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于海霞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革高职院校管理制度
于海霞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进入21世纪,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人数已经占据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随之而来的首要问题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性。
“以人为本”属于人本主义的范畴,注重管理对象的差异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目标,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体的特性和积极性。
将人本主义管理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坚持把学生放在工作的首要地位,并通过各种制度和方法来激励和挖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引导的措施去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全校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以学生为本,才能在全校范围内搭建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大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舞台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成长。
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最根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是手段,发展才是根本和目标。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现在普遍实行的学生管理方法将工作重心过多的放在了管理上,学校是主动的管理者,而学生是被动的被管理者,这样做势必会大大限制学生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多注重管理,而忽略了服务。大多数高校学生管理都是以管理为中心,将学生简单的视为管理对象,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学校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必然影响学生特长的发挥和全面的发展。
(2)学生管理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导致师生矛盾的产生。传统管理主义倾向于将学校和老师放在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导位置,并本着学生管理都是为了学生好的观念,让学生去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老师的要求生活和学习,但是,学生毕竟是有想法有主见的个体,在很多时候学生无法理解学校的制度,也无法理解老师的要求,这就必然导致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矛盾的产生,这不但不利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另外,由于我国现在的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是从中专升格建立的,建校时间比较短,很多学校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在学校设施设备、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生管理体制上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创新管理理念,改革管理制度,通过“以人为本”思想,建立新的管理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和学生的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1)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新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管理的目的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化和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体现。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学生是学校和教师服务的对象,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服务的过程,学生管理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和教师的作用不是监督和管理,而是服务和引导。
(2)改变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学生管理。改变科层式组织结构,构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学生管理是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在组织结构中的应用,一方面将大大减少学生的办事手续、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师生之间信息沟通的层次,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一个实现信息迅速而真实传递的通道。
(3)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也是师生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享受平等的权利。如果缺乏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学生就会将老师摆在自己的对立面,这势必会引起师生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管理的低效性,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无法实现学生管理的根本目标。可以采取的师生沟通方式有:找学生谈心、QQ、微信、与家长保持定期联系等措施。通过师生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点,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得到展示和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将就业能力培养和教育贯穿于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业是学生的根本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要以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自己工作之后,公司的要求和规定,要求学生以职业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时要参照公司做法,将职业教育、职业管理和职业规划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这样做既实现了学生管理的目标,又培养了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时倩,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9):77-78.
[2]张岩伟,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解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208.
[3]张勤华,浅谈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J],民风,2008 (6):58-60.
[4]姜荣,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3(23):27-28.
[5]魏芬,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科技创业,2011 (5):100-101.
[6]施宇,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管理,2013(8):54-5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