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石昌荆
[摘 要]自体输血是维持患者血液需求的重要途径,而医院自体输血管理流程十分烦琐,尤其血液作为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媒介,在自体血液管理上稍有不慎则会导致严重医疗事故,再加上输血科室是患者、医生、护理人员之间的重要枢纽,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自体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迫在眉睫。本文根据自体输血的管理业务流程设计了相关数据流程和功能模块,并提出了自体输血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方案。
[關键词]自体输血;信息化平台;血液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2.066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2-0-02
0 引 言
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企业的事务管理不断向信息化升级。大型医院传统的人工管理血液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血液需求和复杂的管理流程,为了提高自体血液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将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引入血液日常管理中,是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迫切需求。医院的血液管理流程十分烦琐,并且任何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在信息化构建中,医院要严格控制流程把关和安全操作,充分考虑医生、护理人员、患者三者的角色和相应的操作,考虑自体输血的管理流程,根据其特有操作设计对应的功能模块,最终构造可行的自体输血管理方案,以满足医院输血管理工作的需求。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输血多数采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这种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容易出现人为失误,而且工作效率比较低。尤其当血库规模逐渐增大和分类较多时,这种方式暴露的问题更加明显。也有相关医院为了减少人工工作和提高效率,借助外包公司开发基于医院的输血需求的信息系统,当然这种第三方开发的系统可持续性差,不利于中途业务调整和维护。也有研究者对血液管理系统做了详细研究,认为该类系统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①运行系统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是否能满足;②可扩展的系统架构和具体的功能;③信息化平台需要的功能模块,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病人血液管理、统计等功能;④系统的平台化部署,是否方便维护和提供良好的交互界面,提高医院用户的使用效率。在系统开发方面,邱骏等人开发了基于C/S模式的血液管理系统,利用Dreamweaver和Frontpage工具开发可视化界面,使用ASP做服务动态脚本。
2 自体输血信息化的可行性
2.1 技术可行性
自体输血操作系统采用主流的MVC模式和经典的JSP+Spring+
JavaBean+Hibernate技术进行开发,采用开源Tomcat作为系统服务器。JSP技术具有快速开发、易于维护、信息丰富的特点,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业务系统。作为Java家族的一部分,JSP技术推动了Web应用快速发展,它使用户界面从整个应用系统中分离开,能够使设计人员无须更改底内容就能改变页面布局。JSP技术使用了封装生成网页内容逻辑的类似XML的标签,这些应用逻辑标签以JavaBean组件结构常驻服务器,而其他形式的标签直接显示在页面上。JSP技术可以更快、更轻松地开发Web应用,同时在页面布局方面采用CSS层叠样式,对用户的异步请求则采用Ajax技术与后台进行数据交换。Spring为来自客户的请求提供了一个映射机制,并控制页面是否跳转还是保留当前页,用户的请求都是通过过滤器拦截,并将分发到相应控制处理函数,随后将处理结果以Map或者Model页面的形式呈现给访问者,图1是Spring MVC的逻辑视图。
选择Eclipse作为项目的开发平台,通过扩展Eclipse的企业级应用包,可以使用一套具备编码、调试、测试和发布功能的开发平台,这样就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通过上面的系统设计架构分析可以发现,整个设计方案流程均是可行的。
2.2 社会可行性
目前,基于Web的应用越来越多,并且在Internet已经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平台系统,社会通过系统平台能够更好地了解机构部门的工作,组织机构通过平台系统能够向社会宣传思想和文化。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学校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一个集众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而自体输血操作系统正是承载这些功能的平台。所以该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现具有一定的社会可行性。
2.3 经济可行性
在经济方面,开发所用框架和服务器都是免费开源软件,不会对项目的开发造成经济负担。自体输血操作系统的开发硬件要求Intel i5以上机型,4 G以上硬盘空间,1 G以上内存。这个配置在今天基本都能达到,所以在硬件上不需要太高的经济投入,只需普通PC机就能完成开发和部署的任务,所以经济可行性通过。
3 自体输血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内容
3.1 技术路线
根据信息化的业务需求、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本文提出并规划以下技术路线,主要分为调研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开发阶段和应用与示范阶段,如图2所示。其中,调研阶段,主要针对自体输血的业务流程和计算机信息化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阶段,主要针对自体输血管理系统特征设计相关的业务流程和选择相应的服务工具;系统开发阶段主要进行业务功能的对接和相关的测试;系统的应用和示范,主要对设计系统进行公开应用,通过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迭代修复,进而达到理想的状态,并将成果进行展示。
3.2 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原则
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规范性。自体供血系统需要对应已有的血液系统数据标准格式设计,方便系统迁移开发。②实用性。开发时要切实考虑自体输血的业务流程,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③系统安全性。血液管理中任何微小的差错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要从系统层别杜绝安全隐患。④可扩展性。信息化平台的开发维护成本较高,在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平台架构的扩展性、代码的复用性,提供更多的平台级服务接口,方便其他组件的开发维护。⑤交互性。在系统业务逻辑功能保证的基础上,为医护用户提供良好的操作体验,用户操作简单易上手,不需要更多的额外培训。
3.3 功能模块设计
自体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医护及病人基本信息管理、血液管理、流程管理、信息统计管理及权限管理。①病人信息管理,主要包括用户基本档案信息和用户的自体血液等详细信息。②血液管理,主要包括血制品的电子标签信息管理、血液的来源检测和定期维护血液状态信息。③权限管理。由于系统超级管理员、血液入库出库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的业务不同,所具有的功能也会有有所不同,权限管理也是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关卡。④信息统计功能,主要包括组织地点、献血形式、后期检验、加工类别和血液类型等各种统计。
4 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义
4.1 规范流程管理
手工操作随意性相对较强,而医院自体输血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规范管理,使配血、血液处理、发血、血液报废和输血反应等操作按照既定流程进行操作同时。同时,打印制式报告单、收据替代了手写记录,归档更加规范;划价、收费及处置结果填报均自动生成,避免了收费差错和重复收费等问题。
4.2 减少差错率
临床输血信息系统对操作流程的多个环节设定了核对步骤,条形码的运用也使核对过程更加快速和准确。血液录入后复核、在库血液定期核查、配血标本核查和发血核对等环节,可有效避免人工核对时发生差错。患者不同时期检测的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等,对再次输血前输血相容性检测具有借鉴意义。
4.3 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人工输血信息记录、核对、查阅工作异常烦琐,工作量大。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通过应用条码扫描等技术,能够在计算机内快速、准确地生成相关信息。血站与输血科的血液信息借助互联网进行传输,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迅速生成几百袋血液的信息,且记录顺序可依据采血时间依次排列,确保较陈旧的血液优先使用,从而有效避免了血液过期报废。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波,葛东梅,刘姣,等.智慧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围术期血液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7(5).
[2]吴靖辉,祁京,欧阳锡林.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