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分析与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时间:2024-04-25

农建诚 韦银幕

[摘 要]本文首先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成因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构建以战略规划定位、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开发应用、保障机制措施等4个主要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均衡和缩小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提供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8.10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8-0-02

1     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和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职业教育从传统培养模式逐渐向高素质、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培养模式转变。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特别强调,“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所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虽然各地政府、企业和学校都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各地经济发展和教育文化不均衡,导致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差异明显,评价指标不科学。因此,急需进行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研究,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缩小信息化建设差异提供建议。

2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信息化水平发展差异比较分析

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地处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意识较强,有的还获得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专项经费的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一定的规模,信息资源库建设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而地处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教育信息化意识薄弱,教学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等多方面因素,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相比明显滞后,存在较大差距。以地处“老少边山穷”河池地区的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学院管理缺乏信息化规划战略,缺乏主动变革意识

由于领导管理层信息化战略规划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自身信息化运用水平不高,缺乏主动变革的意识,没有制订信息化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不完善。没有制定信息化水平发展评估指标,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无论是基础硬件设施,还是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进程愈发缓慢,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相比,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

2.2   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投入经费严重不足

教育信息化的先决条件需要一定的基础硬件设施作为支撑,能够为信息化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搭建和共享提供物质保障,但需要投入大量的项目资金。然而,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由于所处经济落后的区域,政府部门资金支持困难,而学校也只能从办学经费里抽取有限的资金用于采购和维护基础硬件设施,开发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技术培训等,导致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全校60多个专业公用20多间机房,其中,只有工业机器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国家央财项目经费支持,建立了专业独立的专用机房;教室大部分已经配置了教学一体机,但使用效率和程度不高,甚至仅播放上课用的课件;信息化数字资源库虽然得到了启用,但更多仅停留在点名功能和上传资料上,没有充分做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3   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缺乏高水平信息化教学、建设和管理人才

一方面,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和技能,从而有效推动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三所中专学校组建而成,师资水平薄弱,教师信息化水平低。除了会使用PPT教学课件,其他教学方法,如微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鲜有涉及。另一方面,因为地域偏远,经济落后,待遇偏低等原因,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进。

2.4   教学信息化资源应用程度低,数字教育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相对滞后

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是高水平信息化教学的标志。而欠发达地区由于意识薄弱,经费困难,信息技术水平有效,数字教育资源课相对滞后。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尚未通过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开设的网络课程、网络考试课程寥寥无几,没有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

3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是一系列全面评估的具有互相关联、互相协调的动态统一总体指标。就地处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而言,应遵循地域、经济、文化等差异性,遵循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体系和科学规范性,对学校建设具有导向性、建议性、政策性等,促进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信息化水平取得有效进展。构建的评价指标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3.1   信息化战略规划评价指标

高校要进行信息化改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处于重要地位。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该指标要从政策制度、资金投入、人员配比、维护运营、保障机制等方面实施高校信息化的各项改革,有效推动信息化建设。

3.2   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投入评价指标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信息网络,是信息化建设所依赖的硬件设备基础,该指标主要考慮以下因素:统一部署的无线网覆盖率、学校网络接入带宽、每人信息化终端台数、教职员工计算机台数、多媒体教室建设数量、虚拟仿真系统数量和校园网建设情况等。

3.3   数字化教育网络资源库开发、建设、管理和运用评价指标

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具有丰富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微课、MOOC等网络精品课程是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的先决条件。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运用是教育信息化取得实际成效的关键指标。该指标的主要构成有基本信息数据库、数字资源的丰富程度、网络课程的建设情况、国家精品课程数量、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数量、电子图书馆、校本资源等。

3.4   保障机制和措施评价指标

建立保障机制和政策措施能够使信息化建设快速、有序、持续、有效地健康发展。该评价指标包含设立信息化主管领导,教学、科研、学生、师资、财务等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共享情况;建立保障机制,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明确信息化专职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评价考核,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整合现有经费渠道,优化信息化经费支出结构,使信息化建设科学、合理、有序推进。

4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建议

4.1   关注区域差異性,缩小区域信息化,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只有关注区域差异性,才能均衡我国各地信息化发展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对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基础硬件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之后应该注重质量升级和数字资源开发和应用;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信息化硬件基础薄弱,经费投入有限。因此,国家应重视差异,借鉴较高发展水平的地区高校经验,重点扶持发展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逐步缩小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4.2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教育信息化已逐步升级,课堂教学改革要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取得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成果。东部发达地区由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高,开发了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等。但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几近于零,为缩小区域差异,政府应建立东西部对口帮扶学校,共建共享共用数字化教学资源。针对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应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欠发达高职院校到东部对口帮扶学校深度学习信息化教学技能,带动本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使用。

4.3   建立有效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确保信息化均衡发展

针对东西部信息化水平发展差异,有关部门应建立保障机制,从政策、资源、人力、措施等方面全面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政策上保障经费投入,优化信息化经费支出结构;从制度上明确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提高考核评价;从措施上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形成标准化技能,促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丽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李涛.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3]李思寰,常忠武.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多元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8).

[4]黄美益,卢喜朋.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探讨[J].广西教育,2018(6).

[5]吴砥,余丽芹,李枞枞,等.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8(4).

[6]孔繁世.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7]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