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4-25

王婷 赖忠孝

[摘要]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承接的部分产业与环境、资源相冲突,发展不可持续;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承接转移的产业不均衡,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过度依赖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受到阻碍等问题,提出了积极承接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提高产业承接质量;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产业转移均衡发展;加大服务业转移承接力度,提高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转移;经济可持续发展;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55-02

[作者简介]王婷(1991-),女,陕西汉中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4届毕业生;赖忠孝(1962-),男,湖南益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法律和国际金融。

[基金项目]辽宁省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产业转移与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201310841027),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产业转移与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成果。近年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推动了辽宁省经济的发展,这些正面效应大致可概括为产业升级、资本形成、技术外溢、贸易创造以及就业扩大等。但国际产业转移也给辽宁省带来负面的影响,如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升级滞后对产业安全造成威胁、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等。目前辽宁省已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所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已经影响到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负面影响的重视,在大力推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承接的部分产业与环境、资源相冲突,发展不可持续

环境、资源问题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最重要方面,也是辽宁省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巨大挑战。制造业一直是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连续多年,外商对制造业的实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年外商实际投资总额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左右。事实上,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了减轻本国环境污染的压力,从环保标准、能耗指标等方面以税收等作为杠杆对高能耗工程变相限制,客观上迫使越来越多“两高一低”(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辽宁省由于引资心切在与其他省市争夺产业转移项目时,疏于统筹规划和环境保护,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引进了一批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意识淡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缺乏创新的企业,这种做法与辽宁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背离。

(二)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外商产业转移一般都会选择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因为外资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辽宁省各区域政策措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外商的吸引力也不同。以2012年为例,大连、沈阳两地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为1235亿美元和580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78%。而抚顺、朝阳、阜新等7个市实际利用外资额较小,合计占全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7%,如表1所示。

表12008—2012年辽宁省部分地区实际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单位:亿美元年份地区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沈阳529531505550580大连441600100311011235鞍山587490110128抚顺1331442113本溪1120303546丹东315070102120锦州31375054100营口325086110121阜新0506111518辽阳2082333945盘锦083091200161铁岭1217263040朝阳0507111418葫芦岛0507224453合计12021544207524272679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整理

(三)承接转移的产业不均衡,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辽宁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并没有将利用外资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地结合起来,相当一部分外资的投向尚不合理。近年来,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而农业、服务业等行业承接的转移项目数量不大,新兴产业及特色产业更少。而目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本土企业获得的只是加工费用或原材料的成本费用,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外资投向的产业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辽宁省产业结构失衡,不利于优势产业的形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过度依赖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受到阻碍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将其研发机构也向外转移,但是这些研发机构主要从事非核心技术的研究。即使有新技术转移到我国,在发达国家也不再是最先进的技术,而是随时有更新的技术加以替代;或者这种新技术也具有相对性和适用性,并不一定符合我国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发展的需要。目前,辽宁省企业对于承接来的高新技术的参与度不是很高,所参与的研发工作也都仅仅是涉及衍生的非核心技术;面对森严的技术防守,有的企业甚至都没有参与的想法。这种国际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土企业对承接产业技术的过度依赖,削弱了本土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积极承接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

辽宁省应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吸引更多生态化、环保化的项目,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已承接的产业中,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对高污染产业进行彻底的低碳化改造。要通过引进、开发绿色环保技术、低碳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引导相关部门在招商中注重提高引资质量,兼顾生态平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意识。endprint

(二)提高产业承接质量,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辽宁省承接的国际产业中非核心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例较大,今后要逐渐对此加以限制,要减少对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优惠待遇;而对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要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更多的高附加值产业到辽宁省投资;对有些已经没有竞争优势的技术转移要有所限制。另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同辽宁省产业协调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均衡发展

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产业转移均衡发展是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转移在选择承接地时将充分考虑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优势、环境竞争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从此意义上讲辽宁省各地区经济水平、技术水平、政策、要素禀赋等方面差距较大。所以各地区要认真审视自身政策是否稳定、银行系统是否健全、行政管理部门是否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产业配套能力及法制是否健全等,采取积极措施,完善金融体制,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快体制改革;培育名牌企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各地区既要相互协调和补充,合理分工,促进产业转移在各地区均衡发展,又要加强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引导和规划。

(四)加大服务业转移承接力度,提高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外包发展势头强劲。辽宁省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吸引、鼓励外商积极参与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一是制定积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二是促进服务企业体制机制及管理不断创新,有步骤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三是加大服务业投入,增加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加快第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并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外商企业参与建设;五是建立服务业企业园区,针对服务业吸收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把优惠政策、促进措施和人性化管理推广到项目的招商、评估、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赖忠孝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概况与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5)

[2]吴红艳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及中国应对之策[J]产经透视,2009(5)

[3]孙雅娜,边恕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与对策[J]辽宁经济,2007(1)

[4]牛青山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责任编辑:郭丽春)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