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辽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

时间:2024-04-25

[摘要]辽宁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伟大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文化产业要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需要文化产业人才的支撑。近年来辽宁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壮大,人才知识层次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主体呈现年轻化趋势,人才活力日益凸显,新型文化创意人才聚集渐成规模,但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缺乏,“挖墙脚”现象严重,人才大量外流,人才培养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要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辽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且任重道远。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人才结构;辽宁

[中图分类号]C9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46-03

[作者简介]邹亮(1977-),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L13BWJ009)阶段性成果。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和动力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描绘了我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蓝图。辽宁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明显。按照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任务要求,辽宁省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新跨越。辽宁要建设文化强省,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就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一、文化产业人才概述

(一)文化产业人才的涵义

一般来说,文化产业人才是指那些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他们是文化产业人力资源中素质和能力较高的劳动者,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及其相关产品和服务,具体包括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高技能文化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党政人才、文化外交人才7支人才队伍。

(二)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基本结构

按不同文化产业人才应达到的素质要求,一般将文化产业人才划分为领军人物、领军人才和基本人才三个层次。

1领军人物

领军人物通常是指那些在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成功人士,是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依靠其自身超强的素质,在文化产业领域发挥强大辐射带动作用,率领团队创造出色业绩、开创新局面。一般来讲,领军人物普遍具有以下特质:善于、敢于活学活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极强的创意、创新、创造意识;脑海中存储着清晰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信息意识、机遇意识极强;较旱具备很强的市场开发、文化经营能力;高效积累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善于服众和率众;基础素养具有“事业型”倾向。

2领军人才

领军人才是指那些在文化产业领域内具备开拓文化产业新局面实力的人,他们具备成长为领军人物巨大潜力和资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比较年轻;职业定向明确;素质结构已接近相对理想化的标准;素质发展处于快速的量变之中。

3基本人才

基本人才是指那些在文化产业领域内达到从事文化产业基本素质要求、能够参与文化产业基本经营活动的人。他们在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中占多数,是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主要部分,处于人才成长的初级阶段,尚未获得较充分的发展,他们与领军人物和领军人才相比,其素质发展的潜力不足,关键素质要素的发展存在缺陷且可能受到了局限,具体表现在:职业定向尚不明确;专业化不足;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不足等。

二、辽宁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成就

人才资源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辽宁是教育大省,2014年,辽宁有普通高校112所,位列全国第6。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21年,辽宁为905 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4年,位列全国第4,仅低于北京(11年)、上海(1012年)、天津(973年)。且辽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11965人,位列全国第4,以上这些指标表明辽宁人口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对人才有着很高要求,辽宁丰富的人才资源为辽宁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撑。辽宁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人才队伍逐渐壮大

辽宁是文化大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2011 年底突破200亿元,2012 年底达到262 亿元。2013年,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增速较快,已成为辽宁省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新的亮点。目前,辽宁已经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园区,形成满清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和新兴文化三大文化产业品牌。

伴随文化产业中出现的新领域、新技术和新需求,辽宁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也日益加大,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和专门人才,其中不乏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产业知名人士。这些人才为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实现文化强省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有力的支撑。例如,2011年辽宁省工艺美术品行业从业人员达到了10万余人,各类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

(二)人才知识层次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优化文化产业人才政策,制定和实施各项文化产业人才优惠政策,不断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管理等方面优秀高端人才;同时,充分发挥各高校、科研院所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培养了大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熟悉文化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精通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高知识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快速推动了辽宁省文化产业人才知识层次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endprint

(三)人才主体呈现年轻化趋势,人才活力日益凸显

辽宁整个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构成近几年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大批年轻人进入了文化产业领域,很多文化企业吸纳了大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人才年轻化趋势明显,人才活力进一步凸显。

(四)新型文化创意人才聚集渐成规模

近年来,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文化产业各领域中广泛应用,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文化服务产业发展壮大,成为新兴的文化产业。随着新兴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型文化创意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渐成规模,并产生了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

三、辽宁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结构不合理

1类型结构不合理

文化产业以企业形式经营并要获取利润,因此其从业人员中必须拥有一支既懂经营又懂文化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从调查结果来看,辽宁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行政类、专业艺术类人员所占比重过大,而经营管理类人员所占比重过低,普遍低于10%,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很多文化企业中,很少有既懂经营管理又懂市场营销、既擅长策划又擅长资本运作的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在全国闻名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家、实业家更是寥寥无几,与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2学历结构不合理

辽宁要实现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大批掌握高科技知识、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从调查结果来看,辽宁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比重偏低,虽然本科以上人员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仍然偏少,尤其是文化经营管理类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重较低。

3年龄结构不合理

调查数据显示,各文化企业的从业人员年龄普遍集中在36—50周岁,占70%以上,35岁以下的人员尤其是文化经营类管理人才所占比例相对过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不利于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专业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

尽管近几年辽宁省各高校先后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组成专门的培训机构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但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如软件工程师、动漫编剧、导演等人才十分缺乏。在专业人才层次结构上更是不合理,特别是具有创意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二)高端人才缺乏

高端管理人才、文化市场营销人才、文化创意人才、高端文化产业学术研究人才匮乏。从事文化产业的管理者应同时具备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背景和丰富知识,在进行文化企业管理时才能应对自如。辽宁省文化产业中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制约了文化产业规模化、高层次快速健康发展。市场营销是让文化产品成功走向市场的关键环节。从调查结果来看,辽宁的文化企业中高端市场营销人才缺乏,极大影响了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人的创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目前辽宁的高端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是要从时代背景和文化发展的目标出发,探索文化资源中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创意并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包装,促使价值内涵焕发活力,从而与人心灵产生强烈共鸣,这就需要高端的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由于缺乏高端的文化产业学术研究,辽宁的很多丰富文化资源特别是传统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三)“挖墙脚”现象严重

辽宁文化产业在管理体系、薪酬制度等方面还很不完善,且跨界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自由流动阻力重重,无法为文化企业培养新生力量注入新活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文化企业无法招聘到专业人才,出现互挖墙脚现象,甚至整个团队被挖走,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四)人才大量外流

辽宁省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受到薪酬制度不合理和工资福利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的困扰。目前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是高薪引进文化产业人才,为文化创意人员提供各种条件和平台,辽宁由于缺乏有效奖励机制,文化产业人才不断出现外流现象。

(五)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

目前辽宁的很多文化企业是由事业单位转型而来,缺乏市场经营和竞争意识,缺少创造财富的经验,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较少,对文化产业人才并没有高度重视,制约了文化产业人才成长。

(六)人才培养滞后

据统计,目前全国90多所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专业,而辽宁仅有鲁迅美术学院在2004年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且高校中从事文化产业专业教学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不能适应新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造成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综上所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辽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主要着眼点在于: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和发展,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和资金;优化文化产业人才结构,培养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奖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等。总之,辽宁要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且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刘耀庭发展辽宁文化产业的思考[J]党政干部学刊,2007(1):38-39

[2]王霞霞关于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问题[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8):84-87

[3]张友臣关于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忧思[J]东岳论丛,2006(2):71-74

[4]孙柏楠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理论界,2013(9):45-48

[5]欧阳友权文化产业人才建设:问题与思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14-118

(责任编辑:郭丽春)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