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徐长香
(大连市财贸经济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00)
农村资本外流原因的信用制度解析
——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
徐长香
(大连市财贸经济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基于信用制度视角,对辽宁省朝阳市农村地区资本外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本原因是信用抑制,信用制度缺失和信用负内部性上升助推了该地区农村资本外流。提出建立村镇银行和农业合作社银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用;信用制度;农村资本外流;信用抑制
资本是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是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要素之一。然而,目前农村不仅面临融资难问题,更面临着巨大的资本外流困境,这无疑使原本资本不足的农村经济雪上加霜。基于该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一些学者对此做了研究。翟照艳和王家传(2004)[1]研究认为金融、财税、价格、农地占用补偿价差和部分不合理收费是造成农村资本外流的主要渠道。潘再见(2006)[2]、陆强(2013)[3]和易远宏(2013)[4]研究认为农业具有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弱质性和市场风险性,而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经济又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对资本的吸引力。李富有和金娟(2011)[5]以西安农村为例,分析认为邮政储蓄所的只吸不贷、县域金融机构收缩经营网点、政策性银行功能错位和证券与房地产业对农村资本的吸引等都是农村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周健(2014)[6]主要分析了农用地征收对农村资金外流的影响,并对其外流规模进行了估算。以上主要是从农村经济和资本特点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资本外流的实际情况。根据武翠芳、赵其有、王向东(2007)[7]的研究,金融是农村资本外流的最主要渠道,信贷资金供应占到农村资金供应量的60%左右。要系统深入地研究农村资本外流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研究农村信贷市场,尤其是在信贷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信用因素。然而,以往的研究对此却涉及甚少。基于信用在金融活动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以辽宁省朝阳市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从信用制度视角分析农村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
一、朝阳市农村地区资本外流情况分析
一般采用存贷存差衡量一个地区或产业经由金融渠道导致资本外流的状况。所谓存贷存差(简称存差),是指金融机构在某一时刻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的差额。若存差为正,即存款多,贷款少,说明金融机构内的资金运动受阻,吸存的资金没有完全放贷出去。
表1 2010—2014年朝阳市金融机构
数据来源::根据2010—2014年朝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辽宁)整理。
表2 2010—2014年朝阳市金融机构本
数据来源::根据2010—2014年朝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辽宁)整理。
注:表2中2011年存款增长率“23.4%”为官方公布数据,笔者计算应为“24.5%”,疑似统计有误,但不影响分析结果。
1.从表1和表2可知,朝阳市金融存贷款余额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13年以前贷款增速低于存款增速,说明当地投资速度低于资本储存速度,新增储蓄被应用于其他地区,存在资本外流现象。2013年以后,存款增速低于贷款增速,说明该地区投资速度超过了资本储存速度,但由于存款原有基数大于贷款基数,仍然存在较大存贷差额,即储蓄并未完全用于当地投资。
表3 2010—2014年朝阳市用于农林牧渔
数据来源::根据2010—2014年朝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辽宁)整理。
表4 2010—2014年朝阳市农林牧渔及水利
数据来源::根据2010—2014年朝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辽宁)整理。
2.从表3和表4可知,2013年以前朝阳市用于农林牧渔及水利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都是增加的,尽管存在资本外流,但农林牧渔业生产条件在逐步改善。2013年尽管当地从金融渠道获得的投资增幅较大,出现了贷款增速高于存款增速的逆转,但农林牧渔及水利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却是负增长,说明该地区绝大部分储蓄都没有被投资于农业生产,并且原本属于农业的资金也被其他领域投资所挤占。尽管2014年农林牧渔及水利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当地贷款余额中占比增加,但从金额和占比来看,还未达到2012年水平,只是与2013年相比有所改善。
上述存款中尚未剔除存款准备金、财政存款等未增加贷款利息收入部分,因而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但综合来看,仍然可以得出朝阳市地区存在大量资本外流的结论。
二、朝阳市农村地区资本外流原因解析
1.信用抑制是朝阳市农村资本外流的根本原因
从信用体系演进来看,我国信用体系表现为典型的信用抑制。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始于建国后的大一统金融模式,银行几乎承担了所有的信用功能,同时还承担着部分财政功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完全退出了经济体系,以国债发行为基础的国家信用也只是偶尔存在。直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商业信用禁令才被取消。1981年国家实行“拨改贷”,银行承担了向其他部门放款任务,中间业务得以发展。1984年,实行了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分离,专业银行开始了商业化改革。此后,国家又通过行政手段建立起了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信托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形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架构。我国信用体系演进表现为有别于传统信用体系的逆向演进过程。此种逆向演进模式,一方面由于通过行政手段确立的银行信用一股独大,抑制了其他信用形式的产生和发展,使市场缺乏相互的补充和平衡;另一方面,市场建立之初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市场经济未完全建立,造成与金融市场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微观经济基础条件缺乏,国家不得不采取较严格的金融管制措施。所以,无论从金融信用体系演进的客观规律而言,还是从信用市场管理的主观方式来看,我国信用体系都表现为明显的信用抑制。
所谓信用抑制是指银行信用垄断限制了其他信用形式的发展,导致信用供给简单化,甚至导致信用供求失衡的现象。信用抑制在农村资本外流过程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市场缺乏竞争,导致信用供给简单化和供求失衡,造成农村资本外流。在朝阳市农村地区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和信用社提供存贷款业务,而中国邮政储蓄所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没有信贷担保机构和证券公司,没有经营理财产品的投资公司。该地区农村居民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较少,节余资金也只能存放于家里或中国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融资渠道主要是向亲朋借贷。融资渠道的单一化是农村融资困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剩余资金缺乏投资渠道,使得资金留存于农村的手段和途径减少,外流风险增加。由于银行和信用社高度的信用垄断性,使其具有很强的资金流向控制能力。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降低风险,银行将这些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了城市企业。
(2)形成信用替代,银行信用风险增加,造成农村资本外流。由于银行信用一股独大,各种信用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共同追逐着银行贷款,最终都通过银行信用得以体现,即形成信用替代。信用集中于银行,风险也集中于银行。为了分散和降低风险,银行将首先放弃赢利水平相对较低、风险较高的农村市场。这也是很多大银行纷纷撤并农村经营网点的重要原因。在金融管制条件下,其他资本形式无法获得市场准入,不能替代大银行承担撤并后在农村的信用功能,这造成农村资本外流状况无法得到遏制或缓解。
(3)信用逆向选择,信用市场环境恶化,加剧农村资本外流。由于银行信用垄断,正规贷款渠道单一,农户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成本增加(既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人情成本)。对于优质客户,当成本高于收益时,则放弃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转而向非正规的民间信用借贷,尤其是在农业本身收益较低的情况,更会促使优质客户放弃正规金融渠道。与此相反,那些愿意到正规银行信用机构申请贷款的农户或农村企业大多都是持有较高风险的项目。因此,在正规农村信贷市场上,易出现劣质客户驱逐优质客户的现象,信贷风险增加。为了获得合理收益,银行会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优质客户的流失,更进一步增加银行风险。如此反复博弈,最终造成银行放弃在农村市场的放贷,加剧农村资本外流。
(4)加剧金融抑制,阻碍了农村金融深化改革,造成农村资本外流问题解决困难。我国信用抑制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把银行信用作为信用供给的控制器和供给增长型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通过对银行信用的控制,使信用维持在一定的垄断水平上,以实现国家经济对其他经济体的赶超。信用抑制造成其他信用形式产生和发展困难,不能很好地承担起银行信用补充功能,造成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和运行障碍,加剧了金融抑制。在金融抑制和其他信用形式缺乏的条件下,金融深化改革将受到多方面掣肘,进程缓慢,这使得农村资本外流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综合来看,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具有的信用抑制特性是朝阳市农村资本外流的根本原因。农村资本外流根本上是信用制度问题,其他影响因素只是在此种信用制度下,发挥了助推其资本外流的作用。
2.信用制度缺失导致朝阳市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
调查发现,该地区社会信用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信息采集制度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该地区信用信息采集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朝阳市支行征信中心牵头和组织,不存在“民营模式”的征信系统,不存在外资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该地区征信系统由于起步晚、业务员业务素质低、设备配置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存在着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采集覆盖面窄、无效数据比率高、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信用信息使用、保存和监督等制度不健全,严重缺乏促进信用发展的激励与约束的社会信用体系。
我国保障信用实现的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调查过程中,一位银行负责人讲:“打一场官司,没个一年半载完不了事。还必须安排专门的人,提供必要的费用,尤其是经济官司,律师费也高。有时候,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劲,官司赢了,可对方却没钱还,甚至很多时候还要搭上各种费用支出。”耗时长、花费精力多、诉讼成本高、追偿率低,造成该地区农村银行不愿意对拖欠债务人提起诉讼,这增加了道德风险,也增强了银行惜贷行为。究其原因,就是我国与信用相关的《破产法》《合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不够合理和完善。如《破产法》中关于破产条件的规定,只有资不抵债才可以进入破产的司法程序,由于会计处理方式和口径的不同,资不抵债的条件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债权人不能申请债务人破产,债务人就一直拖欠赖账不还。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很好地保护债权人权益,加剧了信用交易中的道德风险,恶化了该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成为资本外流推手。
3.信用负内部性助推了银行惜贷行为
朝阳市农村地区贷款表现出笔数多、规模小、分布分散的特点,这造成银行在对申贷人进行信用考察、贷款使用情况追踪和网点设置等方面产生的成本比城市会更高,而利润更低。此外,由于信用制度缺失和金融改革引致市场预期改变而带来的信用风险也将增加,在信用信息缺乏的条件下,要防范这些风险,银行信用负内部性必然增加。如,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存在的“三角债”坏账问题,如今的农业项目政策性贷款拖欠问题等,都是信用负内部性增加的具体体现。由于受金融管制限制,银行不能通过调整利率定价以冲销坏账或实现风险溢价,对风险进行事前补偿;又由于该地区农村金融工具单一,信贷风险也不能通过其他工具进行分散,要降低其信用负内部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减少在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和放贷规模。这也是银行收缩农村经营网点和放贷资金的主要动因之一。
三、对策与建议
1.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管制,允许银行以外资本进入,建立村镇银行和以农业合作社为基础的信用借贷组织机构形式(农业合作社银行)。朝阳市农村资本外流的根本原因在于信用抑制,造成农村在资本逐利与信贷风险双重驱动下出现资本外流。要弥补大银行在农村信贷服务功能的缺失,就要放宽农村信用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与农村经济联系紧密的村镇银行和各类农业合作社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根据银监会2007年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社银行主要是在农业合作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支持农村合作经济为主要目的信贷经营机构。
这两种农村信贷组织形式能有效地遏止农村资本外流的原因在于:一是不仅可以有效地把资本留在农村,还可以从农村以外领域引入资本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改变当前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现状。二是这两种信贷组织形式同农村经济联系紧密,可以避免出现大银行信用垄断和成本与风险过高问题。村镇银行经营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和农村组织机构法人,农村是村镇银行存在和经营的基础,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农村资本不会外流;村镇银行一般规模小,属于独立法人,信贷措施灵活,决策快,更符合农村实际和发展需要。此外,村镇银行在我国属于新兴的一种信贷组织形式,没有老牌银行固有的制度弊端和历史包袱,经营手段、形式和创新方式都紧紧追随技术革新的脚步,更具有活力和创造潜能。农业合作社银行以合作社为基础,一方面由于彼此非常熟悉,可以降低不对称风险和信用审核成本,此外由于彼此存在长期合作关系,违约带来的未来损失高昂,也能有效地降低违约概率;另一方面,通过信用合作,合作社也可以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对自己的经营资金进行管理和使用,同时,在资金出现短缺时能获得及时的援助,既可以将农村节余资金留在农村,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节余资金。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纠纷解决、破产、追偿等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加快对《破产法》《合同法》《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以形成对违约行为的威慑,保证信用交易的达成。同时,也要加快信用信息征集、使用、保护等立法,推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立。通过信用制度立法和建立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确保信用信息经营机构的建立和经营都有法可依,鼓励和支持信用信息经营企业和评级机构的建立,为信用交易提供信息查询、评级和咨询等服务,以保证农村信用交易的完成和活跃农村信用市场。
[参考文献]
[1]翟照艳,王家传.我国农村资金存在五条外流渠道[J]. 经济纵横,2004(4):32-34.
[2]潘再见.新农村建设资金外流与回流机制研究[J]. 经济前沿,2006(6):47-50.
[3]陆强.拓展政策性金融支农方式研究——基于农村金融供给角度[J]. 经济体制改革,2013(3):138-140.
[4]易远宏.农村空心化趋势的资金外流综合测度与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3(19):91-94.
[5]李富有,金娟.资金流失:新农村建设中的瓶颈解析——以西安农村地区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2011(3):240-243.
[6]周健.农用地征收导致农村资金外流规模估算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14(5):88-91.
[7]武翠芳,赵其有,王向东.我国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65-66.
(责任编辑:张彤彤陈鸿鹏)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3-0094-04
[作者简介]徐长香(1979-),女,汉族,辽宁朝阳人,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