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赵阳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建立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潜在效应分析
赵阳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贸易自由化已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与趋势,自由贸易区作为促进贸易自由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推崇。当前,中俄两国建立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缘经济优势,都为建立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建立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潜在效应进行研究,认为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符合两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中俄带来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和投资效应,促进中俄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不断升级;而且还可以增进中俄两国间的战略安全互信,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增强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战略效应
一、引言
当前,建设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的一种重要手段。2010年元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其成立在推动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6个自贸协定。与中国同为“金砖五国”重要成员之一的俄罗斯,于2012年8月正式加入WTO,贸易自由化为推动俄罗斯经济复苏和促进其再次登上世界强国舞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自中俄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往来频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而俄罗斯已跃居中国第十五大出口目的国和第十一大进口来源国,由此可见,中俄双边经贸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两国又同处于经济转型期,双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互补性。因此,建立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是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力图从经济和战略两个层面论证建立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效应,为启动中俄FTA谈判,推动中俄FTA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二、文献综述
当前,专家学者已把自贸区研究的热点转向为对自贸区效应的分析。丁国杰(2014)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阐述了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带来的制度创新效应、功能溢出效应以及产业带动效应。俞雷(2013)在对中新贸易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对中新自贸区贸易效应进行了探索,得出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带来了贸易创造效应,促进了中国与新加坡的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马健美(2012)对中印构建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建立中印自贸区带来的效应:一方面,建立中印自贸区会产生贸易集聚、规模经济、相互直接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正经济效应;另一方面,还会带来一些负经济效应,比如给中国造成关税损失、印度产品对中国市场造成冲击等,但总体来说,建立中印自贸区对两国来说是利大于弊。张琦、杨杰(2010)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讨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动态效应,并且预期投资效应为正。陈淑华(2008)从经济效应、政治效应和安全效应三个方面论证了建立中俄自贸区的必要性。
但是,现有研究缺乏针对中俄FTA战略的系统研究,尤其对建立中俄FTA的预期效应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将对建立中俄FTA的经济和战略效应进行全面的分析与预测。
三、中俄创建双边自贸区的潜在效应分析
(一)经济效应
在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伴随着中俄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中俄两国产生的经济效应势必日益凸显,其中最重要的是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
1.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创造是指在成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后,成员国之间实行内部零关税,自贸区内某成员国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便会取代区内某成员国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创造新的贸易量。由于贸易创造可以使成员国发挥其比较优势,生产专门化,从而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国内福利水平,因此这一经济影响被称为贸易创造效应。从中俄的实际情况来看,两国的要素禀赋的互补性较强,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逐渐增强。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俄罗斯人口稀缺,但却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因此中国可以向俄罗斯出口使用廉价劳动力生产的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俄罗斯生产资源密集型产品,如钢铁、石化、木材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出口潜力。一旦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成立后,由此而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图1将以资源密集型商品M为例来说明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的贸易创造效应。在图1中,DM和SM分别表示中国对商品M的国内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横轴代表M的数量,纵轴代表价格水平。在中国加入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前,按照P1的价格从俄罗斯进口M,征收关税后,进口价格上升至P1+T,此时,中国的总消费量为OQ3,其中国内生产量为OQ2,进口量为Q2Q3。若中俄自贸区建成,中俄便可以实行自由贸易,中国从俄罗斯进口M时不再征收关税,因为按照P1的价格从俄罗斯进口M,进口量扩大至Q1Q4,这就是贸易创造效应。中俄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对俄罗斯取消关税,中国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c+d,但生产者剩余则由于产量的下降而减少a,政府关税收入减少c,相互抵消后社会福利增加了b+d。其中,b是贸易创造的生产效应,即中国生产减少而俄罗斯生产增加,是资源有效利用的结果。d是贸易创造的消费效应,中国M的价格下降引起消费增加,是进口增加的结果。b+d是中国加入中俄自贸区后贸易创造效应所增加的福利。以此类推,俄罗斯加入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中也可以获得类似的社会福利的增加。
图1 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
2.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转移是由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内相互取消关税后,成员国价格较高的商品,相比较低的非成员国商品价格加上进口关税后的价格,仍然具有价格优势。此时,贸易区内成员会排斥区外生产成品较为便宜的商品,选择进口较为昂贵的区内成员国的产品,从而使得贸易伙伴从高效率的非成员国转向低效率的成员国,排斥竞争,使国际资源配置恶化,降低了成员国国内的福利水平,这一经济影响被称为贸易转移效应。
图2将以商品N为例来说明建立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后的贸易转移效应。与图1类似,DN和SN分别代表中国对N商品的国内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横轴代表商品N的数量,纵轴代表商品N的价格。中国在加入中俄自贸区前,对进口的N征收从量关税T,由于俄罗斯N商品的价格为P1,高于A国商品的价格P0,于是中国从A国进口商品N。征收关税后,其进口价格为P0+T,中国对商品N的总消费量为OQ3,其中国内生产量为OQ2,进口量为Q2Q3。
图2 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转移效应
若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成功建成后,中俄两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但对来自A国的商品仍征收从量关税T,由于A国商品征税后的价格仍然为P0+T,而俄罗斯商品不需要交关税,其价格为P1,所以中国不再从A国进口商品N,而改从俄罗斯按P1价格进口。此时,中国的总消费量为OQ4,其中,国内生产为OQ1,进口Q1Q4。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成立以后,中国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c+d,但是生产者剩余由于产量下降而减少了a,政府关税收入减少了c+e,相抵后的社会净福利为b+d-e。
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是同时发生的,贸易创造代表利益的增加,贸易转移则是付出的代价。所以建立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对于中国来说能否获得净利益关键取决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因素。但是从中俄两国的贸易国别结构与贸易商品结构看,即使两国成功建成自贸区,双方都很难替代各自原来的贸易伙伴国,两国贸易的主要伙伴仍然会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伴随着中俄两国间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取消,贸易创造效应带来的福利必然可以抵消由于贸易转移而带来的损失,并且还可以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
3.投资效应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2013年,中方企业对俄罗斯非金融类投资达到40.7亿美元,同比增长518.2%,俄罗斯在中国投资项目69个,实际投资金额2208万美元。相比于其他国家,数额与项目总数较少,这与中俄两国所具有的经济实力与地缘优势很不相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障碍没有解决,例如争端解决机制不健全等;第二,俄罗斯存在着一些壁垒没有消除,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企业对俄进行投资,主要是包括国民待遇、市场准入和土地使用等一些方面。若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成功建成,随着区内投资环境的改善,必然会刺激中俄两国相互投资的增加,以及非成员国在中俄国内投资的增加。根据金德尔伯格所提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的贸易流量会对FDI的流向和流量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投资创造效应与投资转移效应。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成功建成后,伴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内自由地流动,必然会出现市场扩大与竞争加剧的形势。中俄厂商为了保持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然要想办法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力图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增加投资更新与引进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伴随着中俄自贸区的建立,中俄两国之间的投资障碍也会逐渐被消除,而且还会相互提供一系列的投资优惠政策,必然会使得中俄两国相互间FDI的增加。此外,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会形成一个人口众多的国际市场,并且极大地扩展了中俄市场的地理空间与容量,面对拥有如此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跨国公司在利益的驱动下,必然会增加对中俄的资本投入,在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内建立生产基地,以扩大其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伴随着中俄两国之间关税的相互取消,使得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外的跨国公司在与区内企业竞争中的优势大大缩小,为了改变这一贸易现状,区外跨国公司会被迫在双边自由贸易区内建立企业,以享受国民待遇,保持自身在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内原有的市场份额。
4.非关税壁垒减少的经济效应
当前,中俄两国之间存在着许多非关税壁垒,比如海关程序、技术标准、进口配额、灰色通关等,这些与关税壁垒一样都有限制进口的作用。但是,相比关税壁垒而言,非关税壁垒则更加的灵活、隐蔽而且具有针对性和歧视性,更加能够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因此,在建设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取消原有的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相继实施一系列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比如通过对银行、海关、运输部门的协调经营管理,简化结汇手续,提供签证便利、简化通关手续,建立区域内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以及贸易便利措施的实施可以使两国的交易活动更加便利化,降低出口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促进两国的出口增长。
(二)战略效应
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可以给中俄双方带来诸多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还会促进中俄两国的战略安全互信,增强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1.增进中俄战略安全互信
近几年,随着“俄罗斯年”“中国年”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中俄关系持续升温,双方高层互访频繁,但 “中国威胁论”的言论阻碍了中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中俄双边战略互信。如果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能够成功建成,就会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不仅使得中俄双边经贸依存度加深,还能为中俄战略互信和战略合作奠定坚实的经济贸易基础。与此同时,在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威胁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俄同作为世界大国,对维护世界安全具有共同利益和责任;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中俄双方在现如今复杂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下也需要彼此的支持来保持自身的大国地位。可以说,在国家安全和世界政治领域中俄双方具有共同利益诉求,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发展。
2.提升中俄两国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通过经济合作推动中俄两国其他领域合作的发展,对内可以营造出一种更加和谐的关系和发展环境,或通过共同努力克服危机、缓解矛盾,提高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外可以形成比较统一的声音,为两国争取更多的利益,保证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推动贸易区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提高人民福祉。尽管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还不能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进行抗衡,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俄两国的国家实力,有利于两国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中俄两国合起来的经济实力将增强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高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影响力,有利于在今后的国际经济贸易事务中,尤其是新一轮的WTO贸易谈判中为中俄双方也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
四、结论
中俄两国双边经贸往来密切,贸易结构互补,双向投资日益繁荣,建立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不仅存在现实基础,而且对中国和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符合两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中俄带来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和投资效应,促进中俄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不断升级;而且还可以增进中俄两国间的战略安全互信,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增强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原瑞玲,田志宏.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测度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03):263-268.
[2]丁国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影响效应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4(06):49-51.
[3]俞雷.对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3(10):88-92.
[4]马健美.中印构建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2012(17):71-72.
[5]曾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西南地区的贸易效应[J].经济导刊,2011(07):36-39.
[6]马莉,胡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J].经济导刊,2011,03:6-7.
[7]张琦,杨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动态效应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0(08):71-75.
[8]陈淑华.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效应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08(02):18-22.
(责任编辑:郭丽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2-0029-04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模式构建、潜在效应与障碍破除研究”(项目编号:YJSCX2014-286HSD)。
[作者简介]赵阳阳(1991-),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