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孙艳艳
[摘 要] 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一般认为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农产品也是同质的,不符合产业内贸易的条件,完全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解释。然而,农产品中的加工食品也有质量方面的差异,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显然也是存在的,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包括农产品贸易在内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这取决于其前提条件与现实脱离,长期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如出口贫困化等。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形成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57
[中图分类号] F74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21- 0129- 03
1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
统计资料表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产出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速度更加快。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个国家既出口又进口同一个产业内的产品,例如日本向美国出口丰田汽车,从美国进口福特汽车。
这种新的贸易类型可以概括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现象,B.Balassa(1996)把它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简写为IIT),也有人称之为双向贸易(Two-Way Trade)和贸易重叠(Trade Overlap)。从统计上讲,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3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
2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
在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产品进行划分——完全相同的产品和有一定差异的产品,因为这两种产品发生产业内贸易的情况是不同的。与差异性产品相比,完全相同的产品发生产业内贸易的机会是很少的,而且一般可以用传统的贸易理论来解释,所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是研究有一定差异的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而把完全相同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归结到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去。
2.1 完全相同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完全相同的产品发生产业内贸易的机会是不多的,一般只在以下几种特殊的情况:
(1)边境贸易。这种贸易主要是基于运输成本的考虑,多发生在一国的边境地区。例如,中国南部的海南、广西和云南各省与东盟各国相邻,北部的内蒙古与俄罗斯相邻,其之间的距离远远低于与我國内地的距离,有时出于运输成本的考虑,一些商品,宁愿进口。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水泥、钢铁等运输成本较高的建筑材料上,如1953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以后,成员国之间的钢铁贸易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2)季节性因素。多发生在农产品上,由于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成熟的时节和种植的长短不很一致,这样就会导致一国在某一时节出口一些产品,而在另一时节却进口该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几个亚热带省与东盟国家的水果为例。由于地理位置相近,气候条件相似,中国这几个省份和东盟都能生产榴莲、芒果、红毛丹、椰子、龙眼、荔枝等几乎所有的热带水果。但由于东盟国家的气候条件好、资源丰富,成熟期略早于我国。这样就会发生,我国先从东盟进口这些水果后又对其出口的产业内贸易状况。
(3)转口贸易。在一些自由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转口贸易很发达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即转口国从一国进口某一种商品又转口到另一国。在海关的统计中,同类商品同时反应在转口国的进口项目和出口项目中,当然也形成了产业内贸易,但转口产品既不是转口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也不是该国消费的产品,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这种贸易对转口国来说不能视为产业内贸易。然而现在普遍运用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方法如格鲁贝尔—劳埃德公式并没有将这一类贸易剔除从而高估了产业内贸易的比重。
(4)相互倾销。有时为了占领国外市场或其他原因,在不同国家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可能采取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在对方市场上倾销(dumping),这样,国内居民可能购买进口商品比本国相同的商品价格还要便宜,由此会引起产业内贸易。
2.2 有一定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所谓差异商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的商品,它的交叉弹性小于前一类完全相同的商品,商品差异可分为三种类型:
(1)水平差异。同一类商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商品产生差异,这就是水平差异。这一类差异在烟草、化妆品、服装和制鞋等行业比较普遍。
(2)技术差异。它是指由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差异,也就是新产品的出现带来的差异,产品的革新在一些行业中十分普遍。例如电子产品行业,现代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逐渐简短。
(3)垂直差异。它是指属性相似、质量不同的产品。这类差异在汽车行业比较普遍,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需要不断地改善各种型号汽车的质量。在其他的消费品行业如手表 乐器、计算机、打字机的行业都存在这种差异。
针对水平差异商品,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这使得同类产品有着多种不同品种,当不同国家消费者对彼此的品种产生相互需求时,就可能出现产业内贸易。该类产业内贸易多出现在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较为相似的国家。
针对技术差异商品,这些产品大多存在着生产周期,先进工业国技术水平较高,不断推出新产品,而后进国家则主要生产以标准化、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出现产业内贸易。
针对垂直差异商品,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个人收入水平的差异,消费者对商品档次的需求是不同的,高收入的消费者偏好高档产品,低收入的消费者偏好中低档产品。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就有可能出现高收入国家进口中低档产品以满足其低收入层次的需求,而中低收入国家进口高档产品以满足其高中层次的需求。例如日本出口高档彩电到中国满足中国的一部分高收入阶层的需求而同时进口中国的黑白电视机以满足其一部分低收入阶层的需求。endprint
3 产业内贸易对农产品贸易的适用性分析
3.1 农产品的分类
根据是否用于食用可以将农产品分为食品和农业原料,其中食品根据加工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未经过加工的大宗食品和加工食品,大宗食品基本是指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加工食品是指经过加工的农产品。
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一般认为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农产品也是同质的,不符合产业内贸易的条件,完全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解释。然而,农产品中的加工食品也有质量方面的差异,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显然也是存在的,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包括农产品贸易在内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这取决于其前提条件与现实脱离,长期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如出口贫困化等。
3.2 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Stefan和 Bojnec(2001)对转型前的10个中东欧国家的食品和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并与它们现在的食品和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转型后这些国家的农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Kishor Sharma(2002)利用澳大利亚的数据研究分析了加工食品在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指出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有利于产业内贸易,而贸易保护对产业内贸易不利。MinKyoung Kim、Gue Dae Cho & Won W. Koo(2003)利用时间序列和重力模型分析了市场规模、汇率和运输成本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作用。
陆文聪、梅燕(2005)对中国与欧盟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盟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且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双方四大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上升趋势。而理论研究表明,在产业间贸易、垂直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等各种贸易模式中,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贸易利益最大。因此,鉴于我国农产品在质量和技术上与欧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并不具有垂直优势的实际,我国应当重视农产品水平的差异化来增加与欧盟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以分享更多的贸易所得。
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产业内贸易理论则是建立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产品差异的基础上,能更好地解释当前的一些新的贸易现象,并提出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政策措施,所以,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来分析农产品是可行的。
4 结 论
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来分析农产品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但是,通过大量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其中还存在两个问题。
4.1 国内的研究深度不够
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方向比较全面,但是,国内有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对相关指数的简单测量上,在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深层影响因素的探究上有所欠缺。
4.2 农产品的范围界定标准不一
WT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都采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来对贸易商品进行分类,并用于贸易统计和分析的。粮农组织年鉴中对农业产品的定义为:“农产品贸易总值”是指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0条(不包括第03款和081.42项),第1条以及第21、22、26款(不包括第266、267和269组)和29款、第232分组以及第4条(不包括411.1)的总合。 SITC的农产品范围对应数据时间长,但是有些类别中难以排除非农产品,统计口径偏大除了以上这种分类以外,国际上还流行另一种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标准—《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HS),HS将商品分为21大类,97章,其中1-24章(1-4)类为农副产品,这种界定的优点是简便,但是对农产品的表现却不充分。
农产品范围界定的标准不统一又会进一步影响指数测度结果的精准度,因而,针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挑选合理产品界定的标准,并深入挖掘指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主要参考文献
[1]B Balassa.Tariff Reductions and Trade in Manufacture among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56(3):466-473.
[2]Stefan Bojnec.Pattern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Agricultural and Food Products during Transition[J].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2001,39(1):61-89.
[3]Kishor Sharma.How Important is the Processed Food in Intra-industry Trade?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J].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2002, 29(2):129-156.
[4]MinKyoung Kim,Gue Dae Cho,Won W Koo.Asmmetric Pattern of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R]. Agribusiness & Applied Economics Report,2003:254-256.
[5]陸文聪,梅燕.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12):41-47.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