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作者简介:张慧芳,(1988.05-),女,山西吕梁,汉,硕士研究生,中级会计师,会计管理。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组织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监督社会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并依法对不符合规范的单位进行处分和教导。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让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稳步前行。然而,在我国的众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实现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引言: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数据准确、保证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保证经营活动高效实施,从而更好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的高质量实施需要有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其能帮助事业单位进行不断的自我评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升,从而促进单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来看,提高其服务质量成为重点任务,伴随着一些法规制度的出台和应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内部控制的实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和优化,但是从整体控制效率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概念概述
1.1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事务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实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机关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合称,中国的政治体制较为特殊,大多数时候,行政和事业是一体的,很少割裂開来。另外,具备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也被称之为行政事业单位,其职责是执法监督、机构监管以及行政管理等。
1.2内部控制
ASB对内部控制是这样定义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单位为了提升其自身的经营效率,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获取和优化配置,实现其管理目的,单位中所使用和实施的一系列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程序以及手段被统称为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要点主要有:单位中缺乏内控的主要原因、各种关于内控的相关理论、控制环境、风险管理、内控活动、内部审计简介、内控的建立和实施。
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是内部控制的三个主要结构,其主要体系也可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事前防范主要包括制度、部门以及审批手续的建立和完善,事中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合法性、完整性等,行政事业单位中涉及货币资金的环节都在被控制范围内,像是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应付票据等,事后监督主要由审计监督部门执行,其监督的是内控的疏漏和薄弱之处。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2.1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内部控制体系中事前防范的主要手段是制度的管理和约束,而行政事业单位如果要实现全面的内部控制,就需要对制度建设进行完善和优化,落实《财务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些列的管理制度。这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出现滥用职权等问题,响应政府的廉洁战略。所以说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更加完善化和规范化。
2.2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品质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本身拥有着较为丰富的行政资源,在内部控制的实施和优化配置下,这些资源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和服务效率也会随之提升。内部控制更像是一种防御措施,其关键作用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达到其经营和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去完成外界强制要完成的事情,内部控制更加强调和注重责任与义务。所以内部控制的全面实施可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项活动和业务的落实,并通过有效的监管保证其按照预定的轨道和计划实施,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品质。
2.3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科学化
财政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保障和基础。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都愈加复杂,这个时候更加需要内部控制发挥其对财务的管理作用助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稳定和外部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和监督中,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会计信息数据的精准性和真实性、保证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保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其既定方针的贯彻和落实、并为财会的审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漏洞和失真问题就能进一步避免,而会计资源也可以得到科学的优化配置,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完善、详细的战略决策参考数据。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组成因素
3.1内部环境因素
内部环境因素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含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机构责权划分、内部审计、人资政策以及企业文化等。就我国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式来看,其层次感略强,组织结构条理较为清晰,但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时候需要注意结合自身的实际环境现状,全面考虑单位内部的环境和人文因素,从而制定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战略和计划。
3.2内部风险评估因素
风险评估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及时识别业务、项目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来自国家拨款,并且根据预算方案有相应的定额,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就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和风险管理措施,从而确保单位内部资金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应用。
3.3内部控制活动因素
内部控制活动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的数据和结果,所采取的控制举措,目的是将经济活动中的潜藏风险控制在单位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控制活动是内控的中间环节,需要风险评估为参考基础,也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
3.4内部信息与沟通因素
信息与沟通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中对内部控制所产生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精准的收集,并实现这些数据的共享与传递。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与沟通,对外来说,国家的一些战略计划是需要多个行政事业单位相互配合完成的,所以也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可以保持畅通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因此,内部控制需要注重信息与沟通因素,从而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与作用充分发挥。
3.5內部监督因素
内部监督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相关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实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和优化。内部监督的执行可以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舞弊现象,从思想和意识上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认可,打造清正廉明的内部环境。但是在实施内部监督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机动性,面对性质不同的单位和部门所采取的监督措施也要“因地制宜”。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4.1针对内控的认知不够深入
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稳定与平衡,内部控制是对部分传统管理方式的否定和突破,这对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职工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有部分人群对内部控制是不重视的,甚至持有排斥的态度,这也使得内控的实施困难重重。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职工对内控的认知不够深入,内控意识薄弱。内部控制的提出和实施实践已经不短,在这段时间内,相关制度法规也在逐渐完善,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内部控制的执行更像是完成一项硬性任务,管理层人员对内控的认知并不深入,也没有针对职工进行深入的培训,而且内控制度和方案的制定也不能按照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负责人并没有太强的话语权,这些都使得内部的实施步履维艰。
4.2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全面内控的实施离不开制度的辅助,内控制度既是基础也是保障,然而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薄弱,使得内控制度在建设期出现漏洞,制度建设的全面性和严谨性不足,使得内控制的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进而延缓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运行。而要检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可以通过核查其财务状况来进行判断,如果财务状态异常,那么内控制度自然是存在漏洞的。
4.3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
信息化的趋势已成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信息设备和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便捷工作程序,加快工作效率,将其应用于内部建设中也具有极高的可行性。但是在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并不大,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非常多,数据基数非常大,这使得信息系统的建立十分困难,而且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所以需要部分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传递,这些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备份、分析、处理、分享都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设备技术支撑,并且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责权划分、维护检修、监督核查,这些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都很难快速完成。也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信息系统,但是过程中会出现数据丢失、处理不当、系统崩溃等各种问题。
4.4内控监督执行深度不够
内控监督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深度实施的关键,内控监督需要外部审计和社会监督力量来共同完成,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负责监督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将内控的重点放在基础预算管理中,绩效考核呈现形式化,使得内控监督无法常态化,其约束作用、本身的独立特征和权威性都不能有效凸显。另外,负责纪律检查、部门检查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没有构成完整的联动机制和体系,这使得内控监督的价值被大幅度降低。
4.5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内部控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部门和职业,在以人为本的发展时代,人力资源的力量不可忽视,人力也是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执行者,而作为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有正确的认知,同时还要掌握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应用控制评估、业务系统控制评估、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估与报告、单位治理实务等知识和技能。而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中,高素质的专业内部控制师并不多,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根据一些文件来刻板的完成工作,应变能力和机动性都不高,在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这些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而言十分不利。
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5.1革新意识,正确认知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意识上肯定了内部控制,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在积极、主动的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实际管理中。所以要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全面性的提升,最先要做的就是革新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思想意识。首先,政府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剖析展现,然后将内部控制的理论、方法、原则、重要性等逐步渗透,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利用内部控制来进行革新推演,从而让各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更加深入和实践的了解。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将内部控制的作用、价值等积极传达给单位职工,鼓励职工在实践中积极配合内控的实施,聘请专业的内控人员进行演讲、培训、授课,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认知的改变与革新。
5.2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哦
制度的完善是内部控制实施和进行有效监督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秉承着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等原则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要包括风险评估和控制办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等,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和发展状况对这些进行细化,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实现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助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
5.3信息建设,优化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长效的工作和保障机制,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序运行、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秉承全面性、重要性、责任担当和完善问责的原则,对流程进行梳理,健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制度,完善程序。外部监督部门需要积极引导,以中介机构的有效服务作为支撑,实现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另外,在信息模块的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全面、清晰、责权分明,将预算、收支、采购、资产、项目建设、合同控制等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同时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有效预防不良行为,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4深化监督,常态呈现
内部控制监督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需要相关管理者高度重视,针对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需要建设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培养高品质的内部监督人才,以此来提升内控监督的地位和质量。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实现对内控实施情況的监督和了解。内控监督要有完善的制度,对监督的目的、内容、时间、落实、奖惩进行明确的规定,让内控监督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内控监督的落实可以进一步实现内部控制的常态化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来配合内部内控机构共同完成监督工作,实现内控监督力度的进一步加强。
6结语
总而言之,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经济改革势在必行,内部控制的优势也已经凸显,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肃清不良行为,确保清廉之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这就需要其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而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而言,革新管理者和职工的意识是内控实施的前提,完善内控制度是保障,健全信息系统建设是发展需求,强化内控监督是强效手段。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内控状态来有针对性的做出革新和调整,从而确保各项业务以及国家指令不折不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郑秀云.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5):54-55.
[2]洪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不足及完善对策分析[J].商讯,2021,27(08):151-152.
[3]李艳.浅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J].纳税,2019,(07):279.
[4]尹运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财讯,2019,(08):155-156.
[5]高成.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J]商讯,2021,16(08):15-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