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王雅迪
[摘 要]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关系到学生本身、家庭和高校,甚至是社会的稳定,但由于该团体社会资源匮乏,会对其就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2016届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2016年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为:就业单位的类型选择逐渐向企业靠拢;就业地点的选择渐渐向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等。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就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30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加大,高等教育已转变为大众教育,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56万,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多,贫困生所占比重不断攀升,在高等教育体系内,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各高校也逐步开展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困难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混合资助政策体系来协助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在全国农业院校中,农村生源比重较高,其贫困生比例也相对较高。由于社会、家庭等资源匮乏,家庭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广大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2016届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的就业情况,在这里,公共管理类专业指含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含企业行政管理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含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方向)在內的专业;贫困学生是指经华南农业大学认定通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信息来自广东省就业信息系统的最终就业率,就业信息统计截至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
1 2012-2016届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就业现状
1.1 2012-2016届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就业情况
2012-2016届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人数分别为177人、164人、191人、173人、170人,占各届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19%~23%,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就业率分别为96.61%、98.78%、98.43%、98.84%、98.82%,5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8.30%,升学、就业与待就业比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超过80%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贫困学生选择就业,5年内的升学比例均不超过10%,待就业比例自2013年开始不超过2%。由于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大学四年的开销已给家庭造成了较大负担,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就业意向,希望通过工作来改善经济状况。因此,2012-2016年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已工作比例占当年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均在80%以上,此比例在2013年达到最高。
1.2 2012-2016届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就业地点
2012-2016届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生源以广东省居多,在2012-2016届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中广东生源所占比例分别为92.09%、77.44%、85.34%、83.24%、85.88%。各届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就业地点分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毕业后留在珠三角九市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占比由2012年的85.31%下降至2016年的79.41%,下降了5.9个百分点,而2016年在广东省其他市县就业的贫困生占当年毕业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总人数的11.18%,较最低的2013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且前往广东省外就业的贫困生在当年毕业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总人数中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珠三角九市的经济相对发达,为毕业生提供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相关调查显示:将近95%的广东大学毕业生希望就业地区为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大中城市,只有3.1%的学生愿意去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这也是珠三角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就业地域流向比长期居高的原因之一。但自2009年起,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速度开始超越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珠三角“唱主角”的局面,相对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较低,加之这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直接影响了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
1.3 2012届-2016届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就业单位类型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一直是民众眼中的“铁饭碗”,毕业生大都希望找到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教师等的热情并未退去,而贫困生在家庭经济压力的驱使和父辈希冀其出人头地的期望下,毕业生对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的渴望并未降低,但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等岗位需求的限制、人事制度改革及机构的精简,再加上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不足,因此,进入此类单位就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企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从近5年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就业单位类型流向来看,2012-20165年内,毕业后在机关、党群、部队、政法系统及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占当年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由2012年的7.91%下降至2016年的6.47%;在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当年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由2012年的80.23%上升至2016年的83.53%,在2015年该项占比达到最高值85.55%,如表2所示,这表明,国家机关、党群、事业单位等就业单位吸纳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的空间有限,企业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等需求量较大,这些企业是解决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
2 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生就业情况分析
2.1 总体就业形势
在2012-2016的5年内,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保持着强烈的就业愿望,就业形势良好,即使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56万人,比2015年再增加7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加上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在这些状况的影响下,仍保持较高的就业率。这不仅说明社会對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依然很大,也证明了华南农业大学此类专业贫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2.2 升学率低
在2012-2016的5年内,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升学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在2016年达到最高,但仍不足当年毕业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的一成。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包含以下两点:①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山区及城市中比较困难的家庭,他们更加希望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以此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但升学还需再投入学费、生活费等一系列的费用,迫于经济能力的限制,家庭无力为其支出,不得不先就业,以后再考虑升学;②受现行教育和社会就业观念转变的影响,大多选择就业,且通过读研、读博等获得高学历来找好工作的传统观念正逐渐被打破,在大学毕业后就能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已成为他们的优先考虑项。
2.3 未就业
大学阶段不像初中和高中阶段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要把握专业知识,更要锻炼和提升综合素质,学会做人、做事、求知、共处,全面发展。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教育资源有限,学校的基础教育也相对薄弱,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明显弱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当他们步入大学后,仍然会按照过去的学习方式,将精力集中于学业,缺少与人的沟通和交流、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导致其个人的就业能力不强。而与同学间存在的贫富差距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焦虑、挫折等心理,不愿提升自身能力,消极应对生活和学习,进一步加大了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的就业困难度。在传统的家庭和社会理念中,考上大学后便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结束贫困,这使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在就业过程中,急于求成,缺乏耐心,最终致使部分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未就业。
经济困难的家庭付诸精力将子女送入高校,他们是整个家庭的希望,通过文中的分析可知,在当前形势下,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就业愿望强烈,升学率相对较低;就业地域流向虽仍不均衡,经济发达、生活环境好的地区是他们的首选工作地点,但广东省内相对贫困、工作环境一般的地区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逐步上升,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对就业地点的选择总体保持较为理性的态度;他们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企业单位。总的来说,公共管理类专业贫困学生就业形势良好。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娟频,贾溢华.高校特殊群体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基于保定市各高校特殊群体就业状况的调研[J].中外企业家,2016(2)
[2]王继辉,申群喜.论高职学生就业中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9(3).
[3]网易新闻.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EB/OL].(2016-02-02)[2017-04-25].http://news.163.com/16/0202/06/BEQ5CM1E00014AED.html.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