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关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4-04-25

王洁玉

[摘 要]相较于普通教育,面向大众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侧重于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人才。对于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倡导的精准扶贫工作来说,职业教育可以算是一种十分契合、有效的扶贫办法和途径,且属于“造血式”扶贫,能够使扶贫对象具备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能力,从长远看有助于贫困问题的彻底解决。本文对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针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思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25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精准扶贫问题成为了各地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通过教育能让贫困人员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是打破贫困代际相传窘境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从这点看,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不失为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开展的策略。

1 利用职业教育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优势

1.1 是帮助贫困地区民众脱贫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方面,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既有助于个性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向被教育者传递能够增加其收益和帮助其创收的知识与技能,有助于人们脱离贫困。从当前国际和社会的发展形势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间竞争愈发激烈,自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将发展战略方向调整到科技和创新上。在这样的时代,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和基础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潜在的重要竞争力量和战略性资源。

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地区来说,通过职业教育对其进行智力扶贫、精准扶贫,把职业教育的开展作为帮扶贫困地区第一实践的做法,能够使受教育人员获得脱贫的知识与技能,有助于改变其代际传递的贫困状态。在我国明确提出要打“脱贫攻坚战”后,既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又给其发展注入了发展动力。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职业教育是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贴近的服务,做出了直接贡献,同时,其也是帮助贫困地区的民众摆脱贫困的最直接、快捷和有效的途径、手段。

1.2 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最为适宜的一条途径

从培养目的来看,相较于以推动儿童全面发展,为合格人才培养打基础为主的基础教育和以培养全面发展、通识性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重点是为生产与管理一线培养专门的技能型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往往在任职初期就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从教育对象的角度看,基础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是短期内无法给家庭创造经济收益的适龄儿童;高等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是高中毕业生,且有着相对较长的学制时间和较高的学费,期间讲授的知识也是以基础性知识为主,学生于短期内无法为家庭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但职业教育不同,其被划分成了三个层次,分别是初级职业教育、中级职业教育和高级职业教育;有学历型、非学历型等多个类型,招收对象既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的毕业生,又有社会失业人员,涵盖范围广、层次多,贫困人口占据了不小的比例。从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看,基础教育侧重服务于学生日后专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通识性知识传授;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专业的基础类学科,往往都是比较系统、完整和深奥的一些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一般性知识技术,职业教育则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侧重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养、教育,不仅有很强的操作性,还能与时代发展步伐相符合、适应,更适合于那些没有深厚基础知识储备,但急需工作收入的人群。此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把工学结合在一起,能够给受教育人员提供更多参与一线实践的机会,适合于那些贫困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经济收入,进而带领家庭脱离贫困,同时,使掌握一定技能的受教育人员不会返回贫困状态。综上,联合职业教育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仅能够推动扶贫工作向前发展,还能有效避免和防止返贫现象的出现,具有根本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1.3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能够满足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迫切需要

贫困地区往往交通闭塞、发展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在教育条件和设施配备上与外界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论是教育发展水平,还是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贫困地区都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半以上的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停留在小学及以下,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常初中没毕业就会外出务工,但由于缺少一定的劳动技能,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并陷入“低人力资本投资、低就业、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资”的恶性循环中。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家庭贫困人员免除学杂费、给予其一定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让他们有机会和条件接受技能教育,在相對较短的时间内习得一技之长,并凭此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既能帮助个人获得生存技能,还能给整个家庭带来希望和信心。

2 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

首先,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为贫困家庭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和机会,实现招生的精准。其一,应全面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确定合理的各阶段普通职业教育比例,针对此部分学生在省级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招生平台,将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控制在同一水平上。其二,中职学校还可以采用注册上学的制度,将应往届毕业生(初、高中)和大龄社会青年划入中职院校的招生范围内,加大招收力度,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校方应走进贫困家庭,对这些没有继续接受教育机会和条件的人员进行深入的摸底调查,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业基础、个人兴趣爱好,为其推荐适合的专业。其三,在打通中高职上升通道的同时,放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与注册入学的权限,以提升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比例。同时,应对贫困家庭的学生采取单独划线和单独录取的方式。

其次,逐渐完善针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体系,实现资助的精准。当前阶段我国针对职业教育学生主要实行的是集奖、助、贷和勤、补、免为一体的资助体系,其中,中职生和高职生的覆盖率分别为90%和20%,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经济负担,但在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针对此种情况,应进一步完善针对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在已有的基础上尽可能拓宽资助范围,加大资助力度。比如,免除那些已经建档立卡的经济困难学生在中职期间的所有学杂费;每年按2 000元/人的资助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等。

最后,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实现培养的精准。在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培养学生技能,使其具备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作为指导原则,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打造一体化培养体系,以初中为起点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在示范性高职院校以高中为起点建立“3+2”形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此外,还应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师傅带徒弟等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企业一同建立实训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习锻炼的机会等。

3 结 语

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一直是我国扶贫工作开展中的一个难题,“教育脱贫”观念的提出,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成为提升贫困人员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在实际开展中应从招生制度、资助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何丕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0).

[2]豆小文,叶秀芬.职业教育扶贫的几点思考[J].成人教育,2014(7).

[3]游明伦,侯长林.职业教育扶贫机制:设计框架与发展思考[J].职教论坛,2014(4).

[4]苏长兵.“旅游教育扶贫”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成效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5]朱爱国.基于精准视阈的职业教育扶贫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6(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