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新与就业质量的关联研究

时间:2024-04-25

[摘要]作为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载体,黑龙江省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借鉴发达国家通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来提高就业质量的经验,政府可以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和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角度来创新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质量;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089-02

[作者简介]邓永辉(1973-),女,黑龙江青冈人,副教授,2011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编号:14BJY032)阶段性成果;哈尔滨商业大学重点学科、高水平大学项目资助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冬季漫长,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经历和农业的特殊地位,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黑龙江省通过创新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来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对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质量。

一、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开始着手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2002年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关于加强全省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进入加速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阶段,2004年已形成市、区和街道、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框架,建立覆盖乡镇、社区和街道的劳动保障组织4897个。通过黑龙江省全省联网的“金保工程”,运用信息手段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动态管理。

(一)就业政策

自2009年3月到2010年7月,黑龙江省实施12项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政府部门细化完善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方面政策。黑龙江省为了控制失业率,实施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并举,在劳动力需求、重点劳动力供给人群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多渠道、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1]。

(二)组织机构职能

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组织机构分为行政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行政管理机构指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公共就业服务处及下属的各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管理机构、就业局和失业保险管理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指政府组织和主办、事业单位性质的服务机构,直接为社会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主要指黑龙江省人才市场,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介绍中心,各类培训中心、技工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主要职能是发布执行国家各类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信息收集统计、通过组织招聘会和专项招聘会执行就业介绍服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及代理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

(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1公共就业服务的传统市场平台设置

黑龙江省传统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分割的问题,分别为高学历的白领和学历低的有无技能型蓝领工人服务。主要包括黑龙江省人才市场、黑龙江省劳动就业局、黑龙江省人才服务中介机构、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哈尔滨街道社区就业社会保障局和各地市政府下属的职业介绍所。

2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包括两部分:劳动就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和公共就业服务网站建设。2008年黑龙江省建立劳动就业信息数据库,通过收集整理和发布劳动者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居住地、劳动技能等建立劳动力供给数据库;收集用人单位空缺岗位、技能要求信息,建立劳动力需求数据库。建立就业服务数据库便于政府及时掌握劳动就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信息、为失业预警、岗位空缺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可以对劳动者就业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辅助信息。

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网站建设分两大类:第一类针对所有人的网站指黑龙江省就业服务网和各市县乡镇街道就业服务网站;二类是特殊群体就业服务网站,主要包括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网和残疾人就业信息网。

(四)专项活动开展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2011年连续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组织开展全省性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省各地在统一时间内,集中为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如宣传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等。

综上,作为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黑龙江省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成型。但是,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还存在着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失衡、经费不足损害公益性、历史遗留性的体制分割、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架构的整合度低以及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

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与就业质量的历史演进

自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以来,对工厂管理实践中就业质量的研究就开始了,最初的就业质量研究的目的是从管理方视角来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科学管理理论提高工作效率,是从工具主义立场得出人与岗位的合理匹配是就业质量的关键点;行为科学从人本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对策。

(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带来结构性失业和工人失业人数增加,工会组织广泛建立,工人力量逐渐增强;为缓和社会矛盾,发达国家政府开始建设性地干预经济生活。1910年英国开办世界上第一个国家职业介绍所,通过公共性的就业服务来救助失业工人,解决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通过增加就业率,来提高就业质量。

(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二战以后,战后重建带来经济迅速增长,劳动力需求大增,各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职责: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岗位开发服务[2]。通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为载体来实现政府的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积极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竞争加剧,发达国家政府更加重视通过更积极的公共就业服务来提高就业质量,希望通过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质量来降低失业率,完善劳动力市场指标。主要通过三个渠道:提供政策咨询、失业补贴支付;包括公共就业服务在内的积极的劳动力市场计划;反对劳动力市场歧视及增加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支持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endprint

三、创新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

作为考察就业的一个维度,当前主要从宏观的就业环境、中观的劳动力市场效率、微观的劳动条件及劳动者的满意度多个指标来综合衡量就业质量,其是与劳动者权利密切相关的概念。从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的角度,黑龙江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就业质量。

(一)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

目前,黑龙江省已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地方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的就业服务机构已整合成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方便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衔接。但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单凭管理机构就能消除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统一城乡就业政策,取消城乡就业限制的一些歧视性规定,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服务,让全省的劳动力供求双方都能在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中进行匹配。

(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针对目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碎片化的现实,应根据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从政策制度方面完善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统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信息平台服务纳入规范;以便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能够提供多层次、人性化的便捷服务,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线互联网及微信的普及应用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改变。要充分发挥现有就业服务网站的优势,将省市县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向乡镇、街道一级延伸,及时做好网站的更新,提高现有就业服务网络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3]。形成城乡一体、有效衔接、及时更新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为黑龙江劳动力就近查询用工信息和网上职业服务提供方便。

(四)建立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

就业援助针对的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制度性、生理性等原因,导致群体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以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歧视现象的对象,如残疾人、特殊困难人员、部分毕业大学生、技能不足的农民工等。他们受条件、知识和技能水平等限制,很难凭借自身力量在以“效率”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中实现就业,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有专门针对这部分人的就业援助,增加适合的就业培训,扩大这部分群体的就业并提高就业质量,以体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公益性质。

[参考文献]

[1]孔微巍,赵璐诗,张晓博对东北三省政府创新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3(2):5-8

[2]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责任编辑:刘润婉)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