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时间:2024-04-25

孙亚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56)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孙亚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56)

摘要: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资料,分别计算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G-L指数、HIIT、VIIT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A指数和B指数,通过上述指标的分析得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在大多数年份水平较高,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品质量存在差异,主要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国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业绩一般,调整成本较低。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边际产业内贸易

一、问题的提出

1992-2014年,中美两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持续增长,从1992年的20多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200亿美元,且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两国高新技术产品也呈现出相互出口的状态,那么,中美两国之间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是否属于产业内贸易?我国在这个领域是处于产业链的高端还是低端?质量如何衡量?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借鉴前人提出的关于产业内贸易的测度指标,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测定。

二、文献回顾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品的现象,现有文献已对此做了很多研究。最早的研究是Verdoom(1960)考察了“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的概念。随后,Balassa通过研究欧共体成员内部的贸易发现,欧共体成员之间的贸易并不能用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1975年,Grubel和Lloyd提出了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产业内贸易度量方法——G-L指数,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Grubel和Lloyd(1975)还对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解释,他们提出运输成本、转口贸易、季节性贸易、消费者偏好、政府干预等均可导致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生。此后,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包括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垂直产品和水平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

三、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高新技术产品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目前各国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采用我国的分类方法,将高新技术产品分为9类: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本文按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九大分类,以HS(2002)为标准,选取1992—2014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数据进行测算,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UN COMTRADE)。关于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指标有很多种,最主要的由传统的产业内贸易指标——G-L指数;产业内贸易的分类指标——HIIT、VIIT指数,产业内贸易的动态指标——MQ指数,MIIT指数等,本文选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发展模式、产业绩效等。

(一)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标——G-L指数分析

本文利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1975)提出的度量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考察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整体情况。假定i表示某一特定产品组合或产业,Xi、Mi分别表示该产品组合或产品的进口与出口,则该产业内贸易指数IITi表示为:

其中,0≤IITi≤1,若Xi=Mi,则IITi=1,即所有贸易均为产业内贸易;若Xi=0或Mi=0,即表示所有贸易均为产业间贸易。

从1995年开始,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不断提高,到2000年更是达到了0.98。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从1995—2004年以及2007—2010年及2012—2014年G-L指数都大于0.5,说明在这些年份中,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而1992—1994以及2005年、2006年和2011年G-L指数都小于0.5,呈现出产业间贸易(见表1)。

从图1可以看出,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光电技术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都大于0.5,其中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电子技术在绝大多数年份的G-L指数都大于0.5,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从2001年开始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从1992—2000年则呈现产业间贸易。与此不同的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仅仅在1993—2001年呈现产业内贸易,而光电技术则从1995—2004年和2011—2014年呈现产业内贸易,其余年份则呈现产业间贸易。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其它技术则在大多数年份呈现产业间贸易,而仅在少数年份呈现产业内贸易。由此可以看出,从高新技术产品的分类来看,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分布不平衡。

表1 1992—2014年中美高新技术

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G-L指数0.520.460.490.610.580.570.540.490.70.600.61

图1 1992—2014年中美九大类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

(二)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分类指标——HIIT、VIIT指数分析

采取Giuseppe Cell的方法将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细分:

为了区分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下面将利用HIIT、VIIT指数来衡量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特点,分别用出口单位价格和进口单位价格替代单位出口价值和单位进口价值,假定α为0.25,如表2所示:

表2 贸易类型判定标准

根据1992—2014年间中国对美国出口额、进口额、商品数量计算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些商品的单位价格比,由于篇幅所限,仅将结论说明如下:从总体上来看,在呈现产业内贸易的九种高新技术产业的子分类中,除去生命科学技术中部分商品在2002—2014年为水平产业内贸易,其余所有的商品在绝大多数年份都呈现垂直产业内贸易,而且除去某些商品在少数年份为高端垂直产业内贸易外,绝大多数商品都处于低端产业内贸易。这说明,虽然中美高新技术产品基本上呈现产业内贸易,但是,由于国际分工以及技术分工,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基本上还处于低端,技术含量不高,处在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低端。

(三)中美高新技术产品动态指标——A指数、B指数分析

Hamilton和Kniest(1991)提出的边际产业内贸易(MIIT)的概念,以考察产业内贸易的增量变化。Shelbume(1993)和Blulhart构造了A指数:

其中,1≥Ai≥0,△Xi,△Mi分别表示两年间的出口和进口变化量。A指数通过贸易流的增减反映贸易的动态变化,当一国某一产业的出口和进口以相似的速度增加或减少,A指数较高,产业内贸易的程度就高;当一国某产业的进口和出口呈反方向变化时,A指数较低。产业间贸易的程度增大。

另一种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B指数则考虑了增量净进口与增量净出口效应的不对称性,表示为:

其中,1≥Bi≥-1,B指数越接近于0,边际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大,与A指数相比,B指数可以反映部门的贸易绩效。当△Xi>△Mi,即Bi>0时,该部门表现为良好的贸易绩效;当△X<△Mi,即Bi<0时,该部门表现为不良的贸易绩效。因此,计算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的A指数、B指数,以考察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好地衡量产业内每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绩效。

G-L指数从静态上反映一国或一国某一产业整体的贸易模式和产业内贸易水平,但却不能反映贸易流的动态变化,而边际产业内贸易A指数可以通过贸易流的增减反映贸易的动态变化,当一国某一产业的出口和进口以相似的速度增加或减少,A指数较高,产业内贸易程度就高;当一国某一产业的进口和出口反向变动时,A指数较低,产业间贸易的程度增大。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出波动的态势。在1993—1994年、1994—1995年都达到0.9以上,说明1994年和1995年的贸易增长绝大多数来自于产业内贸易的增长。相反,1996—1997年、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2012—2013年,2013—2014年间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很低,说明1997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的贸易变化很大可能不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见表3、表4)。

表3 1992—2014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A指数

图2 1992—2014年中美九大类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A指数

从高新技术产品的分类来看,生物技术在1996年、2000年、2001年、2003年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表示在这几年间,贸易的增长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而其余年份则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生命科学技术在1995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的A指数都大于0.5,说明这几年的贸易增长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电子技术在1992—2000年间A指数都大于0.5,而2000年以后则基本都低于0.5,说明其贸易增长在2000年前由产业内贸易引起,2000年后则主要由产业间贸易产生。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在2001—2003年、2006年、2008—2011年A指数大于0.5,说明这几年贸易增长由产业内贸易引起。材料技术在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2008年、2009年的贸易增长由产业内贸易引起,其余年份则由产业间贸易引起。航空航天技术和其它技术除了在个别年份A指数大于0.5外,其余年份贸易增长都由产业间贸易引起。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光电技术基本在2003年前大部分年份大于0.5以外,在2003年以后基本都小于0.5,说明产业间贸易有扩大的趋势,而产业内贸易则有缩小的趋势(见图2)。

总体上看,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九大分类产品中,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对都比较低,说明从具体产品来看,贸易的增长在很多年份还是依靠产业间贸易产生。

另一种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B指数,考虑了增量净进口与增量净出口效应的不对称性,反映特定行业的整体状况,取值在(-1,1),当B指数越接近于0,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当B指数等于1或者为-1时,边际贸易完全是产业间贸易。由于产业业绩被定义为进出口变化的相互关系,出口代表国内产业业绩良好,进口反映国内产业业绩较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B指数来衡量每一种产品的业绩。

我们计算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B指数,当B指数大于0时,该产品表现出良好的贸易绩效;当B指数小于0时,该产品贸易绩效较差。从各分类的平均值来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贸易绩效最高,高达0.62,并且在绝大多数年份都大于零,表明其对美出口金额远远大于对美进口金额,该类产品的国内平均业绩良好。平均业绩最差的是航空航天技术,为-0.22。而生物技术、材料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在大多数年份则呈现了产业间贸易的状态(见表4)。

上述只是描述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分类B指数,想要衡量整个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业绩,不能简单地加总单类商品的B指数,本文采用佟家栋、刘钧霆(2006)介绍的Smeets产业B指数方法,计算整个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业绩情况:

式中分子代表产业内所有B>0产品的B指数加权,分母代表产业内所有B<0产品的B指数加权。BR为B指数比率,BR>1时,表明整个产业有良好的贸易绩效;BR<1时,表明整个产业绩效不良。

表4 1992—2014年中美九大类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B指数

表5 1992—2014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B指数

年份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20032003—20042004—20052005—2006BR指数3.400.1110.5816.435.4010.922.63

年份2006—20072007—2008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2012—20132013—2014BR指数0.046.061.536.3918.4316.2113.2812.51

从表5可以看出,新技术产品总体B指数比率除了在1992—1993年、1993—1994年、1997—1998年、1998—1999年、2000—2001年、2006—2007年小于1以外,其余年份都大于1,说明在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业绩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于边际产业内指数可以反映一个产业内贸易调整成本的大小,因此,B指数比率大于1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成本较小,并且有较大的优势。

四、结论

1.从静态指标来看,1995—2004年,2007—2010年间中美高新技术产品都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状态,其余年份为产业间贸易。从高新技术产品的分类来看,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光电技术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都大于0.5,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其它技术则在大多数年份呈现产业间贸易,而仅在少数年份呈现产业内贸易。

2.从分类指标来看,通过计算1992—2014年中美高

新技术产业九大类产品进出口价格比,结合G-L指数,在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中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与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存在着质量上的差异,即垂直差异,并且我国向美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价格低于从美国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价格,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低端。

3.从动态指标来看,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有一定的波动,在1993—1994年,1994—1995年都达到0.9以上,说明1994年和1995年的贸易增长绝大多数来自于产业内贸易的增长。相反,1996—1997年、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间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很低,说明1997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的贸易变化很大可能不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但是近几年的A指数呈现出非常大的波动,说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还不够稳定。从分类技术来看,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九大分类产品中,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对都比较低,说明从具体产品来看,贸易的增长在很多年份还是依靠产业间贸易产生。

4.在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调整成本较小,并且有较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梦婷,曹家和,程哲.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研究——以中美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为例[J]. 产业经济研究,2010(1): 57-64.

[2]范爱军,常丽丽.中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与互补关系[J]. 世界经济研究,2010(4): 39-43.

[3]杨雪玉.产业内贸易定义预计量指标综述[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5): 58-62.

[4]黄卫平,韩燕.产业内贸易指标述评[J]. 财贸经济,2006(4): 19-22,96.

[5]王恕立,吴亚芳.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 11-16.

(责任编辑:郭丽春)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3-0023-05

[作者简介]孙亚君(1980-),女,汉族,黑龙江集贤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