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张珺,杨爽
云南师范大学
低龄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张珺,杨爽
云南师范大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研究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拟从低龄退休老年人力资源的视角,对这部分人群的开发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思路。
低龄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球人口之比将达24%左右,意味着中国每3~4个人中就会有1个老人。[1]加强对低龄退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刻不容缓。这是对人才资源的再次挖掘,可以使离退休老同志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物质财富创造者。
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即法律规定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最高年龄是60岁。笔者将60岁定位为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将60~69岁具有劳动愿望与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口归为低龄退休老年人力资源。
1、满足经济心理需求,有利于身心健康
老年人退休后收入会大幅度减少,尤其是企业退休人员,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3年城镇企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年收入只有7732元,部分老年人处于相对贫困的状况。许多老年人为了经济收入,仍然从事着劳动。另外,退休前后生活骤变导致老年人心理产生强烈落差,精神空虚。再次走上工作岗位不仅能和不同性格、年龄的人进行思想交流,同时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2、减轻社会养老负担,有利于安定和谐
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起步较晚,发展不健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助于增加老年人收入,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减轻社会赡养负担,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维持了小家庭的和谐稳定,进一步构建了社会的大和谐稳定。
1、数量供给充足
200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65亿,占总人口的14.01%;其中低龄老年人口数目达0.92亿,占60岁以上人口的55.65%%,占全国总人口的7.08%%。[2]这部分老年人数量供给充足,且身体一般较为健康,生活能够自理,与中、高龄老年人相比体力衰退不明显,能够继续从事社会工作和家务劳动。
2、健康状况良好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据预测,到2050年,男女预期寿命分别会达到78.5岁和82.9岁。调查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绝大多数低龄退休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良好,精力较为充沛,能胜任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潜力。
3、知识技术经验丰富
我国现有离退休人员中科技人员约有600多万,占全部科技人才的1/5,其中70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身体健康、有能力继续发挥作业的约有200多万人。[3]低龄退休老年群体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经验技术优势。在工作中,老年人才可以把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独特的思想和文化优势传承给年轻人,解决人力资本断层的现象。
4、工作主观意愿强
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现有的国家强制退休年龄,有63.2%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延长,在51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中赞同延长退休年龄的比例略高于整体受访者,无论男女、无论年龄城镇职工多数都希望能够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4]这些主观意愿的表现使得低龄退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
5、弥补社会就业空缺
低龄退休老年人力资源能够从事的工作大多与其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社会公益活动,这些岗位通常收入较低、工作量小和耗时较长,不存在与年轻人争夺岗位的问题,既弥补了就业的空缺,又为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机会。
1、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到低龄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逐步改变老年人思想僵化、年老体弱、重返岗位加剧就业难等问题的偏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将低龄退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和弹性工作时间制
改变我国强制实行的“一刀切”退休制度,老年人可以根据个人的工作意愿,按照不同学历、行业选择退休年龄,也可以对其的健康状况及工作效能进行综合评估,有能力的可以继续留任,可采取全日制、半日制或弹性制等多种形式。
3、积极发展适应老年人从事的产业
积极发展适应低龄退休老年人从事劳动的有关产业,如老年家政服务业、咨询服务及教育业等产业。另外,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最能吸收老年劳动者的第三产业,如传达、保管、停车场等产业。
4、根据自身特点,完善老年岗位设计
在岗位设置时,尽量要发挥老年人的工作优势,突出工作的熟练和复杂程度、责任大小以及工龄和技能。低龄退休老年人不适合承担风险和劳动量太大的工作,应尽量为老年人选择流动性较小、环境和劳动条件较好的岗位。
5、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加强再就业培训
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对低龄退休老年人提出了新的就业要求,因此要建立适应老年人自身发展的培训机构,如建立老年大学、老年职业培训等,健全老年教育网络,完善老年教育内容,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培养离退休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高老年人口素质,为参与社会劳动创造有利条件。
[1]曹骑豹.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及可持续发展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2]崔红威.浅谈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潜力[J].经济论坛.2011第5期.
[3]田蔚.银色人才:让夕阳绽放光彩——浅析如何开发城市老年人力资源[J].河北企业.2008年第3期.
[4]余洪.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57-258
张珺(1980-)女,籍贯云南,汉族,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杨爽(1988-)女,籍贯云南,汉族,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