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客观看待“日本制造”?

时间:2024-04-25

王小梅

2019年“意外”兴起的日韩贸易摩擦暴露出一个问题:韩国企业称霸半导体市场多年的光鲜背后,离不开在半导体产业上实力雄厚的日本供应商,而且日本企业能够轻易捏住韩国企业的“软肋”。

疑问随之而来:近年来丑闻不断的日本制造业是否被低估了?日本是否一直在“隐藏”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力?应该如何客观看待“日本制造”?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日本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储备十分雄厚。虽然在家电、智能手机等下游产品领域,日本制造企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提高生产效率或产品性能等起到关键作用甚至不可或缺的化工及电子材料、零部件、精密设备及仪器等上游产品领域,日本企业仍维持着强劲的实力。

日本一家调查公司拆解了苹果iPhone XS Max,结果发现采用的日本零部件(按金额计算)达13.5%。此外,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丽、帝人和三菱化学3家企业掌握飞机制造材料领域近一半的全球市场份额。

调整策略保竞争

日本最大的汽车厂商丰田正在从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变。而松下早在2012年就将旗下的白色家电业务抛售,目前除一小部分家电业务,占其主体业务形态的是环境解决方案、汽车、消费电子等。

日本企业面对的困境是真实存在的。尽管“日本制造”今天依然在一些细分领域保持着竞争力,但屡屡爆出的质量和管理等问题难免给外界带来一个印象:制造大国的光环正在褪色。

日本一桥大学学者鹫田祐一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日本制造业在软件、集成电路、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国际标准竞争中黯然“四连败”。

“日本制造”曾经是日本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什么阻碍了这个昔日创新大国在新时代的前进步伐?其中既有技术进步的原因,也有产业迁移的原因,还有市场竞争的原因。不过,更重要的可能是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员陈功指出的因素——日本企业面对市场竞争调整了策略和产业发展方向。陈功认为,从日本企业的最新变化看,日本制造业现在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策略是“由整入零”。

制造核心零件突围

其他一些企业在制造领域拼命做系统和整机,追求的目标是:品牌是我的,系统是我的,整机是我的,市场也是我的。这似乎是很理想的竞争结局。

不过,日本制造业现在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路:很多企业退出了整机、系统、品牌和市场,如东芝、三洋等早就淡出了传统整机产品领域,但它们却紧紧抓住了关键零部件,实现了“由整入零”。

这一策略的特别之处在于,让别人去开拓市场和拼命创品牌,日本企业只做高质量的核心零部件,因为核心零部件谁也缺不了,而且利润有可能比做整机还要高。

随着市场的扩大,无论哪个企业的品牌赢得市场,日本制造业的核心零部件都参与其中,都有自己一片稳定的市场天地。

日本制造业走出的新路径显示,市场竞争有多种模式。如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做到不可或缺,那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这是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不断演化背后的“真相”,也是其竞争力所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