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孙楚 曾剑秋
[摘 要] 以共享经济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共享经济的特征、兴起背景及发展历程,介绍了作为中间平台的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类型,对共享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共享经济;互联网企业;运营效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3. 041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3- 0098- 06
0 前 言
共享經济是将线下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暂时转移以获得一定回报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虽起步较晚,但在短时间内已快速渗透到众多领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1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指整合线下的闲置资源并暂时转移物品所有权,以此盈利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1],该经济模式是以互联网企业作为中间市场平台来实现的。供给方与需求方通过以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机制运作的中间平台进行商品、服务、数据或技能的的交接[2]。
1.1 共享经济的特征
1.1.1 以互联网企业为纽带
首先,互联网企业发挥衔接功能,在帮助供应商解决前端的办公场所、资金等问题的同时,又在后端替他们聚集客户,该功能可促使供应商专注于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3]。其次,平台发挥对闲置资源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开发应用于智能手机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将资源的详细信息以虚拟商品的形式面向广大消费者,有需求的客户支付一定资金以获取资源的实际使用价值。再次,互联网企业利用数据驱动运营,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以分析客户的消费主张,从而使闲置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并从中获利。
1.1.2 以广泛的闲置资源为基础
共享经济系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是产能过剩[4]。当今社会资源供过于求,过量的生产供应使得部分产品闲置,从实物的汽车、图书、房屋到非实物的时间、服务、知识技能都可以作为共享资源,种类众多且数量可观。过剩产能可以使大部分人不需要直接拥有,只需要通过共用就能获得产品的使用权[5]。
1.1.3 以产品的频繁易手和高效利用为表现形式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闲置资源的频繁易手,是将供给者提供的资源重复性地转让给不同需求者使用的过程,是转让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的过程,普遍的说法是“租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易”[6]。通过共享平台的“租借”又不同于一般的租借,而是从供应商手里获得临时的使用权,并立即转交给需求者后立即完成“交易”的一种低成本的采购方式,以此来满足共享经济低成本和快速的模式要求。闲置资源在时间更短、传递次数更频繁的形式下得以反复利用,产品的高效利用可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共享经济兴起的背景
1.2.1 网民数量迅速增长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开发与普及为共享经济形成规模效应提供了技术支持。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可知,我国网民数量规模剧增,截至2017年6月人数达7.51亿,是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4.6%。在所有网民类型中,手机网民数量达7.24亿,与2016年底相比增加了2 830万人,手机上网的使用率也由2016年底的95.1%提高到96.3%。
2013年至2017年网民数量增长情况见图1。
由图1可见,近五年来网民总数呈现稳定上升,尤其是手机上网用户所占比例逐年高攀,这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发展基础。互联网的普及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尤其是对商务交易类应用的使用,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和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1.2.2 客户消费理念转变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社交性和成就感的追求,企业也渐渐意识到客户的需要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产品本身或服务,而是隐藏在产品或服务背后的使用价值[7]。“占有”不再是人们最看重的价值指标,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幸福指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已远远大于“占有”的重要性。因此,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重复利用已取代传统消费主义,共享经济中的“物品共享”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消费市场中的“物品交易”,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1.2.3 过剩产能的累积
过剩产能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可以从中挖掘出新的价值,并重新利用。相比于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加工过程,直接利用现有的过量闲置资源可省去资源的再寻找、挖掘、扩充的过程,能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又节省更多的运作时间。利用过剩产能的共享经济模式实现了“变废为宝”,这一途径为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提高配置效率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及创造经济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5]。
1.3 共享经济的发展
“共享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1978年美国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发表的论文中,直到2008年才引起广泛关注,进而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特拉维斯卡拉尼克等人思考如何利用闲置资源的使用率来增加额外收入,于是开发了叫车软件Uber,鼓励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注册为司机,在提供汽车租赁服务的同时赚取收入,有用车需求的消费者则在软件上注册为乘客,体验随叫随到的搭车服务,并为乘车体验付费;同年,AirBnb应需而生,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平台的联络进行供需信息匹配,这极大地减弱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该平台与社交平台Facebook连接,建立起了一个充满社交元素的房屋租赁平台[8]。
在中国市场,传统的消费观念曾经制约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但在2015年,国内的共享经济规模达到了1.956万亿元,约有5000万人参与到共享经济活动中并提供服务,参与人数占劳动力总人口的5.5%。2016年,我国提出支持共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总体交易规模扩大,交易金额约为3.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仅网约车领域(滴滴、优步中国、神州专车、叮叮约车)就融资近百亿美元。超过6亿人参与到共享经济活动中,相比上年增加了1亿人左右。2017年,共享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到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提及了发展共享经济的规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7月31日,我国已有超过861家的共享经济类创业公司,投融资事件超过581起,吸金1 583亿元[9]。共享经济发展势头持续高涨,已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消费主张,源源不断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2 共享经济的中间平台---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企业是一种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提供服务并以此盈利的企业[10]。相比于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具有高创新、高价值、高盈利、高风险的商业运作模式[11]。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当今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中占据四席,分别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12],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可概括为门户模式、电商模式、跨界模式、免费模式、O2O模式、平台模式这六种类型。
门户模式是为大众提供信息资源以及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最初只涉及搜索引擎、目录服务这两类服务[13]。该模式通常靠网络广告、网络游戏、信息内容收费、服务功能收费等渠道获取收益,具有综合化优势,用户多,访问量大。新浪、搜狐和网易是目前门户网站类企业的三大巨头。
电商模式是企业利用信息科技与互联网的联合来进行运营的一种经济模式,可分为B2B 、B2C 、C2B 、C2C 、O2O 、B2Q 等经营模式[14],该模式下交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企业可接触到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广阔的营销环境。
跨界模式是不同行业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融入自身的行业内容,通过跨界融合以寻求企业发展新突破的商业模式。由职场社交平台统计发布的“2016年中国最跨界互联网公司”榜单显示,乐视凭借在手机、电视、汽车以及电子商城等多领域多维度的产业布局,以77%的人才跨界比排名榜首,以高端轻奢产品定位的唯品会(76%)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的是由游戏业务不断向文学、在线内容平台等领域拓展的盛大(72%)[15]。
免费模式是较主流的一种模式,部分企业的付费服务是在其拥有庞大数量的免费用户群体基础上进行的,其所获收益用来填补免费用户群体的支出,筹措资金以维持企业的运营。该模式长久持续,信息传播渠道有力,能为付费服务部分吸引并留住更多客户[16]。
O2O模式利用网络作为交易平台,联合互联网与线下的商务机会,通过线上的推广活动带动线下的实体交易,增强商户与顾客之间的互动,该模式目的在于将线上线下的消费、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发布商品信息、打折促销等方式将线上顾客吸引到实体店里消费[17]。另外还可发挥网络导购功能,通过线上宣传与实体销售的有机结合,实现互联网落地,使消费者同时享受线上的优惠价格与线下的贴身服务[18]。同时,O2O模式还可实现不同商家的联盟。
平台模式是由多方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构建的商业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开放的共赢。该模式注重产品的闭环设计和客户的使用感受,通过打造足够大的中间平台,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和多样化[19]。
3 共享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研究
作为新兴经济模式的共享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互联网企业作为共享经济的中间平台,只有在高效的商业模式基础上进行良好运营,才能维系供需双方的交易,带动资源循环体系的良性发展。图2是共享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企业高效运营模式图,从图2可以看出,在共享经济中,互联网企业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为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共享平台。互联网企业在有效商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合作,甚至与供给方建立战略联盟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企业内部,建立高效的价值网络、完善并挖掘客户现有及潜在需求。同时,对共享平台加强安全监管,促进三方主体之间的信任,提升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效率,最终实现共享经济的良性发展。
3.1 建立良好的企业价值网络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整合出新的价值网络来应对客户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价值网络将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与灵活有效、低成本的生产结合起来,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实现产品的快速配送,这将省去中间各分销层高昂的代理费用,同时与合作方联系起来,也方便企业之间及时的沟通与问题的解决,将合作提升到战略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20]。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就是為了将各个组成要素协调聚合在一个无形的平台上,通过不同组织模块之间的协作、创新和竞争[21],全面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商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价值网络将企业群体通过核心企业关联在一起,企业各方在这个中间平台上进行低成本的接触,并通过积极创新以获取商业价值。企业价值网络可作为企业运营的高效载体,进而形成新的运营机制和竞争优势。
3.2 完善客户需求,挖掘共享资源
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应不断搜寻潜在用户以及新的消费需求,提出全新的消费主张,以重新定位企业目前产品或服务的现有价值[22],使用户更加信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进而开拓新的市场,获取利润。目前,人们对体验式需求更感兴趣,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产品。因此,“个性化”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如果互联网企业想在这样的需求变化中得以生存,就应该时刻关注客户的潜在需求,并不断提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全新的消费群体,创造出新的盈利来源及模式。同时,寻求新的可共享资源,发掘“个性化”资源,扩大现有市场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跟风其他企业已获取的资源并加大投资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而没有被发现的市场则具有更大的消费诱惑力与发展潜力。如今共享单车,滴滴顺风车等共享资源类型已随处可见,应需而生的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也已经在市场中出现。北京目前有15家共享单车企业,共计投放单车数量已达到235万辆,达到饱和数量,同时,相类似的滴滴打车等项目类型也已供过于求。一味跟风不仅不能追赶第一家开发此类型资源的商家所带来的品牌和用户优势,甚至某一核心能力的竞争优势会在很短时间内被超越甚至被淘汰。因此,需挖掘新的可共享资源,发展新客户群体,提出新的价值主张,最终在市场中占尽先机。
3.3 完善网络平台
通过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运作的网络平台,能实现供需双方的精确、快速匹配,是撮合供需双方达成交易的媒介。互联网企业要将信息技术作为自身的主推优势,并加大对平台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和研发。互联网企业可借助强大的数据搜集以及数据分析技术开发功能强大的第三方软件,以此作为共享经济的中间平台、消费者消费的线上交易平台和供需的匹配平台,该平台通过广泛搜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进而精确掌握客户的消费主张和取向。通过该软件平台,闲置资源的供给者可发布资源的共享信息,同时为资源需求者带来获得资源的渠道,一并满足供给者与需求者的交易需求。
3.4 建立与供给方的战略合作
互联网企业可化身资源的供给者,将共享经济的中间平台与供给者简化为一体,通过与供给个人或供给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双方本身的信息、功能、战略资源等内在组成元素在收益最大化的基础上重新整合、组织,实现双方企业之间的无缝连接,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以提升市场竞争力[23]。该过程可降低资源的成本,打造企业专属产品,并可加大产品的销量。同时,可减去供给者寻求共享平台的中间环节,直接发布共享信息,使获利方转换为自身。在此基础上,还可与多种类型资源的供应企业合作,或者自身升级为多种资源的供应者,加大平台资源的多样化,也即促进盈利来源的多样化。
3.5 建立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
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商合作[24],例如支付宝、财付通等金钱交易平台,利用这些企业的优势来完善自身,使得供需双方的金钱交易有更多的渠道,方便双方交易的进行以及资金的流通。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消费者利用手机上的各种支付软件进行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6年12月已达到4.75亿,较2015年12月,用户总体增加5 831万人,年增长率为31.2%。消费者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由57.7%升高至67.5%[25]。蚂蚁金服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笔数占整体支付比例提升至71%,同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规模达到 2.9万亿美元,在过去4年中增长了20倍。虽然在移动终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支付安全应时刻引起极大重视。
3.6 加强网络安全监管
安全性是共享经济平台要解决的关键,互联网企业必须提供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性措施,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安全保障制度,外部允许用户使用这些网络安全性措施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以满足网络安全保密性的需要;内部做好对用户信息的维护和保密工作,减少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而且,互联网企业要建立严格的用户市场准入和资质认证体系,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降低供需双方潜在的人为风险[26]。还要建立风险分散、监控与警报机制,在面临潜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分散风险。
3.7 构建信任机制
信任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共享经济中,需要供需双方之间达成陌生人的人际信任,还需要供需双方对共享经济平台——互联网企业的相关制度、规则等持有可靠的信任。构建良好的信任机制,能够提升供需双方在共享经济平台的活跃度,以及由信任产生的消费行为。因此,互联网企业要注重构建完善的信任机制,解决共享经济平台面临的信任问题。加大对供给方提供产品的质量筛查力度,使得供需双方可通过互联网放心交易。同时,建立基于信誉的供需双方互评机制,为消费者提供选择意见,也为供给者筛除信用不良的需求者,减小对自身资源的“损耗”。对服务信誉等级较差的供给方予以惩罚或设立黑名单,激励平台供给方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保证共享经济平台服务质量。同时,通过补贴政策,对高质量的服务予以奖励。要对供给方提供专业培训和辅导,帮助供给方持续改善自身服务水平[27],保证共享经济平台的持续良性发展。同时,还要完善社交网络、交易流程、第三方支付、服务承诺、保险赔付、纠纷处理等制度,使供需双方对平台建立高度的信任感,实现共享经济的良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学莺. 共享经济的发展和局限[J]. 经营管理者,2017(2):219.
[2]俞琴,曹素妨,底婧雅. 共享经济:让资源更具“天赋”——专访《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作者罗宾·蔡斯[J]. 中国传媒科技,2015(z1):93-95.
[3]汤天波,吴曉隽. 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J]. 科学发展,2015(12):78-84.
[4] 叶寒青. 共享经济:一种新商业模式的兴起[J]. 现代商业,2016(22):73-74.
[5]高原. 共享经济的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 经营管理者,2015(35):232
[6]刁卫东,赵洪进. 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10):106-107.
[7]洪志生,薛澜,周源. 以“共享”理念驱动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J]. 党政视野,2016(7):33.
[8]易瑶.共享经济的创新发展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7(14):6-8.
[9]佚名.2017-2022年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EB/OL].http://www.sohu.com/a/194697474_114835,2017-09-26.
[10]谢蓬.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价值评估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11]佚名.2017中外知名教授系列讲坛之五: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EB/OL].http://www.sohu.com/a/198408532_756161,2017-10-17.
[12]陈有勇.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组织转型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6.
[13]李伟华.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比较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4.
[14]聂林海.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J]. 中国流通经济,2015,29(6):53-57.
[15]佚名.乐视登“最跨界互联网公司”榜首,生态跨界模式四年后被认可[EB/OL]. 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6-10-13/2412111.shtml,2016-10-13.
[16]吴晓波,姚明明,吴朝晖,等. 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商业模式分类研究:以现代服务业为例[J/OL].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2):64-77.
[17]张荣.O2O模式企业的发展现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2):127-129.
[18]张玉泉. O2O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新模式研究[J]. 計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5):47-48.
[19]郭全中, 郭凤娟. 平台经济与媒体商业模式变迁[J]. 青年记者, 2013(9):16-18.
[20]钟运动. 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21]王成慧. 企业价值源泉与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构建[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 28(1):107-111.
[22]高岩. 信息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5.
[23]张艺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整合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24]熊国钺,孟新建. 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探析[J]. 管理观察,2015(14):55-56.
[25]佚名.CNNIC报告:2016年中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4.75亿,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为9 890万[EB/OL].http://tech.123.com.cn/show/394-29358.html,2017-01-24.
[26]董奕平. 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与网络安全措施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0):52-53.
[27]张晓芹.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11-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