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研发支出的处理方式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间。以2014—2016年255个机械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企业通过调节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实施盈余管理的显著动机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报酬契约动机、保牌动机和再融资动机具有显著性影响,并从完善政策、加强监督等视角提出建议,以缩小盈余操纵空间,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保证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知情权,降低投资损失的发生率。
[关键词]机械设备制造业;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盈余管理动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9-0096-08
Abstract: The treatment of R&D; expenditure in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provides an operational space for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earnings management. Taking the data of 255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14 to 2016 as a sample, w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ignificant motives of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earnings management by adjusting the degree of R&D; expenditure capitalization. We found that the reward contract motive, the motive of the license and the refinancing motiv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order to narrow the space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reduc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nsure the right to know of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and undermine the incidence of investment losses, we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uch as improving policies an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Keyword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Degree of R&D; Expenditure Capitalization;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es
[作者简介]王选乔(1996-),男,遼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管理。
一、引言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研发创新活动已成为传统工业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突破发展瓶颈、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研发支出也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核算中占据着重要席位。据此,制定合理有效的会计政策,既能减轻企业的研发投入负担,提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又能促使企业提供更加详实、质量更高的财务信息,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制定经济决策和实施监督。从全球范围看,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主要包括全部费用化处理、有条件资本化处理和开发阶段有条件资本化处理等。全部费用化虽然保证了信息的谨慎性,但也可能降低企业利润水平,带来更大的业绩压力。有条件资本化诚然会使企业不必过多考虑费用过高对盈利指标的不利影响,但也可能虚增无形资产,并放松企业对研发成果转化率的监控。我国采取的开发阶段有条件资本化虽然充分考虑了研究阶段资金投入风险较大、开发阶段投资回报可能性更高的特点,对于实现研发支出的公允反映具有积极意义,但针对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资本化的条件限制仍不严密,难以清晰界定和定量表述,给管理层主观决策和操纵盈余提供了空间,即通过改变资本化的水平来调节收益指标,以期实现预期业绩。
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主要出于报酬动机、债务动机、保牌动机、配股动机和高管变更动机等。本文将以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管理层通过调节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的方式实施盈余管理是明显出于上述哪些动机展开实证研究。并从完善政策、加强监督等视角给出方向性建议,以期在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的同时,通过更加严密的政策约束和强烈的外部监督降低管理层操纵盈余的可能。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分别从影响研发支出处理方式选择的因素,影响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程度,以及利用政策选择弹性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等方面展开研究。Oswald(2008)针对20世纪90年代英国部分上市企业的研究发现,管理层在选择实施费用化或资本化时会受公司规模、研发投入力度和研发稳定性的影响,而研发项目的稳态状况和研发投入力度会对其财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产生一定影响。Cazavan等(2011)通过对部分法国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与未来收益的关系研究发现,规模较小或具有较高财务杠杆的企业更倾向于实施资本化政策,以实现对利润的平滑和对亏损的规避。Landry等(2002)研究了加拿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处理方式的选择动机,发现债务契约以及资本市场动机是管理层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弹性操纵利润的主要动机。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分别从准则变更对企业会计处理方式的影响,真实信号传递与盈余管理,以及操纵盈余的动机等角度进行研究。肖海莲等(2012)通过对会计政策变更前后的对比研究发现,全部费用化时管理层会通过减少研发支出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允许部分资本化后,企业在削减支出的同时更趋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降低费用化比例,以实现目标收益。李莉等(2013)将资本化支出划分成两部分,一种是计入到当期无形资产成本中,另一种是在期末暂时计入到开发支出中;并以2007—2010年的711个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计入当期无形资产的资本化支出能够提高经营业绩,提升公司市值,是一种真实的信号传递;而计入开发支出的部分只是研发活动名义上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水平与操纵性应计项目具有正相关关系,起到了盈余管理的作用。王艳等(2011)以部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08年前后的数据为样本,发现这类企业实施资本化的显著动机包括债务契约以及资本市场动机;即资产负债率越高,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就相对偏高;企业经营状况和预期业绩指标越低迷,管理层越倾向于调高资本化水平以防止亏损的发生,保持上市资格。许敏等(2015)以我国中小版多个行业企业作为实证研究样本,发现对研发支出采取资本化的企业数量占比最多的是制造业,资本化水平最高的是信息技术业;而报酬、资本市场和管理层变更的动机经检验是显著的。赵越等(2017)以我国创业板企业2009—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发现这些企业在毛利率较高的年度,其研发支出的费用化率也普遍随之偏高,得出了创业板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为了平滑各年度的收益指标的结论。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报酬契约动机
基于上市公司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就成为了股东获取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信息的主要途径,也被作为股东对管理层进行绩效考核以决定其薪酬奖励水平和是否对其解聘轮换的重要依据,这种管理层通过实现股东利益来获取个人利益的关系就是报酬契约。在报酬契约下,股东最看重的同时也是对股东利益影响最大的业绩指标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当企业的该期盈利指标超过最低下限,管理层可以获得一定分红;若盈利指标超过了最高的上限,则超出部分也不被作为分红基金;所以管理层为了获得理想报酬,通常会将盈利指标控制在合理限度之间。此外,企业经营时常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尤其对于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研发成果转换的不确定性更是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的盈利指标发生较大的震荡波动,这会对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和投资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幅度过大的业绩波动也可能引起政府监管部门和媒体公众的关注,从而对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市场价值产生不利影响。更严重的是,在控制权市场的外部制约下,一些企业可能因市场表现不佳而通过股权转移被外部接管,并将原有管理层解散。因此,一些管理层为了防止因业绩不佳遭到解雇,同时也为了获得更丰厚、更可持续的报酬,很可能利用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对各年度的会计收益进行调节平滑,美化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树立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市场形象,使股东保持投资信心,防止控制权转移的可能。综上所述,对于研发支出项目,如果上市公司当期盈利情况较好,管理层为避免后期难以维持较高的业绩目标,更有可能降低本期的资本化水平;而在盈利情况不佳的年度,管理层为了使业绩指标满足契约标准的下限,倾向于提高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避免收益指标发生大幅波动。据此,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假设1:报酬契约动机下,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与其盈利能力呈负相关。
(二)债务契约动机
基于对债务人还款能力的考虑,债权人通常会要求与债务人订立约束性条件,如对债务人的资产负债率、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进行约束,以降低放贷风险。倘若债务人没能达到契约规定的最低标准,债权人可能会拒绝放贷或提前收回贷款,这将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融资能力受到冲击。因此,债务人为防止无法满足债务契约的条件,通常会实施盈余管理以避免利益受到损害。Defond等(1994)的研究证实,许多企业在发生债务违约的前几年,都会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调整操作性应计项目,掩饰企业经营不善的真实情况,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促使债权人能够持续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尤其对于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来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维持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这就需要企业必须保持强大的融资能力。综上,对于研发支出项目,管理层为了迎合债权人提出的有关企业偿债能力、收益水平等的放贷条件,更有可能提高资本化水平,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负债融资,资产负债率也将随之上升。据此,本文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假设2:债务契约动机下,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与其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
(三)资本市场动机
资本市场动机主要涵盖了保牌动机和再融资动机。依照我国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对亏损企业股票上市资格的要求,上市公司若连续发生两年亏损,监管机构将对其股票给予特别处理(ST);上市公司若连续发生三年亏损,监管机构将对其股票给予退市风险警示(*ST)。因此,当上市公司出现经营业绩不佳、当期可能发生亏损时,为避免其股票被ST或*ST,很可能会通过提高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来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配股,配股是企业在增发股票时,现有股东按照低于市价的优惠价格、以持有股票数量的一定比例认购新股的一种融资行为,这对现有股东为上市公司注资增资具有较大吸引力,也可以避免股权分散和控制权的转移。配股不会提高企业财务杠杆,也不会削弱较低财务风险对较高经营风险的抵消作用。如果公司面臨较大的资金短缺,那么配股就可以帮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小的融资成本融入比较充足的资金,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和公司规模扩展的需要。依照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关于配股条件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具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要求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均不小于6%,且加权平均ROE不小于10%。上述规定迫使盈利能力不佳又具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通过调整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以契合配股条件。据此,基于资本市场动机,本文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3.1:保牌动机下,企业为了防止发生亏损,维持上市资格,更有可能提高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
假设3.2:再融资动机下,企业为了满足配股要求,更有可能提高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
(四)高管变更动机
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等高级管理者的变更也可能诱发盈余管理行为。Dechow等(1995)通过对董事长离职前几年的研发支出的变化检验其通过调整操作性应计项目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否显著,发现董事长离职前几年普遍倾向于减少研发支出,提高会计收益,旨在任职最后期限内获取更大的报酬和更好的声誉[22]。袁树民等(2010)借助应计利润模型对2006—2008年发生管理层变更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发现,管理层变更当期,企业的会计利润会被有意压低,旨在为日后迅速提升业绩、彰显新任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做铺垫。杜兴强等(2010)研究了管理层变更和新任高管不同来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管理层变更当期,新任管理者倾向于实施负向盈余管理;如果新任管理者此前并非任职于该公司,则其在上任当年压低业绩指标的倾向就愈发显著。根据上述研究可以推断,在企业高管变更的前一年,离任管理者可能会通过扩大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比例来实现良好的收官业绩;在高管变更当年,新任管理者可能会降低资本化比例调增费用水平,以期日后能够展示自己的非凡业绩。由于研究模型设计所限,本文仅检验管理层变动当期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的变动趋势。假设如下:
假设4:上市公司管理层变动当年,新任高管更倾向于降低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部分机械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14—2016年的财务数据为原始样本,进行了如下的筛选:1.剔除研发支出披露不完整的企业;2.剔除上市时间小于等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企业;3.剔除研发支出数据为零的企业;4.剔除已被ST或*ST的企业。最终获得了255个有效样本,其中2014年的样本数据有77个,2015年的样本数据有89个,2016年的样本数据有89个。上述样本数据全部是通过CSMAR数据库查询获得。本文使用Excel对变量数据进行初步运算,使用SPSS 20.0对变量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为了对企业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即改变资本化水平来实施盈余管理的显著动机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参照Garen Markarian 等(2008)的研究模型,设计了以下回归方程:
CAP=β0+β1ROA+β2LEV+β3LOSS+β4SEO+β5CEO+β6INT+β7SIZE+β8GROW+β9CSP+ε(4.1)
变量设置总体借鉴了许敏等(2015)、曹晓丽等(2017)的研究。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CAP表示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为企业年度研发支出资本化总额与扣除当期资本化金额后的总资产的比值。
2.解释变量。(1)ROA表示总资产净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设定解释变量ROA为扣除当期资本化金额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当期资本化金额后的总资产的比值,用于检验假设1,即验证企业盈利水平与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的关系。(2) LEV表示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和负债比率的指标。设定解释变量LEV为期末总负债与扣除当期资本化金额后的总资产的比值,用于验证假设2,即企业负债比率与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的关系。(3)LOSS表示利润为正或负的哑变量,用于检验假设3.1,即管理层为了防止利润亏损,造成股票被ST或*ST,通过调节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比例实现扭亏为盈。如果企业当期的净利润为正数,且净利润扣除资本化部分的金额后为负数,则令该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4)SEO表示公司是否具有再融资动机的哑变量,用于验证假设3.2。我国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应不低于6%时才能进行配股,而根据向凯、刘峰(2004)对上市公司配股盈余操纵的研究发现,当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处于10%—12%的区间时具有显著的配股动机。因此,当企业当期ROE处于10%—12%的区间时,SEO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5)CEO表示公司当期是否发生管理层的变更的哑变量,用于验证假设4。如果当期发生了董事长或总经理的离任或新任,则令该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1)INT表示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设定该变量为企业当期研发支出总额与扣除资本化金额的总资产的比值,用于衡量企业研发资金的投资规模对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的影响。(2)SIZE表示企业的规模大小,设定该变量为企业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用于衡量企业规模大小与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之间的关系。(3)GROW表示企业的成长性,是衡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规模变化和发展速度的指标。参考许罡等(2010)有关企业成长性指标的设定,本文采用总资产增长率作为反映企业成长性的指标,以分析其与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是否具有显著联系。(4)CSP表示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根据曹晓丽等(2017)有关反映公司治理制衡程度的定义,流通股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制衡程度,即流通股比例越高,企业管理层受制于股东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借助流通股比例可以检验股东对管理层的制约程度与企业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变量定义详见表1。
五、实证研究与分析
(一)描述性統计
表2对机械设备制造业部分上市公司2014—2016年的255个有效样本的各类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CPA)最大值为5.35%,平均值和中位数仅为0.5%和0.2%。从数据分布角度看,变量CAP呈明显的正向偏态,且峰度较高。可见,机械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化比例普遍集中在较低的区间,说明这些企业研发活动的成果转化率总体偏低,应采取一定措施提升研发成果的转化质量和效率。
2.资本化前总资产报酬率(ROA)最小值为-22.15%,最大值为20.98%,均值和中位数均处于2%—3%之间,偏态系数绝对值较小,其数据分布呈近似对称。这表明在剔除资本化的影响后,样本企业盈利能力的极差较大,有些企业收益率很高,但有些企业也面临大额亏损。整体来看,小额亏损和微利企业的占比较高。
3.资本化前资产负债率(LEV)范围从6.66%到93.6%,标准差数值较大,样本企业的资本结构各异,部分企业过度依赖债权人或股东投资;峰态系数为负值,数据分布的中心凝聚程度较低,分布较分散。
4.盈亏哑变量(LOSS)和再融资哑变量(SEO)的平均值均小于0.1,中位数为0,且具有显著的正向偏态和高峰度,仅从数据分布的趋势来看,样本企业通过调节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来实现扭亏为盈的动机和满足再融资需求的动机不是很显著。相比之下,样本企业发生管理层变更(CEO)的频率更高。
5.虽然样本中剔除了研发支出为零的数据,但由于部分企业的研发支出占比过低,取近似值后INT为0;均值和中位数较小,正向偏态显著,说明机械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对研发创新活动资金投入的重视程度。
6.企业规模(SIZE)的极差较小,表明机械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规模差异不大。相比之下,企业成长性(GROW)和流通股比例(CSP)的极差较大。样本数据的总资产增长率最高达1300%,而均值和中位数表明绝大多数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远低于这一水平,但仍处于平稳增长的趋势。成长性变量的绝对高峰度也说明绝大多数企业的成长速度都集中在一个较小的稳定区间,表明机械设备制造业正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亟待探求新的发展空间。虽然GSP极差较大,但多数样本企业的流通股比例集中在高位,表明多数企业股东对管理层的制约权力较强。
(二) 相关性分析
表3是两两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由表中数据可知:
1.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CPA)与资本化前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ROA)通过了显著性为1%的相关性检验,表明样本企业的资本化比例与其盈利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这一结论与假设1相吻合。
2.CPA与资本化前资产负债率(LEV)未能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其相关系数为负且绝对值较小,表明资本化比例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呈微弱负相关,这与第二个假设相悖。
3.CPA与盈亏哑变量(LOSS)通过了显著性为1%的相关性检验,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样本企业具有通过提高资本化比例来实现由亏转盈的显著动机,初步印证了假设3.1。而CPA与再融资哑变量(SEO)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仅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CPA与高管变动哑变量(CEO)也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仅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假设3.2和假设4有待进一步检验。
4.控制变量中,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INT)和企业规模(SIZE)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而流通股比例(GSP)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可近似为0,与样本企业的资本化水平可近似无关。
(三)回归分析
1.从表4和表5对模型总体的分析结果可知,模型的相关系数R=0.68,模型的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2=0.462,D-W的值为1.49,F值达到23.416,表明模型解释力较好;模型显著性Sig.=0.000,表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显著的线性关系。
2.表6中对模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中所有自变量的容差均大于0.55,除资本化前资产报酬率(LEV)和公司规模(SIZE)外,其余自变量的容差均达到0.6以上,VIF值全部低于2,表明该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对回归的检验结果不会造成影响。
3.由表6的模型回归结果可知:(1)解释变量中,资本化前的资产报酬率(ROA)通过了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机械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CAP)与其盈利能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据此,假设1得到了验证。资本化前的资产负债率(LEV)没有通过任何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其与CPA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假设2无法得到支持。盈亏哑变量(LOSS)和再融资哑变量(SEO)分别通过了水平为1%和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机械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具有通过提高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来扭亏为盈和满足再融资条件的显著动机,因此,假设3.1和假设3.2得到了验证。高管变更哑变量(CEO)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其回归系数近似为0.000,說明在高管更替当年,管理层的变动几乎未对样本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产生影响,所以假设4也未能成立。(2)控制变量中,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INT)通过了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其与CAP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越大的样本企业,其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就相对越高。而企业规模(SIZE)、企业成长性(GROW)和流通股比例(GSP)三个变量均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上述变量均未能对样本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从上市公司数据库中选取了我国机械设备制造行业部分企业2014—2016年的255个样本数据,采取实证检验的方式,对其管理层通过调节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实施盈余管理是明显出于哪些动机展开研究。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层通过调节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比例实施盈余管理的报酬契约动机、保牌动机和再融资动机是显著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报酬最大化,当企业处于盈利能力较强的年度时,为了避免给日后带来巨大的业绩压力,会倾向于降低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以抑制过高的盈利表现;当出现经营业绩欠佳时,管理层为了满足薪酬契约条件,同时防止利润大幅波动对管理层职位安全和薪酬产生不利影响,通常会选择调高资本化比例,以实现较好的利润表现。基于保牌动机,管理层会试图提高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水平以实现扭亏为盈。基于再融资动机,管理层更倾向于提高资本化水平以获得配股融资资格。而债务契约动机和管理层变更这两个假设动因均未能证实成立。
(二)建议
企业实施盈余管理可能会有损财务信息的质量,这不仅可能导致股东作出不适当的决策,影响投资回报,使经济利益受损,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整个行业的正常运转。为缩小管理层实施盈余操纵的可能空间,减少失真会计信息致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发生损失的概率,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和细化相关会计制度。在会计处理上,对于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条件应以定性和定量的方式严格界定。在信息披露方面,应细化研发支出对会计利润和应纳税额等的影响的信息披露。
2.丰富对管理层的考核维度。股东在对管理层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时,不能仅将盈利指标作为考核依据,应综合偿债能力、发展潜力、市场价值以及行业环境等多元因素对管理层业绩作出公允评价。
3.合理控制研发支出。研发活动对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永续发展固然重要,但也要警惕管理层试图利用资本化选择空间实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因此,股东应关注企业研发支出的成果转换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4.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对于研发支出资本化数额巨大或异常的企业,审计项目组应对企业实施资本化的动机和合理性保持充分的职业怀疑。
5.投资者应放眼行业全局。在关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指标变化的同时,投资者更应了解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整体表现,如果目标企业与行业整体表现大相径庭,就要警惕目标企业掩盖真实利润以骗取投资者信心的可能。
[参考文献]
[1]Cazavan-Jeny A, Jeanjean T, Joos P. Accounting Choice and Future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R&D; Accounting in Fra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1,30(2) :145-165.
[2]Dechow, Patricia M., Richard G. Sloan, and Amy P. Sweeney.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Review, 1995: 193-225.
[3]Garen Markarian,Lorenzo Pozza,Annalisa Prencipe. Capitalization of R&D; Cos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Italian Listed Compan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8,43(3).
[4]Landry, S. 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Incentives and Cross-listing Status on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R&D; Spending [C]. The 2003 Annual Conference CGAA Counting Research Centre, 2002: 49-73.
[5]Oswald, Dennis R. The Determinants and Value Relevance of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 in the United Kingdom[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35.1-2,2008: 1-24
[6]Paul M. Healy. Discussion of “What Determines Financial Analysts Career Outcomes During Merge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8, 47 (1).
[7]薄澜,冯阳.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2):102-107.
[8]曹晓丽,彭索醒,陈海声.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基于软件开发行业上市公司[J].财会月刊,2017(33):35-40.
[9]杜兴强,周泽将.高管变更、继任来源与盈余管理[J].当代经济科学,2010,32(1):23-33,125.
[10]龚启辉,吴联生,王亚平.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J].经济研究,2015,50(6):175-188,192.
[11]李莉,曲晓辉,肖虹.R&D;支出资本化:真实信号传递或盈余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1):60-69.
[12]孟乔.关于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J].商场现代化,2016(14):189-190.
[13]王克敏,刘博.公司控制权转移與盈余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4(7):144-156.
[14]王妹禧.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8(4):29-33.
[15]王艳,冯延超,梁莱歆.高科技企业R&D;支出资本化的动机研究[J].财经研究,2011,37(4):103-111.
[16]向凯,刘峰.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若干发现[J].南开管理评论,2004(1):95-100.
[17]肖海莲,周美华.R&D;支出与盈余管理——基于R&D;会计政策变更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2(10):48-54.
[18]许罡,朱卫东.管理当局、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与盈余管理动机——基于新无形资产准则研发阶段划分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9):39-43.
[19]许敏,张悦,谢玲玲.盈余管理动机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 2015(3): 64-67,128.
[20]姚俊.基于资本市场动机视角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4(21):32-34.
[21]袁树民,王霞.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3):65-72.
[22]张才志,蔡洪文.管理者报酬契约的盈余管理分析与控制[J].统计与决策,2013(17):183-185.
[23]赵越,何裕恒,杨瑞平.企业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与盈余真实性探究——基于创业板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物价,2017(6):67-70.
(责任编辑:乔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