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顾洪安
(黑龙江省黑土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我国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关系我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RCA指数并结合“钻石模型”要素分析,对直接和间接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阐述目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据此提出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运用RCA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分析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RCA是显性比较优势的简称,通过对该产业在一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
(1)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较弱,RCA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2000年之后RCA小于0.8;(2)工业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处于中等水平,其RCA指数在1.0~1.2之间,但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缓慢;(3)商品服务出口的比较优势比较弱,其RCA指数低于0.8,1995—2003年间逐年下降,2003年后呈低水平波动状态。
(1)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纺织产品和服装产品为代表,服装和纺织产品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其RCA指数均大于2.5。纺织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先下降,后缓慢上升,1995年纺织产品出口的RCA系数为3.46,1998年最低为2.82,2009年缓慢上升到3.38。服装的出口比较优势整体呈下降趋势,出口的RCA系数由1997年的5.96下降到2009年的4.05。
(2)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办公和电信设备、数字处理设备、通讯设备和集成电路及元器件为代表。数字处理设备RCA指数增长迅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由2000年的1.82增长到2009年的4.05,通讯设备、办公和电信设备指数也较高,2009年均超过3,集成电路及元器件指数值最低,2000年、2009年分别为0.19、1.36,增速缓慢,优势不明显。
表1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RCA指数
(3)资本密集型产业。以钢铁产品、化学产品和汽车产品为代表。钢铁产品的RCA指数由1995年的1.28下降到2003年的0.51,随后其比较优势逐渐增强,2008年达到1.52,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RCA指数又跌至0.86。化学产品比较优势较弱,其RCA指数均小于0.8,呈平稳状态。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上升趋势明显,但1995年至2009年汽车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弱(RCA<0.8),但RCA指数一直缓慢上升,从1995年的0.05上升到2009年的0.28,反映出汽车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
(4)资源密集型产业。以燃料与铁矿石产品为代表,燃料和矿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弱,其RCA指数均小于0.8,且呈逐渐下降趋势,其RCA从1995年的0.58下降到2009年的0.18。这说明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和制造业繁荣背景下,我国的燃料与铁矿石产品等初级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幅减少。
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即“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影响整体竞争力的六大要素,也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间接指标。
我国要素禀赋方面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明显。近30年来中国出口的商品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家电、电脑零部件等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组装加工业,使得中国的产业比较优势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领域,升级缓慢。虽然近年来机电产品已在中国出口商品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其中多为金属紧固件、电机、缝纫和纺织机械、变压器和整流器等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大多处于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OEM)领域。总体呈现以初级生产要素为主的产业格局,而高级生产要素领域的高科技自有知识产权产品仅占20%左右,其中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仅占10%。也就是说,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其余的都是加工贸易产品和贴牌产品。
中国的商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且外需相对内需比例提高,逐渐形成了外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外需拉动,外贸依存度达到60%~70%,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内需相对比例的逐渐下降和绝对规模的缓慢增长。从私人消费需求占GDP的比例来看,20世纪80年代约为50%左右,20世纪90年代约为45%左右,近几年降至35%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美国(70%)。
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本国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以温州打火机产业为例,生产企业700余家,年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20多家。从事电镀、抛光、压电陶瓷配套企业也有千余家,专业化分工、协作特色突出,从业人员达15万以上。正是凭借高质量、低价格、多品种等优势温州打火机产业打败了日本、韩国以及国内的国有企业,占据了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70%的市场份额和95%的国内市场份额。随着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崛起,国内配套能力在逐步提高,但目前还大多局限在基础制造层面上。
目前,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同业竞争仍处于无序的恶性竞争怪圈,为争得市场份额企业间相互低价倾销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又给国外竞争者设立贸易壁垒带来借口。近三十年来我国小商品的出口数量扩大了51%,但是综合平均价格却下降了21.7%,可见企业经营策略存在问题,相互间缺乏沟通,信息不透明、不顺畅,没有达到双赢。
机遇可以影响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对产业发展而言,形成机遇的可能情况大致有: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机遇其实是双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厂商才能有发展“机遇”。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仍在世界范围蔓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30%。国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在资本市场控制流动性的政策影响下,企业的信贷资金紧缩阻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很大影响,这对我国产业来说是挑战又是机遇。
我国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表现在:(1)竞争理念落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市场竞争已进入企业形象导向阶段,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尚不清楚企业形象的内涵及其在竞争中的独特作用,运用的竞争手段仍停留在传统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营销渠道竞争、广告促销竞争等技巧性策略方面。(2)竞争手段落后。突出的表现是创新不足,模仿色彩太浓,千篇一律,缺乏企业特色,滥用竞争手段。(3)竞争战略落后。战略竞争已成为企业国际竞争的主要方面,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用以指导企业长期经营、据以分配企业资源的真正的经营战略。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2%~3%。当然,也有像华为达到了10%的企业。而跨国公司的科研投入达15%~20%。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实施专利战略、商标战略、抢占互联网产业的制高点等战略,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方式来实现以标准制胜的专利战略。
(1)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导致企业利润大幅度减少,很多产品无利可图,企业生存困难。(2)人民币升值过快,致使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不断提高,加之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中国制造正在逐步失去从前的绝对优势。(3)国内劳动力成本普遍提高,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在逐渐减弱,这势必会影响商品成本。上述原因导致现阶段中国外贸企业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一方面,产品价格在逐渐提升,企业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产品的技术含量又无法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相比。(4)贸易摩擦不断增多。2001—2010年,中国共遭受574起反倾销,占世界反倾销总数的27%,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国家不仅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为数不少,我国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多年来中国所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大都投向了加工贸易领域,已经形成了外资主导下加工贸易占重要地位的对外贸易模式。统计数据分析表明,1980年中国加工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仅为4.4%,而2001—2008年,虽然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37.1%以上的高水平。与加工贸易密切相关的是贴牌生产方式(OEM)。仅长三角地区专业从事OEM的企业达千余家,而家电企业OEM生产占全国比重高达75%。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500强的家电企业中,近95%的企业都曾与我国家电企业合作,以贴牌方式生产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中,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占85%,其中90%是贴牌生产,数码相机等产品的贴牌生产比例高达98%。这样中国就长期停留在垂直型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
随着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中国产品在知识产权和品牌方面的劣势逐渐显现,为了避免陷入“世界打工仔”的尴尬境地,中国企业必须通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的产品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推动产品比较优势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可采取以核心大企业为主导的模式去发展。围绕核心大企业的优势产品进行专业拆分,拆分的过程就是强化专业分工的过程。产品国际竞争力可以得到增强,同时也提高了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核心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并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联姻”进入其产业链;利用技术和品牌,逐步形成特定产品的制造中心,然后吸收加盟企业形成企业群。这种模式较适合于既有劳动力密集优势,又具有一定加工制造能力,但缺乏独立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及品牌优势的中小企业。小企业群成长起来后,应注意品牌创新和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可以从选择区位品牌模式起步,技术创新则强调模仿后创新。
对于非公平竞争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政府应与相关国家进行及时有效的对话、磋商与交涉。一旦发生贸易摩擦,政府应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协商机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我国企业维护正当权益。同时,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建立高层对话机制,增进互信,避免将贸易摩擦复杂化、政治化。加强对外贸易运行过程的管理,健全包括预警系统管理、调查跟踪管理、案件处理过程和事后跟踪评估管理等多个环节的法律体系和操作流程。在密切跟踪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的同时,重点关注各国的贸易政策走向,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适时调整贸易政策,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制定应对预案,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切实稳定外需。及时研究各国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是否含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条款和内容;积极参与WTO对各国经济政策的审议;针对一些国家的贸易歧视应果断启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工具予以反击。
我国各级行业协会应充分履行自身职能,规范出口秩序,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占有详细资料,分析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问题,尤其应加强对一些比较敏感产品的跟踪研究,协助企业制定出口规划,控制出口节奏;充分发挥行业自律职能;防范、制止不正当竞争;健全内部应对机制。按照国际会计制度的原则和要求,健全出口企业的会计制度;加速培养建设一支包括技术人员、会计师、经济师以及律师在内的高素质应诉队伍,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应诉机制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舒化鲁.决战十大竞争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周丽,黄原.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3).
[3]殷越男.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的转向与应对策略[J].经济全球化,201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