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日资企业看“新常态”

时间:2024-04-25

文/本刊记者 王钰

日资企业看“新常态”

文/本刊记者 王钰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除中国企业外,很多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也深深感到“新常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以下简称“JETRO”)于2016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新常态’结构调整下在华日资企业说明会”。JETRO北京代表处所长田端祥久对会议内容进行了说明。

准备扩大业务的企业跌破四成

据JETRO发布的《2015年度亚洲、大洋洲日资企业活动实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统计,在接受调查的日资企业中,选择在1~2年内“扩大业务”的企业比例为51.2%,较2014年的56.3%减少5.1个百分点;选择“缩小、撤退或转移”的企业比例为4.9%,较2014年的4.5%增加0.4个百分点。76.7%的日资企业选择在巴基斯坦扩大业务,巴基斯坦为比例最高的地区。中国以38.1%的比例排名第18位,较2014年的46.5%下降了8.4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数值自1998年来首次跌破4成。

2012年以前,日资企业选择“扩大业务”的比例,中国均高于东盟地区。2012年情况发生逆转,这一数值在中国为52.3%,东盟地区为61.4%;2012~2015年东盟地区均高于中国约10个百分点;201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16.1%的历史最大值。印度则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2015年该数值为74.7%,名列第3位。

“在中国各省市中,湖北省、北京市和上海市选择‘扩大业务’的日资企业比例高于38.1%的全国平均值,分别为51.3%、42.9%和38.5%。” 田端祥久说,“此外,广东省、山东省和辽宁省等出口比例高的地区发展的企业扩大业务的意愿相对较低。”(如图1、图2)

图1 2015年中国部分省市日资企业未来1~2年发展方向(%)

图2 2015年中国部分省市日资企业出口内销比例 (%)

不同行业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田端祥久介绍,JETRO对27家日资企业进行了采访。尽管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中国经济减速的压力,但并非清一色持悲观论调,而是按行业呈现明暗交错的状态。

在制造业方面,选择“扩大业务”的企业比例为34.9%,低于38.1%的全国平均值。一方面,内销比例达到60.8%和72.7%的食品业与运输机械器具业未来1~2年扩大业务的意愿强烈;另一方面,出口比例达到70%的纤维业扩大业务的意愿较弱(如图3、图4)。

图3  2015年中国部分行业未来1~2年发展方向 (%)

图4  2015年中国部分行业出口、内销比例 (%)

《调查》显示,销售额减少、成本增加(包括采购成本、人工费等)以及发展潜力小成为日资企业选择“缩小、撤退或转移”的主要原因,其比例分别为67.1%、63.6%和36.4%。值得一提的是,销售额减少和发展潜力小的比例较2014年分别提高6个百分点与4.5个百分比,而成本增加较2014年减少1.7个百分点。

此外,选择在“缩小、撤退或转移”的日资企业中,制造业占比12.3%,高于非制造业的7.4%。在制造业中,纤维业和电气机械器具业占比最高,达23.1%和18%。

在“景气感”调查中,不同行业的日资企业有着不同的态度。一位日本原材料商表示:“当前企业业务前景不佳。在不裁员的情况下,企业很难有盈余。”而一家一般机械器具企业代表表示,就整个中国市场而言,华北地区形势不太明朗,但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形势十分不错。

除了以上观点,也有日资企业发出了“正能量”的声音。一家通信企业代表说:“我没有悲观的看法,在中国的业务也没有感到减速。从消费的角度看,我认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在幼稚产品上的消费欲望至少会持续到2020年。”

在中国畅销的日本产品是什么

“一般来说,在中国很欢迎的日本商品为婴儿用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和小家电(包括空气净化器、美容相关产品)等。”田端祥久说。

据田端祥久介绍,在JETRO最近举办的展销会中,对皮肤温和的环保型洗涤剂等产品博得了广泛好评。日资企业的中国业务也在面向中国国内消费市场,JETRO也将对包括农产品、服务领域在内的日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开拓方面提供进一步援助。

日资企业受外贸形势影响较大

通过《调查》公布的数据来看,日资企业未来1~2年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国外贸形势影较大。虽然日资企业的态度各不相同,但值得欣喜的是,据海关总署2016年1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中国进口总额下跌4%,为2014年12月以来最小跌幅;出口总额同比上涨2.3%,为2015年2月以来同比首升,两者均远好于市场预期。这一变化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外贸行业的转折点,即外贸行业很有可能就此复苏。

记者认为,日资企业对“新常态”的看法对中国企业很有借鉴意义。正如一家受访日资运输机械器具企业代表所言:“我们的增长率术语稍有减速的程度,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看错中国经济的走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