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防毒反毒”专家王增珍的禁毒事业

时间:2024-04-23

本刊记者 褚 焱

“防毒反毒”专家王增珍的禁毒事业

本刊记者褚 焱

引导患者进行冥想

2014年9月,影视明星房祖名和柯震东因吸毒被依法逮捕,“房东”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时间,毒品问题成了社会热点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毒品特指被人类当做嗜好品所滥用的功能性药物,多为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各国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吸食毒品给吸毒者本人和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极大的危害,怎样摆脱这种梦魇,帮助戒毒者远离毒品重新走上生活的新道路,给家庭、社会带来新希望,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由于毒品是一种药物,因而医学界在禁毒方面责无旁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预防医学博士生导师、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王增珍,长年从事药物滥用防治心理干预和评价方法研究工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我国禁毒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毅然投身反毒工作

1974年初秋,年轻的王增珍带着书夹走进原武汉医学院,后来的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的教室。1977年毕业取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她成了母校的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的她风姿绰约,潇洒地向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新生传授预防医学知识。王增珍并不满足自己目前的学识,她总想提高和强化。6年后,她果断攻读了硕士研究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在大学任教的王增珍不断完善自己,1988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到美国北卡大学进修卫生事业管理、心理行为科学。进修经历点燃了她对心理和行为科学的极大兴趣,为了学通心理学,她阅读了大量心理学专著和文献。1990年以来连续接受心理培训,参加武汉大学的培训班,获得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为了帮助戒毒患者,她连续6年参加中美物质依赖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班,共参加国内外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培训班38期,系统学习了药物滥用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神经语言程序学(NLP)、认知行为治疗等多种疗法,不断探索快速心理治疗技术。

在科研教学过程中,王增珍发现大量的吸毒患者关在强制戒毒机构,他们的父母非常痛苦。当时的戒毒医院领导告诉她,复吸率99%,治疗办法大多无效。她心想,利用预防医学的知识可以发现复吸的相关因素,瞄准相关因素进行心理干预一定会产生效果。从此,她把学术的目光逐渐对准了毒品,把研究方向确定为药物滥用防治心理干预和评价方法研究。近20年来,在禁毒部门的支持下,王增珍先后带领研究生在武汉市公安局戒毒机构、武汉市劳教局下属的戒毒机构和襄阳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开展吸毒原因调查与心理干预,多次参加禁毒宣传教育,以便帮助戒毒劳教学员远离毒品。

1995至1997年期间,她主要进行吸毒原因调查研究,1998至2002年期间,她带领研究生在武汉市戒毒机构为戒毒人员举办戒毒心理培训班14期。

戒毒难,难在学员本人。为了提高学员认识,让学员了解如何远离毒品,她与研究生一起为戒毒学员编写了《别了,毒品——回归健康、成功、幸福》的学习资料和《心理康复和拒绝技巧训练》讲义,让学员不再迷茫和苦痛。

戒毒难,难在其家庭缺乏科学配合。王增珍认为要搞好戒毒工作,不但要教育学员,也要让学员家长接受教育。为此,她又与研究生一起为学员家长精心编写了《回归健康、成功、幸福》的家长用书,让家长了解如何与学员沟通,如何正确帮助学员。

戒毒难,还难在戒毒具有反复性。为预防吸毒人员戒毒后复吸,2002至2005年期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王增珍和课题组成员一起探索了预防戒毒后复吸的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先后对200余名学员进行了心理辅导,并为学员和亲属提供电话和上门心理指导,为学员编写了《毒品及相关情景心理脱敏》和《调节心态、激励成功》图片集,发放或邮寄给部分学员,激励他们坚持戒毒。

王增珍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与学员亲属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她和自己的团队成功使一些学员回归正常的生活。曾经的戒毒学员纷纷走向了新生活,有的自助创业经营商店,有的在心理教育、邮政、宾馆等部门上班。通过对学员的生活、工作和操守情况进行连续随访,她发现学员最长的操守时间为10年。这些远离毒品的学员不但个人得到身心康复,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而且他们的亲属也获得了安宁。

2008至2009年期间,在国务院防艾办的支持下,王增珍和课题组成员又在戒毒和劳教干警中举办培训班,近百名干警接受了培训。她为干警编写了《戒毒人员预防艾滋病、预防复吸心理教育》资料,让他们掌握了戒毒人员预防艾滋病和复吸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干预方法。此外,还组织心理学专家、艾滋病预防专家、博硕士研究生在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学员中多次开展讲座和心理活动,为戒毒、劳教学员编写了《筑起防艾、拒毒的心理长城》画册,发放给戒毒学员,使千余名学员获得预防艾滋病和预防复吸的有关知识。

2009至2011年期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下,她带领课题组探索了“动机-技能-脱敏-心理能量”干预模式,先后在武汉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武汉市戒毒局下属的河湾强制隔离戒毒所、女子戒毒所、襄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对近130余名学员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尽心尽力的疏导,学员的心理健康明显改善,其中一些学员再次就业,减少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王增珍知道,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毕竟是有限的,戒毒事业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对戒毒患者的帮教方法。为此,她带领课题组编写了《成瘾行为心理治疗操作指南和案例》一书,201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隆重出版。目前,她开发的预防戒毒患者复吸的“动机-技能-脱敏-心理能量”干预模式和方案正由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举办培训班向全国推广。

禁毒重任在肩

戒毒重要,然而让人们重视毒品的预防工作,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更加重要。

同样,这些年她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的研究,多次进行青少年毒品滥用情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和青少年对毒品预防教育需求情况调查。2006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她探索了中学生毒品滥用预防的“认知-动机-情商-抵御技能”干预模式,编写和出版了《毒品和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2008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王增珍不仅重视理论研究,同样重视实践工作,在禁毒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她在武汉、郑州、成都、天津等9个城市的中学生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降低他们对毒品的好奇,增强对毒品的抵御技能,效果显著。评估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非常受益。此外,她还带领课题组成员对来自9城市380余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经过培训的教师根据学到的模式和方法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接受此项教育的中学生累计达30余万人。她与课题组成员还为家长编写了有关资料,并在武汉等地的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家长进行了“帮助孩子远离毒品”的宣传教育。

目前,她带领的团队正在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青少年新型毒品预防的亲子“认知-技能-心理成长”干预模式研究。经过初步证实,这一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提高职高生对毒品的认知、提高抵御毒品的技能、沟通与问题解决技能,改善情绪状态,该模式正在全国4个大城市的职高生中进行干预试验。

通过多年的研究,她带领的课题组开发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和戒毒患者心理干预模式,出版了专著,培养了熟悉毒品预防教育和戒毒学员心理干预的40名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生,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毒品预防和治疗相关论文60余篇。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

目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她带领课题组正在努力钻研和探索更加有效的毒品滥用防治策略和措施。编写材料,开展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王增珍多年来坚持从事的反毒防毒工作还在继续。她认为,禁毒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部门重视,需要热心禁毒事业的相关人士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扎实工作与不断探索,才能逐步达到没有人开始吸毒,没有人戒毒后复吸的最终目标。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