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郝德成 邢健 张海鸣 刘可心
[摘 要]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新的使命,本文在“双创”背景下,对笔者所在学校工程训练教学中心的教学特点与各专业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以基于开放式工程训练的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使大学生在开放式的工程训练中完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开放式工程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4.08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4-0-02
0 引 言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全国各地便激发起“双创”热潮,时代证明“双创”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校培养应以四有新人、热爱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各类人员为目的,随着“双创”目标提出,各地高校“双创”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工程训练教学中心在学校占有重要地位,为学校机类和近机类学生提供金工实习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金工实习学习机械加工过程工艺、了解机械加工领域文化、建立机械加工概念,最终使学生动力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工程训练教学是以车、钳、铣、刨、磨、锻、铸和焊为主要的实习内容,课程基本涉及冷加工和热加工的知识,随着时代发展,教学体系也应该进行相应改革,特别应将“双创”培养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目前,国内高校中只有少数工程训练教学中心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况且都止步于宏观层次。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工程训练教学中心教学实况与本校各专业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开放式工程训练为平台,以“学科竞赛”和“双创能力”为切入点,最终拟达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以及为国家提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的。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目前,世界上实行“双创”教育比较早的国家是日本和美国,他们的“双创”教育体系比较全面,基本以创新型、创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为主,也为我国“双创”教育提供了借鉴经验。国内较早研究“双创”能力人才培养的著作包括鲁敏主编的《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一实两创”能力》(2005)、徐萍的
《大学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2005)、郭平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素质准备》(2006)。陈永怀(2006)认为大学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能力。汪锋、马悦(2010)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科技革命深入,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也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议题。周燕(2019)认为只有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扩大培养规模,增加培养数量,才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中国梦”实现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双创”能力培养为关键词对2010-2018年的文献进行检索,找到221篇。但以“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双创能力”和“大学生学科竞赛、双创能力”为关键词对2010-2018年的文献进行检索,还没有公开发表的教学改革文章,可见,针对“双创”能力人才培养实践研究相对欠缺,依托工程训练教学和大学生学科竞赛进行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目前尚属空白。可以看出,我国“双创”教育起步比较晚,经验相对较少,特别在高等学校之中。现在大学生实行4年制,从“双创”教育课程立项、实施到学生毕业后的“双创”教育的科学性验证,周期性较长,存在一定难度。工程训练教学中心负责全校机类和近机类学生的金工实习,具备开设“双创”教育的条件,若能将各个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科竞赛与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相结合,“双创”教育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2 基于开放式工程训练的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相关指导经验。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从多数工科高校的角度来看,没有正确认识双创,即认定着眼于教学专业课程的深入研究必然能够带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水准的根本性标准。受到我国传统教育影响,很多家长与学生都认为就业时的充分知识储备远重要于创新创业能力,这也对学生在知识摄取时有了一定的偏向性,此外,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在局部环境上夸大了负面性。大学生创新创业一般都是以学校为主体,通过在学校进行创新创业理论方面的学习,往往缺少实践环节,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即使学校与企业合作,企业基于安全、人力和核心技术等因素考虑,实习往往是认知和参观为主,导致实习出现形式化,没有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工程训练教学中心为全校机类和近机类的学生提供金工实习教学工作,具有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授课的场地优势和授课条件。但传统的金工实习仍以车、钳、铣、锻、铸和焊接为主,若想通过工程训练教学中心为载体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应该对授课体系进行相应改革,将创新创业思想融入教学工作之中。
3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
3.1 利用各个专业的学科竞赛,开展“双创”教育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分析,结合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制定符合机类与近机类的“双创”课程体系,做到将金工实习的工程概念与各个专业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并借助各个专业的学科竞赛为驱动力,开展“双创”教育。将传统的工程训练改为开放式工程训练,以开放式工程训练为平台,开设“双创”课程,开放指工程训练对学生时间开放,从以前只有上课时间才可以过来训练转为只要学生有时间就可以过来训练;对学生场地开放,学生可以利用工程训练平台中的机器设备进行相关学科竞赛准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学生平时利用正常学习时间过来学习,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会在工程训练网站上设立每门课程,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工程训练教学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和个例性,将具体研究在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培养“双创”能力人才出现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总结运用于“双创”能力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中,从多方视角加以审视。对“双创”能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影响“双创”能力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探索“懂创新,能创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3.2 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借鉴参考文献
广泛收集获取相关领域的学术和实践动态,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研究背景,即目前工程训练教学的特点以及社会对于未来实践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确定方向。
(1)理论研究方面。通过前期资料整理确定我国未来工业振兴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进而提出“双创”能力人才的概念,包括范畴、特点、目前所需的类型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分析和探讨“双创”能力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②着重分析“双创”能力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工程训练和参加学科竞赛的互动互促关系。实施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有利于优化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体制,对于“双创”能力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亦能为未来工业化振兴和大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③为“双创”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方向,对于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制度和专业人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实践研究方面。广泛获取我国各高校工程训练教育的相关情况,了解工程训练中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数据信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审视和剖析当前“双创”能力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②结合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笔者所在学校工程训练教学进行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双创”能力人才培养实践探索;③剖析培养实践过程中成功和失败案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着实推进“双创”能力人才培养。通过与理论研究得到的结果相对比,为“双创”能力人才培养指明方向。总之,本研究基于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和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探索大学生双创能力的教育培养模式和可行路径,剖析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力求广大大学毕业生可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新型实践人才的需要,实现为“懂创新、能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及政策选择。
3.3 关注新形势,与时俱进
开放式工程训练下的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与以往人才培养模式的范式研究成果相比,更关注解决当前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痛点,应用实践价值更大。通过建立竞赛和创新创业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建立并完善工程实训体系。改革实操内容和考核方式等,促进基础实践教学内容的集中化、流程化。实施多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知识性评价和技能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技能的提升程度,通过开展开放式教学,整合教学资源。依托互联网基础,实现部分实际操作过程网络化教学,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节省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培养“双创”能力人才服务。以大学生“双创”能力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在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案例。这个过程实施起来需要较长的周期,特别是实施方案的科学性验证,可能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所以,需要“双创”教育体系的制定者走出去,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有相关经验的高校展开合作,争取做到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短周期等。
4 结 语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新责任,而工程训练教学中心是高校实施“双创”教育的有利平台,将原有的工程训练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将学科竞赛、“双创”教育和各个专业学科特点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以开放式工程训练为平台,提高大学生“双创”能力为目的,最终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复合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程银.“双创时代”财经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
[2]郝德成,王立,黄飞,等.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湖北农机化,2019(1).
[3]徐姚,孙美娜,姜峰,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創新导报,2019(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