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思考及探索

时间:2024-04-25

摘要:根据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要加快区块链和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本文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方面的适用性、对社会保险监督监管方面的作用以及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方面的应用建议,对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社会保险;大数据;区块链技术

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的日常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社会保险监督监管文件。如果不加强对这些监管的科学管理,将严重影响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的稳定发展。因此,在当今时代,有必要将信息化管理模式渗透到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社会保险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实现社会保险监管的现代化转型[1]。

1 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领域的适用性

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分布式账本具有分散存储、公开透明、不可篡改、追溯性强、自治度高等特性,可以进一步发挥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对社会保险各业务环节或各相关单位的数据自动进行重构,实时更新和维护。在这一点来看,区域链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与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目标本质上是不谋而合的。

区块链技术的根本特性是数据不可篡改,这一特性和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非常匹配。目前,社会保险监督监管过程中,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基础是数据报送,报送后由监管部门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监督监管的作用将大打折扣[2]。在报送数据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数据往往是海量的,监督监管者想要提取到有效的且真實的数据是非常困难的,区块链技术恰恰保障了数据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区块链技术可以降低监管信任风险。社会保险监督监管过程中,虽然我们认为被监管对象是无罪推定的,但是监督监管部门或者监督监管执行者与被监督监管对象也不是相互信任的两方。监督监管执行者在受到内外部压力时,其公信力也难以保证。传统数据库虽然有日志保障,但也不是不可更改的,仍然有篡改的可能性,而且篡改的可能性比较高,可以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的特性,将信息记账于所有参与节点,保障信息有效、真实、可追溯,避免信任风险。

2 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方面的作用

区块链技术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实现监管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从横向看,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加强监管统筹与信息共享。不同监管主体间有利于协同,同一监管对象在不同监管主体间信息有利于协同。社会保险的业务越来越细化,一个业务往往涉及多个机构,如社保部门、税务部门、银行以及参保单位等,各机构间数据在流动,要完整监管一个业务往往需要跨机构提取数据。采用区块链技术,不同主体间的数据都在链上,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的提取到区块链上各个单位的数据,同时对链上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交叉验证,推动监管体系无缝对接,实现共同监管、协同监管。

从纵向看,区块链技术可以内嵌到里面,有助于构建实时、穿透监管新模式。

从深度看,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算法监管。可以将社会保险各项法律、法规以算法的形式形成智能公约,对不合规的数据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真正实现算法监管。

从远期看,随着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保险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改变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概念,甚至改变监督监管的模式、监督监管的机制。

3 社会保险监督监管信息管理创新

在当前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信息管理的时代,有必要明确信息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从而为后续的社会保险监督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关键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提高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保证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有序进行。总体而言,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收集工作信息化

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中,监管信息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做好数据分类工作,而且有助于保证社会保险监督监管效率的提高。文件收集是文件管理的重要开端,直接影响到后续文件管理的质量。如果在文件收集过程中,有一些数据不完整或质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将直接影响后续文件管理和存储的有序进行。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目前的发展状况,提高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在收集数据之前,相关社会保险监督监管者需要加强与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和联系,搭建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平台,明确信息收集的主要范围和重点[3]。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扫描技术将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关键内容进行整合,在实际数据收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相关流程和标准,提高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有效性,从而使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3.2 整理工作的信息化

社会保险监督监管收集后,工作人员要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利用我国目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提高整理效果。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中,整理主要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或组合,提高数据的组织性和逻辑性。数据整理是社会保险监督部门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如果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中存在很多问题,数据的价值就不能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一些资源也容易出现浪费,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检查所遇到的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如有不足之处,应及时联系其他部门人员进行有效补充,然后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检查,以确保社会保险监督监管效率的提高。

3.3 评估工作信息化

在鉴定工作中,要结合社会保险监管的实际利用价值,明确数据的存放时间和管理重点。在信息管理平台中,需要定期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整合。如果数据的存放期已过或部分数据已无价值,相关工作人员应在信息平台上立竿见影,防止越来越多的信息堆积起来,影响实际工作的有序进行。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保险监督监管数量比较大。如果不科学及时的处理这些文件,整个文件系统就会积累大量的数据,严重的情况下,系统就会瘫痪。在数据建设中,工作人员需要运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科学地评估一些资料是否具有实际使用价值,是否已经是落后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保存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识别是数据信息管理中的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能力,使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确保相关数据鉴定的信息化、科学化,为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和指导。

3.4 社会保险监督监管信息化

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数据保管还需要进行信息处理,才能有效提高社会保险监管的效率。在社会保险监管中,如果相关工作人员实施科学的工作方法,监管系统的使用寿命将会得到延长,最终的管理效果将会很好,如果监管的存贮水平较低,将会影响后续社会保险数据监管的稳定性。因此,在一些监管保管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职责,建立正确的保管方案,加强监管的科学管理。例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定期检查信息系统,特别注意监管系统是否齐全、完整,不允许数据丢失。这样才能突出保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4 社会保险监督监管存在的问题

4.1 社保管理宣传滞后

首先,一些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的领导忽视了社会保险监管管理的重要性。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一些领导在经营过程中工作效率,忽視了社会保险监管管理的重要性,工作存在严重滞后。

4.2 社会保险监督监管中的风险因素

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职工是社会保险监管管理者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对象。在实际工作中,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员工的个人监管。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对保险监督监管工作在实施社会保险监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例如,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错误和数据混乱。

4.3 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二元性”

现阶段,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人员流动缺乏保障,这与忽视社会保险监管管理的重要性密切相关。社会保险监管制度未能建立健全,造成了职工与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之间的严重利益冲突,最终影响了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改革的实施。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在实施相应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制度衔接不协调,不能保证职工的待遇。

4.4 社会保险监督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社会保险是一种新型保险,这意味着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发展缺乏先进经验的指导,社会保险监督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首先,由于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出现的时间较短,人们对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简单的水平,参与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发展效率低下 。

4.5 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险监管机制

从国内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整体来看,其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比较好,但不同地区、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也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一种不平衡的状态[4]。具体来说,我国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种类众多,只有养老保险监管的管理才真正实现了纵向管理。此外,失业、医疗和工伤仍然是一种地方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会造成多头管理的问题,使不同的监管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过程会更加困难,最终将直接影响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质量水平。

5 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策略

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中,在运用数字信息技术的同时,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系统的运行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要求。此外,还需要建立配套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效果和质量。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设备和技术的有效利用,从而有效提高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水平,促进实际工作效率的提高[5]。

5.1 提高社会保险监督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证社会保险监督监管工作的有效实施,监管人员必须予以认可为了保证各项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专业性不足,加强对社会保险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其对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认识,确保其综合素质的切实提高。首先,由于缺乏先进经验的指导,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共性,自主学习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其次,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者应加强沟通,借助不同管理者的思维差异,更全面地发现自身社会保险监督监管中的不足,并借助其他社会保险监督监管补充自身的不足。

5.2 全方位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社会保险监管信息管理

在社会保险监管创新中,要全面实施先进技术的引进,使社会保险监管更加信息化。在具体措施上,相关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先进技术引进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保险监管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优化社会保险监管体制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大数据能够很好的促进监管的自动快速编目,我们也可以考虑在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大数据管理模式,但我们需要确保社会保险纸质资料与电子监管更加协调,因为这样可以保证电子信息系统的录入更加完整。最后,要经常检查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的完整性。如果缺少监管,需要及时补充。

5.3 完善社会保险监管人才激励考核机制

注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监管人才考核机制。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在岗人员施加压力,对非在岗人员给予机会和激励,使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恢复活力。促进社会保险监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对高技能“监管工匠”人才实施津贴制度,给予与劳动模范相同的社会待遇。建立社会保险监管类荣誉体系,建立评优评先长效机制,激励更多的工匠型社会保险监管人才产生。

5.4 加强社会保险监管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要科学完善岗位设置,使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社会保险监管管理岗位真正参与社会保险监管工作中,社会保险监管工作人员要合理落实政策。其次,在选拔社会保险监管人员时,也要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考核,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保险监管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监管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对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职工进行自我发展的培训,提高社会保险监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6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科技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监督监管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监督监管,应立足于“大服务、大监管、大协同、大数据”。 “大服务”,是要把社保线上线下服务进行有机整合,把社保和医保的手机APP服务功能进行整合,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服务技术,建立统一平台入口,打破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服务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实现参保人员线上自助办理个人身份认证、信息变更、参保缴费、转移接续等功能。“大监管”,是要通过统一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国社保机构可查询目录和标准公示,建设机构与个人诚信档案管理库,将个人社保诚信纳入全国征信管理框架。还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等手段,实现实时监管。“大协同”,是要与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实现管理联动,通过平台提供的网络监控技术、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工具,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协同作战保障。“大数据”,是管理部门的重要监管抓手。要开放思路,引入前沿的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和精算云服务技术、实现用数据对问题精准定位、用数据为老百姓提供精准服务,乃至个性化推送服务。用数据把控基金中长远走势,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社会保险监管不仅关系到监督监管部门职工的生活,而且关系到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全国社会保险制度法制化的深化,对社会保險监督监管部门社会保险监管管理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险监管部门从业人员应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为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社会保险监管管理做出贡献,推动社会保险监管管理规划和法制化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妍.新形势下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工作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9(17):253.

[2]张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会保险监督监管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9(12):124+145.

[3]李壮翔. 社会保险工作对高级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探究[J]. 商讯,2020(02).

[4]刘敏. 新形势下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的措施[J]. 中国市场,2021(22).

[5]段华. 浅谈社会保险监督监管部门社会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4).

作者简介:王磊(1987.2-),男,汉,山东商河县人,大学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