爪或者四爪龙纹样。

我国古代陶瓷作品也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例如官窑中烧制的瓷器就是供给皇家使用的,于此同时,陶瓷器在色彩、纹样上又与中国传统服饰同样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黄色就是皇家的专用,如其他人使用则触犯僭越之罪。龙纹等特殊纹样也是皇家专用,如清嘉庆“懋勤殿”款龙纹印盒,原因在此不重复赘述。

文化由人创造, 因人的行为引起,是人性的一种体现。而中国陶瓷与中华服饰除了在文化上具有共同的思想理念,在彼此的外部轮廓,装饰纹样的使用、材质运用上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也体现出了人类智慧的相通性与相容性。

服装廓形是服装款式造型的第一重要的因素,即人体穿上服装后,全套服装所呈现的外部造型的大致轮廓,通过服装面料的选择、内部结构线的移动或变化以及不同的服装制作工艺等,从而给人们展示出各种廓形的服装的独特之美。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的款式很多,花色也不尽相同,每一件旗袍能拥有自己的气质,不同的人穿着也能给予旗袍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可以说旗袍是有灵性的,大方的款式、得体的剪裁,最能勾勒出东方女子的韵味,也是最适合东方女子的身体体型的条件。瓷器中凤尾瓶的外形轮廓看上去就与旗袍非常的相像,喇叭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散开,形状就像凤尾一样,故而得名曰凤尾瓶。另一方面,陶瓷和服饰都是同样以立体造型来做为其最终造型结果的,并且也都是由外部轮廓以及内部结构相互组合而成的,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在欣赏一件陶瓷作品时,通过对陶瓷造型的廓形就可以有直观了解,例如,圆形陶瓷、柱形陶瓷、锥形陶瓷、喇叭形陶瓷;与此同理,服装的外形輪廓之所以为服装设计的第一要素,在追求造型优美的同时,而且也可以吸引人们的视线随着轮廓线得到延伸,从而可以达到给人愉悦的审美感受的目的。

中国陶瓷与中华服饰除了在外形轮廓上的不谋而合之外,在服装图案纹样设计中,还不约而同的与陶瓷设计采用了相通的设计元素。纹样是一种装饰性艺术,以物质为载体而展现出来,它们来源于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等动植物和日常劳动之中,具体有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以及龙凤纹样等的分类,这些图案纹样经过了人们的归纳、组合、变形、重新整合,被装饰在了衣服和饰品或是陶瓷器物当中,这些纹样也就有着千丝万缕而且割不断的联系。

随着炎黄子孙不断地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一步步进入现代社会,陶瓷艺术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它不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更具有更高的民族文化价值。由于现代陶瓷艺术的不断发展和陶艺热的兴起,现在的市场上不断涌现出绿色环保的陶瓷饰品,其中也包括了服装中的陶瓷首饰,如:陶瓷项链、耳环、纽扣、腰带头、挂件等新品。陶瓷首饰的创新性的发展出了更丰富的陶瓷材质和瓷器造型,改变了人们对陶瓷制品的固有的印象,为服装服饰配件的设计与应用展开了一条全新的探索之路,作用是相互的,相信对于陶瓷艺术也同样具有非常积极地作用。以陶瓷材质来制作服饰配件更具有其他材质不可能达到的优点,它特殊的材质特性把服饰配件的应用材料从传统中解脱出来。充分应用大自然馈赠给以人们的泥土为材料,让观者和佩戴者都能感受到鲜活的生命的气息。陶土与釉色结合得浑然一体,可以形成各种风格的绿色环保饰品,或色彩靓丽、或简单质朴、或沉静优雅,陶瓷首饰不仅具备装饰和美化服装的功能,也是佩戴者内心修养的一种综合体现。

英国人类学家英菲曾指出:“ 一个文化项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的发展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非常关键,对于那些应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中国陶瓷艺术还是中华服饰艺术,都各自有着它们独特且不可替代的魅力。虽然如此,但在二者之间依然存在割舍不断的关联。艺术进入生活的时代已经到来,无论是借用服饰语言表达陶瓷设计之美,还是以陶瓷审美贯穿于服饰设计当中,它们彼此的相互融合都能使中华民族两种传统的艺术得以更进一步发展,创造出别样的艺术之美,由此设计出的新产品也在不断焕发出时代气息和新的生命力,从而使得中国服饰与陶瓷艺术都将得到更好的发展,生生不息的流传下去。

作者简介:陈溪(1990--)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