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龙江省赫哲族村寨旅游开发浅析

时间:2024-04-25

闫淑涵 陈学军

(佳木斯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黑龙江省赫哲族村寨旅游开发浅析

闫淑涵陈学军

(佳木斯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要:赫哲族村寨承载着深厚的赫哲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北方独特的渔猎文化类型的重要载体。赫哲族村寨旅游开发具有满足游客追求旅游深度体验、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社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多重意义。通过SWOT分析法对赫哲族村寨旅游开发条件深入分析后认为,赫哲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注重以民俗旅游资源为依托、改善村寨基础设施与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避免过度商业化、打造“原生态”旅游度假区、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进行科学规划与适度开发、强化媒体宣传与市场促销,进而实现赫哲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及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赫哲族;村寨旅游;旅游开发;黑龙江省

一、赫哲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意义

(一)满足游客追求深度体验的旅游需求

近年来,民俗风情游成为旅游业开发的新热点,如今的游客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活动,更加重视通过旅游体验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从精神层面提升自我。赫哲族村寨开展的传统竞技活动如叉草球、快马子,特色美食体验如鱼宴等与游客的需求相契合。

(二)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赫哲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当地政府注重凸显赫哲族渔猎文化元素,重视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使其规划趋于合理。另一方面旅游者对赫哲族文化的青睐使当地村民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赫哲人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的意识,进而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使赫哲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承。

(三)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赫哲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众所周知,旅游业具有极强的经济拉动作用,可以带动交通、餐饮、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赫哲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提档升级,增加群众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提高赫哲人的生活水平。

(四)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赫哲人大部分生活在东北边陲,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景区景点还没有深度开发,然而近些年随着旅游热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深入赫哲族聚居地,赫哲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迁。村寨旅游的开发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赫哲族人收入的同时有利于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维护当地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营造优越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为赫哲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进而促进赫哲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赫哲族村寨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民俗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全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具有神秘的色彩,其“吃饭必吃鱼,无鱼不吃饭”的饮食习惯、精美耐用的鱼皮服饰、热情奔放的萨满舞、欢乐高亢的嫁令阔、神秘而传奇的伊玛堪、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独一无二的渔猎方式等独特的民俗文化对异地旅游者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2.政府高度重视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赫哲族人口总数为5354人,在我国56个民族中排在倒数第4位。作为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9月,国家民委发布《关于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被评定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先扶持发展优势。

3.“两极”资源独特

黑龙江省是赫哲族分布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和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以及佳木斯市郊区敖其赫哲族村和抚远县抓吉赫哲族村,也就是所谓的“三乡五村”。赫哲族聚居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拥有罕见的“华夏东极”和毗邻的“中国北极”两极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探险爱好者,增强了赫哲族村寨旅游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4.气候条件优势

赫哲人所聚居的黑龙江省冬季寒冷而漫长,富有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冰雪爱好者。虽然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相对于其他东部季风区温度要低得多,夏天平均气温在18℃左右,清凉怡人,无怪乎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对黑龙江旅游形象如此定位:黑龙江——中国旅游COOL(酷)省。很显然,气候优势有利于赫哲族村寨吸引更多的关内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旅游客源。

(二)劣势(Weakness)

1.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赫哲族聚居地虽然风景优美,但大多位置偏僻。黑龙江省面积居全国第六位,可谓地大物博,如果从哈尔滨出发,以铁路交通方式到赫哲族村寨的时间很长,除此之外,由于纬度相对较高,旅游者从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和南方各省到黑龙江来,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比较高,从而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旅游购物环境欠佳

赫哲族聚居地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但对开发旅游纪念品并没有充分重视。目前我国民俗旅游商品开发中普遍存在本土文化内涵不足,商品结构单一,缺乏统一的市场标准,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民俗旅游商品营销中普遍存在销售方式落后,服务质量低,购物环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赫哲族村寨旅游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游客对旅游购物产生抵触情绪。

3.生产与生活条件仍需改善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赫哲族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其生活基础设施条件仍有待提高,尤其是抗灾能力亟须加强。近年来赫哲族聚居地自然灾害频发,如2013年夏天的洪灾导致同江市八岔赫哲族村、街津口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赫哲族村受灾严重,给赫哲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机会(Opportunity)

1.中俄文化交流不断增强

进入21世纪,中俄友好关系日益稳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俄罗斯境内的那乃族与我国的赫哲族在历史上本属同一民族,19世纪中后期,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大片国土沦丧,居住在当地的赫哲族人也一并划给了俄国。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改善,那乃族和赫哲族互通往来,我国学者多次出访俄罗斯,对那乃族的生活、习俗、工艺等进行多方考察,这对我国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2.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稳步向前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再加上新时期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愿意外出旅游,旅游成为不少人提升自身幸福感的选择。赫哲族地区民风淳朴,生活节奏缓慢,他们相对古朴的生活方式会让游客产生暂时远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体验慢生活的动力。

3.国民休假制度逐步完善

深度的村寨体验游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作为保障。随着我国法律体制逐渐完善,在保障公民合法休息权利、完善职工休假制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除了多年前起实行的五天工作制和三个长假日(春节、五一、十一)以外,近年又实施了传统假日(清明、端午、中秋)的休假制度。如今我国的法定假日已达百余天,这意味着我们一年中大约30%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健全的休假制度有利于长距离旅游的开展,这必将使赫哲族村寨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Threats)

1.南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竞争

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村寨旅游发展历史悠久,其古朴的村寨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已经形成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据统计,学者相关成果中案例研究所涉及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省(区),由此可见我国中西部地区村寨旅游已成为包括赫哲族村寨在内的东北地区村寨旅游的强劲竞争者。

2.周边景区旅游的竞争

众所周知,黑龙江省是一个资源大省,尤其是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游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国家5A级景区五大连池、镜泊湖、太阳岛、北极村等,具有铁人精神的大庆油田,历史悠久的渤海国遗址,以及鄂伦春、达斡尔等少数民族风情,这些深受游客青睐的旅游资源给赫哲族村寨旅游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3.中俄边境游的竞争

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顺利发展,中俄旅游交流与合作逐步向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作为与俄罗斯相毗邻的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3045公里的边境线,拥有2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具有开展对俄经贸与旅游合作的地缘优势,边境旅游活跃,旅游产品较为丰富。而同样地处中俄边境地区的赫哲族村寨旅游与之相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开发不够多元化。

三、加快发展赫哲族村寨旅游的建议

(一)坚持以民俗旅游资源为依托

民俗旅游资源是民族村寨开展旅游的基础条件。首先,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全面了解赫哲族民俗事项的赋存状况,把握赫哲族民俗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第二,根据当今人们的需求提高赫哲族民俗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开发设计新颖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第三,结合赫哲族民间宗教、传统节庆、游艺竞技活动等民俗文化遗产进行综合开发,增强旅游产品的丰富度,提升赫哲族村寨旅游的开发效率和吸引力。第四,组织旅游者亲身体验民族旅游活动项目,比如安排跳鹿神、乌日贡等民族节日活动。第五,建设民族文化主题乐园,荟萃赫哲族民俗文化于一园,一方面要实现民族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传承,确保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另一方面要注意动静结合,便于游客立体地感受赫哲人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改善基础设施与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寨旅游而言既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又是当地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基本前提。赫哲族地区交通较为落后,村寨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滞后,据舒景祥《关于赫哲族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状况的调研报告》指出,仍有部分赫哲村生产设施建设较为缓慢,生活设施建设没有大的改观,低于国家颁布的农村“总体上实现小康”阶段的标准。近年来笔者在赫哲族聚居地多次开展调研,发现类似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势必影响游客的出游选择,让一些潜在的旅游者望而却步,影响赫哲族村寨旅游的发展。

(三)避免过度商业化

赫哲族特色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村寨旅游创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赫哲族鱼皮服饰、民族特色食品、手工艺品等具有浓厚的渔猎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都能作为赫哲族村寨旅游的重要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当然,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文化本真性原则,避免过度商业化,反对庸俗化。例如,在鱼皮饰品方面,应避免为节省生产成本把特色鱼皮质地饰品用其他材质代替,避免只顾经济利益而致使产品质量下降的事情发生。此外,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提高旅游商品销售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购物环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免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

(四)打造“原生态”旅游度假区

我国不少民俗村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为模型,进行仿建或改建,旅游活动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游客体验较为肤浅。单纯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对于见多识广的游客吸引力不高,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这就要求打破固有的开发模式,引导游客进入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活动中。要想让游客有更深刻的体验,可以在“住”上下功夫,积极开发度假旅游产品,增加游客在赫哲族村寨的逗留时间。比如在赫哲人聚居的村落开办家庭旅馆,招徕游客居住,确保游客在感受赫哲风情的同时住得舒适。这种集食、住、游、娱于一体的经营方式,不仅满足了游客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的猎奇心理,而且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真正融入了赫哲人的生活,做了一回当地的主人。一方面,不仅有利于增加赫哲人的经济收益,而且有利于加深游客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当地人在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的同时会用愈发积极的态度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可谓一举多得,实现共赢,而且这还与“文化遗产应原状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之中”的基本理念相契合。

(五)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

作为村寨资源的所有者,其利益诉求是多方面的,例如提升就业率、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村寨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等。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理应让当地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然而有的民族村寨被开发后,旅游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得到了可观的经济回报,却并没有给村寨居民带来相应的利益。就拿佳木斯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来说,当地政府出面把这一项目承包给外来承包商,却没有很好地兼顾村民利益,导致当地人不乏微词,时间久了必然会出现利益纷争的问题,最终阻碍村寨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旅游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村民是民族旅游村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村寨开发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这就要求在进行赫哲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同时要制定利益相关者共同认可的发展目标,让村寨村民参与其中,重视他们的合理诉求,最大程度上争取他们的支持,互利共赢,从而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协调发展。

(六)科学规划与适度开发

黑龙江省的赫哲族分散聚居于“三乡五村”,赫哲族村寨如果没有科学统一的旅游规划,很容易走上无序开发的歧途,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和区域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民族传统文化和区域生态环境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一定要以保护为第一要务,以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适度开发,有序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发挥政府的职能,以整个赫哲族地区的长远发展为大局整合有限的民族资源,制定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科学规划,从而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弊端。

(七)强化媒体宣传与市场促销

加大赫哲族村寨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第一,针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细致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等形式分析赫哲族村寨旅游产品对客源地游客的吸引力,开展对症营销。比如开发有市场需求,便于游客参与的旅游产品,组织专门人员在村寨内从事民俗产品制作,让游客亲自动手制作赫哲族风格的鱼皮挂饰、拼图、首饰、兽皮挂件等纪念品。第二,借助各类博览会和相关展览活动,把赫哲族文化直观、立体地呈现给大众,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第三,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赫哲族民俗风情进行传播,提高公众认知度,从而提高赫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第四,与冰雪、生态等旅游资源进行联合营销,吸引东南亚以及我国港澳台和南方各省的旅游者,扩大赫哲族旅游客源市场。

四、结论

村寨旅游的开发对赫哲族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若开发利用得当无疑对传承民族文化和激发经济活力具有积极影响;如若开发利用不好,赫哲人有可能面临民俗文化资源遭受破坏甚至消失的后果。因此,村寨旅游开发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科学的方案,不可贸然行动。赫哲族居民同时兼具民族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保护者和宣传者多重身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只有建立在当地赫哲族村民完全认同的基础上,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开发必须结合当地居民的利益进行。与此同时,赫哲族村寨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大众的支持。只有开发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赫哲族村寨旅游才会有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学军,胡泊.生态建设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地为例[J].对外经贸,2015(4) :67-69.

[2] 曹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战略研究——以赫哲族为例[J].商业经济,2014(9):6-7,54.

[3] Chen Xuejun. Sino-Russia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A]. Cui Xiulan,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of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Sci-tech Economy[C]. Jiamusi,2006:167-170.

[4] 曹端波,刘希磊.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模式的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8 (10):128-132.

[5] 舒景祥.关于赫哲族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状况的调研报告[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5) :113-117.

[6] 胡朝相.论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博物馆,2001(4) :19-22.

[7] 周吉娜.赫哲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责任编辑:郭丽春梁宏伟)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3-0072-04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重大项目培育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ZQ2012-003);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3Sh2015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闫淑涵(1992-),女,山东菏泽人,本科,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通讯作者]陈学军(1975-),男,湖北孝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