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架构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4-25

朱文平 贾斌

[摘 要]得益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相关工作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居民出行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对促进我国公共交通事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从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的应用领域,进而结合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方向,对提高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的应用提出了若干工作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2.068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2-0-02

1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研究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的应用,首先应当明确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从而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创造基础和条件。

1.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信息系统形成的一种物物相连的信息网络,依托物联网技术,用户可以在物联网终端进行各种类型信息的交流和互换,从而实现高效的信息沟通。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一技术的概念起源于1990年,并在2003年

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价为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一。2010年以来,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明显加快,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就此出台了扶持政策,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物联网在我国各相关领域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 000亿元,已经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柱。

1.2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公共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无线传输技术、遥感监测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的综合运用,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将联网区内的公共交通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对公共交通运输进行动态化精准监测,对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体系运转效率、提高公共交通运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基本涵盖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各个领域,相关软件及硬件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关。

1.3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结合的优势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进行结合具有先天优势,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对推动世界各国公共交通领域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结合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联网信息系统与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相关信息的收集速度和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交通信息的快速共享,进而能夠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转效率。二是,物联网硬件设备与智能交通系统终端的结合,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缩减相关网络及硬件架设的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交通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在避免重复建设的同时提高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精确性。三是,物联网发展理念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理念的结合,将有效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减少经济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符合二者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建设方面的基本理念。

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的应用领域

正如上文所述,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的结合具有先天优势,二者在实践中的结合也为推动公共交通事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合相关工作实际,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车辆识别功能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车辆识别功能方面的应用最为常见,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也最为成熟。具体来看,物联网技术在车辆识别功能中的应用是指,交通管理部门借助物联网物物相连、无线传输、信息共享的特点,将安装有特定识别编码的传感装置安装在汽车上,并通过与之联网的感应终端对车辆身份进行识别的一项新型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识别功能中的应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我国交通系统中,对汽车牌照的识别就是借助物联网技术对车辆进行识别,交管部门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在车牌中加装感应器,就可以对车辆身份进行远程识别,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作和管理水平。据我国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在2017年共处理各类交通违章案件300余万起,其中借助物联网车辆识别功能实现得车辆身份识别占比高达95%。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车辆识别功能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对维护我国公共交通正常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计时收费功能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计时收费功能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成熟。具体来看,该技术是指通过在车内安装具有缴费功能的物联网移动终端,使车辆在通过与之联网的收费终端时实现自动计时、自动缴费的一种新型技术。从本质上看,计时收费功能实际上是对物联网技术下车辆识别功能的进一步开发,收费功能实际上是在对车辆身份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由收费单位向与车辆身份绑定的银行账户提出扣费要求,并由银行实际划扣的。物联网技术在计时收费功能中的应用同样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常见的ETC速通卡正是这一技术的应用案例。根据我国交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安装ETC速通卡的车辆已经超过1 000万大关,相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和推广十分迅速,技术发展前景看好。结合生活的经验不难看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计时收费功能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转效率,为人们营造更加便捷、轻松的公共交通环境。

2.3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信息收集功能的应用

收集公共交通相关信息也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公共交通运转效率,促进公共交通网络合理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看,该技术是指相关部门借助物联网技术在相关公路、桥梁、铁路、机场和港口等公共交通范围设置具有信息收集功能的传感器,从而对上述地点的公共交通动态信息进行实时收集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相关管理部门收集动态交通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够帮助交通规划部门根据相关数据对交通路网进行合理规划。举例来看,2015年

至今,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局先后在北京市二环、三环、四环主干道架设了物联网信息收集终端。相关设备投入使用以来,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交通拥堵指数精确度明显提升,大幅改善了北京市路网运行效率。此外,北京市道路规划局根据相关设备收集的数据对北京市路网进行了重新规划,基于此项研究北京市于2017年对城市环线120多个出入口进行了改造,环线拥堵指数大幅下降,居民出行便捷性显著提升。

3 提高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应用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在看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信系统构架中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相关工作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国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的应用水平仍然较低,相关工作缺乏整体部署、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专业化人才短缺、物联网技术开发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公共交通体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阻碍。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方向,针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设计和开展工作,并优先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加快相关工作顶层设计,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紧密结合

相关部门要加快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相关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为各类型企业在新形势下的业务转型指明方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划分,统筹协调、积极部署,将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协同發展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坚持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的工作原则,确保各项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地,为引导创新型企业与科技研发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研究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2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为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我国要加快与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相关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为相关工作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一方面,要结合相关领域一线员工的素质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调动一线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将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物联网技术及智能交通系统的专业化知识体系相结合,提高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及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设置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中应用相关的专业课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新鲜血液。

4 结 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开发水平的提升和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的应用将更加成熟,相关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相关单位要紧跟形势变化,从推动我国公共交通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协同发展,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促进我国公共交通事业现代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青山.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实践研究[J].信息技术,2016(3).

[2]王秀波.智能交通信息系统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研究[J].现代交通,2017(6).

[3]胡高鹏.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案例研究[J].技术导刊,2017(11).

[4]李长信.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J].湖南公路,2016(7).

[5]高伟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科技前沿,2016(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