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公共管理人才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4-04-25

张毓真

[摘要]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本文梳理了我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公共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0引言

随着社会治理的加强,公共管理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我国政府重视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在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何采取措施,强化我国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考虑的重要问题。

1我国公共管理人才队伍的主要问题

1.1公共管理人才结构不合理

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地区分布不合理。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吸引大量的人才,包括公共管理人才,而中西部地区总体公共管理人才较少。二是城乡分布不合理。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基本上只愿意在城市找工作岗位,很少愿意去农村服务,存在公共管理人才城市多、基层农村少的现象。三是行业分布不合理。热门的行业集中较多的公共管理人才,冷门的行业出现公共管理人才缺乏甚至断层的问题。四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传统管理人才、低层次人才多,而专业型、科技型的管理人才比较缺乏。

1.2公共管理人才队伍不稳定

我国高校培养了大量的公共管理人才,从本科、硕士到博士都有,有的还留学海外。这些人在我国公共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支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明显,科技型公共管理人才流失更为严重。还有那些公共管理留学人员,许多学成后选择留在国外,回国服务的占比不高。即便回国服务,能在关键领域发挥作用的少,从而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变大。

1.3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不重视

重使用、轻培训是我国公共管理工作的普遍现象。虽然我国也有公务员的培训规划,但没有形成制度,没有把它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落空,无法真正落实,更无法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培训。另外,即使有的也进行培训,但因循守旧的多,培训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简单,创新性不强,不是根据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职位和学历,采取诸如“启发式”“研讨式”“角色模拟”“管理游戏”“拓展训练”等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2我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解决上述公共管理人才队伍问题,改变公共管理人才队伍现状,提升我国公共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关键要把好“三关”,即入门关、培训关和考核关。

2.1把好公共管理人才入门关

做好人才招聘环节、把好入门关是保证公共管理人才队伍的前提。为此,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要信息公开。通过新闻媒体的渠道,广而告之,让大家知晓招聘岗位的条件、要求,让尽可能多的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前来报名应聘,为选聘优秀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二要明确要求。就是岗位招聘的要求能具体明了,包括专业要求、学历要求、年龄要求、工作经历等,盡量做到专业对口、人职匹配,让基础好、素质高的专业人才进入,避免出现专业不对口、岗位不适应等情况。三要规范程序。包括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都要规范运行。通过招聘程序的规范,体现公平竞争原则,避免暗箱操作,减少人情成分和关系户。同时采取社会举荐、单位(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全方位考察公共管理人才的水平和能力,让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四要储备人才。对于在招聘考试中表现良好,但因名额限制、无法进入公共管理岗位的人才,要建立一个人才储备库,对他们的基本信息进行保留,作为公共管理队伍的储备人才,并进行信息跟踪,扩大公共管理人才选拔的视野,以备不时之用,保证公共管理人才后继有人、后援充足。

2.2把好公共管理人才培训关

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必须加以重视和强化。为保证培养培训质量,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培训的类型选择。培训大体分三类,一类是岗前培训。介绍岗位性质、特点及需要的素养、能力,让刚刚入门的公共管理人才初步了解即将就任的岗位情况,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尽快进入角色;另一类是晋升培训。对即将提任新的领导岗位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具备相应的理论素养;还有一类是常规培训,即工作过程中的业务培训。二是培养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培训内容侧重公共管理人才所需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至于培训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克服工学矛盾,提升培训效果。三是培训结果的运用。为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训过程要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将成果检查隋况与受训者个人的评优奖励和职务晋升挂钩,鼓励受训者学以致用和工作创新,注重学习效果,提升工作绩效。

2.3把好公共管理人才考核关

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管理人才考评体系。这一考评体系应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针对不同的职位职级,这几个部分的占比可以稍作调整、有所不同,以充分体现他们的岗位性质和工作要求,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对准确的评估。这些考评标准尽量量化、具体化,同时要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综合考评,真实体现他们的工作实绩,反映他们的工作效率、效益。另一方面,把考评结果与加薪、晋升等挂钩。对于考评成绩比较好、考评等级比较高的公共管理人才要予以表彰甚至重用,该加薪的加薪,该提拔使用的提拔重用,以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形成相对稳定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更多的员工对照标准、学习先进,努力投身到工作中去,共同为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