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基于对天津市的调研

时间:2024-04-25

边明英 孙 虹 刘 伟

(1.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2.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401;

3.中国银行张家口分行,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
——基于对天津市的调研

边明英1孙虹1,2刘伟3

(1.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2.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401;

3.中国银行张家口分行,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调整中相互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考察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是否随产业结构调整作出适时调整,探讨各学科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对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自身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需人才;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产业结构;适应性;天津

一、研究背景

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根基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产业结构呈现出动态合理调整的趋势,要改变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依赖于技术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人才的需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教育结构变化的原动力来源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合理的教育结构能够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就业结构作为桥梁,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是人才优势得以实现的途径。

Bartlett Will (2009)回顾了发达市场经济体中职业教育和培训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响,认为对处于转型期的国家而言,职业教育不能被普通教育所取代,放弃有效的职业教育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就业恶化,因此应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有效的职业教育可以改善职业流动性,如果教育水平足够高,可以刺激和增强流动性。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回报率没有太大差别,但在转型经济体中,职业教育的回报率要高于普通教育[1]。袁旭和康元华(2006)认为,不同产业由于工作环境、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对就业有一定的导向性,而职业教育恰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就业成为联系二者的纽带[2]。王贤(2009)认为,在经济转型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各部门内部的员工比例也会发生改变,因而会进一步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作出相应调整[3]。

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来打造社会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随着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升级,职业教育的重心也会相应地发生转移。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中等职业教育,其招生主要面向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一般为3年学制。由于近年来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差异化越来越小,因此被统一划分为中等职业学校[4]。教育结构是指教育总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的结合方式,通常包含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和教育模式结构等[5]。本文主要考察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构成及其相互间的技术联系和比例关系[6]。这里主要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部门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例关系。苗素莲(2009)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客观上更需要掌握熟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是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阵地。与高等教育比较,中等职业教育更侧重知识的实际运用、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其结构是否适应现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7]。

二、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根据《天津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13年,天津市拥有中等专业学校39所,技工学校29所,职业中学25所,共计93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在校生人数为110865人,毕业生人数为42206人。与2000年比较,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减少了223所,下降70.6%;在校生人数减少了105938人,下降48.9%;毕业生人数减少了20412人,下降32.6%。尽管在2010年前后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科专业划分有所不同(2010年之前为12个学科,之后为18个学科),但总体来看,理工类和经济类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重较高,而农学类毕业生所占比重最低。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天津市高校从2000年的21所增加到2013年的55所。虽然从学校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比高等院校多38所,占两者总数的62.8%,但截至2013年天津市高等院校共有在校生489919人,毕业生120996人,其规模远远超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占两者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18.5%和25.9%。由此可见,目前尽管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较多,但其生源数量较高等院校而言明显不足,且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1999年国家实施“高校扩招”政策后,普通高中更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也符合更多人追求高等教育的内在需求,同时人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认可度普遍下降。此外,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完善、专业设置不合理,再加上生源质量普遍下降以及高校专业设置趋于实用化等因素又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这些都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应该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先上升然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0年天津市三大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50.8%和44.9%,到2013年该比重变为1.3%、50.6%和48.1%。可见,天津市产业结构调整基本符合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天津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在2000年分别为16.7%、45.6%和37.7%,到2013年该比重变为8.1%、41.8%和50.1%。可见,随着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为促进就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且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由此可知,就业结构的变化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而学校会据此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劳动市场需求。而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技术人才输送基地,其教育结构合理与否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时滞测算

目前,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国家视角的研究。杨少彤(2002)认为,一国工业化的实现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对第二、第三产业人才需求旺盛,中等职业教育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重点提高学生的核心技能并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出更多符合条件的一线劳动者,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二是基于地区视角的研究[8]。徐健(2010)从规模、结构和专业能级三方面研究了江苏海安县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是否吻合,并提出职业教育要通过加强专业规划、校企合作和互通信息等方面与产业结构实现对接,进而提高两者的吻合性,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9]。卢莎(2010)研究了河池市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认为目前该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由于专业特点不明显、技能不突出,无法满足产业结构配置的需要[10]。可见,目前普遍存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与产业结构变化不协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因此应进一步提高两者的适应性。鉴于目前针对天津市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协调对促进天津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测算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过程中存在的时滞,在此基础上考察学科专业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一)指标选取

首先,测算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是否存在时滞。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天津市产业结构用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表示,并计算其Moore结构变动值。Moore值以向量空间中夹角为基础来反映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程度,将n个产业视为一组n维向量,把两个时期间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产业结构变化的表征[11]。Moore值能够灵敏细致地反映出结构变化的动态过程。Moore值的计算公式为:

(1)

产业结构Moore值为ec,并设Wi,t1为t1期第i产业的生产总值所占比重,WI,t2为t2期第i产业的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其中i=1,2,3。ec值越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越大。

根据《天津统计年鉴》数据,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学科结构在2010年之前共分为12个学科专业,2011年之后划分为18个学科专业,且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本科与专科)略有不同。为了统计上的连贯性及方便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比较,现将以上不同层次的教育结构重新归类:第一类为经济学,包含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第二类为农学,包括农林牧渔类;第三类为医学,包括医药卫生类;第四类为教育学,包括教育类和师范类;第五类为理工学,包括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和信息技术类;第六类为文史法哲学,包括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司法服务类、休闲保健类和其他。现选取2002—2013年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进行考察,学科结构选取在此期间各学科毕业生人数来衡量。采取上述公式(1)来计算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变化值,其Moore结构值记为em,i=1-6。天津市就业结构选取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表示,其Moore结构变化值通过公式(1)计算,记为ej,i=1-3。上述各指标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13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

(二)时滞计算

鉴于本文样本量较少,所以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灰色关联分析法适用于不确定系统的研究,针对的是样本量不足、部分信息未知的情况分析[11]。

且序列X0与Xi长度相同,则:

采用此法计算各结构变动关系的时滞,选取其中任意两时间序列分别作为特征序列和行为序列,取相同的时间长度,固定特征序列保持不动,以1年为单位逐步平行移动行为序列,每移动1年记步长为T,计算各步长条件下的灰色关联度,取其中最大灰关联值对应的步长为所求时滞。本文选取最长的步长为5年(见表2)。

表2 不同步长T的各结构之间的关联度

由表2可知,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灰关联最大值为0.633104412,所对应的T值为1,表示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直接时滞为1年,说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变化在1年后对产业结构的变化反应最为明显,该时长在合理的范围内,体现出各学科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基本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天津市本科教育结构和专科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直接时滞分别为3年和1年。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和专科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反应均为1年,比本科教育结构反应3年要短,这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教育年限一般为2—3年)培养人才更偏向应用型,注重对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极大地适应了工作岗位的需要。而本科教育学制普遍偏长,更侧重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这也体现出不同层次教育结构的培养目标不同。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也会产生影响,进而间接影响教育结构的调整。这说明产业结构间接地通过就业结构对教育结构产生影响,因此两者之间存在间接时滞。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值为0.648471837,对应的T值为1,说明就业结构变化1年后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反应最为明显。就业结构变化对教育结构变化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值为0.702121373,对应的T值为2,说明教育结构的变化2年后对就业结构的变化反应最为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专业特色,再加上缺乏前瞻性,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而毕业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现阶段许多高等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设置学科时也趋向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趋同,再加上高等院校毕业生拥有更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研发能力,同时受社会上学历观的影响,许多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学历较高的毕业生,从而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受到冷遇。

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间接时滞为3年。说明通常中等职业教育结构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若考虑到学生择业和招聘单位的选择问题,这个时间可能要3年左右。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和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审时度势,调整自身的教育结构,才能为社会输送大量合格人才。

四、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间接时滞为3年,在此基础上研究各学科专业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指标选取2002—2013年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各学科毕业生所占比重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数据来源于历年《天津统计年鉴》。

表3 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

由表3可知,在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中,农学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并不高,排在第6位。农林牧渔类产业产值虽然有所提高,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增速逐渐放缓。而该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所占比重却没有下降,反而有小幅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农林牧渔类专业没有及时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招生人数,反应滞后。

理工学与第二产业关联度较高,基本符合第二产业结构变动特征。近年来天津市工业和建筑业产值逐渐提高,特别是天津市优势产业,如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轻纺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生物医药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第二产业吸收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就业。其中,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加工制造类和交通运输类毕业生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这些专业的结构变化适应当前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而土木水利类毕业生人数所占比重有下降趋势,应该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当扩大招生规模。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和信息技术类毕业生所占比重基本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些专业应该紧跟产业结构变动的步伐适时作出相应调整。

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医药卫生类与第三产业关联度较高,基本符合第三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目前,天津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较快,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超过了第二产业,位居第一。特别是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等产业的产值逐年提高。但目前教育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司法服务类、休闲保健类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较低。说明这些专业应该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适当调整招生规模。

五、结论及建议

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大部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因此相对于高等教育中的专科和本科而言,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反应时滞较短。但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普遍倾向于高学历,且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也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弱化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自身,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一)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需人才

部分专业设置趋同化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优势逐步丧失,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优化专业设置,从而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例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农林牧渔类专业的招生人数可适当减少。但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第一产业要向生态型和知识型现代化农业发展,因此不能把农业仅仅看作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专业设置中要适当加入现代科技,以提高其技术含量。根据天津市第二产业中各行业调整趋势,适当增加部分专业的招生人数,特别要针对优势产业培养符合其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此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作用明显,且第三产业的部门众多,包含各类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可适当增加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从以上分析可知,教育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司法服务类、休闲保健类专业的发展程度不够,应进一步提高这些专业的技术水平和职业化水平。

(二)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始终应以就业作为导向,致力于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建立与企业的战略同盟关系,合作培养人才,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学校应该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支柱产业和专业特色建立高水平的职业实训基地,创造仿真环境,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熟练掌握各生产环节的操作技能,提高其专业水平。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之一,特别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拥有一支高水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更要拥有创新能力。学校应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企业积累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以更好地担当起实践教学的重任。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有相关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定期开展讲座、担任实训教师或兼职教师。

(四)建立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政府、职业中介和学校要联合起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合理调整。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学校才能合理地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大量合格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Bartlett Will.The Effe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Promoting Equity and Occupational Mobility Amongst Young People[J]. Economic Annals,2009(180):7.

[2]袁旭,康元华.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的研究——互动模型及其实践意义[J]. 高教论坛,2006(4):189-192.

[3]王贤.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09(9):93-96.

[4]许丽丽.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王金台.对产业结构调整中教育结构体系建设的思考[J]. 河南社会科学,2005(4):110-112.

[6]刘瀑.河南省教育层次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J]. 教育评论,2014(7):129-131.

[7]苗素莲.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关系探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0-24.

[8]杨少彤.产业结构变化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研究[J]. 科研管理,2002(3):128-132.

[9]徐健.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21-26.

[10]卢莎.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问题研究——基于广西河池市的调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0.

[11]陈万明,沈婷.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中的时滞性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73-76.

(责任编辑:乔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3-0137-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CGL073);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规划项目“京津冀区域协同下的技术溢出与创新绩效研究”(项目编号:15ZLZLZF00220);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科研规划项目“产业升级转移视角下京津冀制造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项目编号:BD20159105)。

[作者简介]边明英(198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孙虹(1979-),女,壮族,河北山海关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劳动经济、国际经济;刘伟(1981-),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中国银行张家口分行,硕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