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城镇化发展模式理论的齐齐哈尔城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4-04-25

赵佳雯 王继欣 何 岩 苗雨君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龙江商务]

基于城镇化发展模式理论的齐齐哈尔城镇化建设研究

赵佳雯 王继欣 何 岩 苗雨君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农村城镇化建设既有效解决了“三农”问题,又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农村向城市社区演变的重要战略途径。基于城镇化发展模式理论着重分析了齐齐哈尔城镇化现状和存在产业集群程度低导致齐齐哈尔地区城镇规模偏小、资金短缺导致齐齐哈尔地区城镇化发展缓慢、对发展农村小城镇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位置等问题,提出齐齐哈尔城镇化发展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生态旅游型、商贸型小城镇的具体对策。

城镇化发展模式;城镇化建设;产业集群

城镇化是由工业化引起的,伴随着现代化发展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在空间地域上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过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成熟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历史任务的目标和手段的统一,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城镇化发展模式理论

(一)外资推动与出口导向型

这种模式是以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建设为契机,以经济区域化为目标,积极扩展内外开放的双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发展外向经济。第二,大幅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第三,内外市场联动。第四,它在体制创新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产业的积聚和扩散,创造了一种自我反馈推进的城镇化模式。

(二)大城市带动型

这种模式是在利用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争取发展空间的一种有别于大中城市的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北京和上海郊区的农村城镇化就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卫星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甚至每个县、乡都进行了规划,是郊区城市化的强大推动力。第二,适应了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对郊区的功能定位有了进一步拓展。

(三)政府推动下的农村龙头企业带动型

这种模式是以乡镇企业发展为动力、农业相辅的形式来转移本地区剩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二,龙头产业的带动,集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三,以工业兴镇,促进小城镇发展。第四,以工支农,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持续转移。总之,农村龙头企业带动型以集体经济为主,注重横向联系、以城乡协作为依托,集体积累较多,有利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因此对农村城镇化有较强的推动。

二、齐齐哈尔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程度低导致城镇规模偏小

根据齐齐哈尔市农业普查资料,齐齐哈尔所辖的乡镇与发达省份县区相比规模更小,在村域人口上有的村只有几百人。小城镇规模小必然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城镇产业基础薄弱、功能不完整,基础设施落后,要素集聚的吸引力不强、对工业化的辐射和带动力不够。农业产业化速度慢,城乡经济互动性差,小城镇经济实力弱;许多城镇先天发育不足,功能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普遍过低。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城镇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影响,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作用。

(二)资金短缺导致齐齐哈尔地区城镇化发展缓慢

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大问题,也是小城镇管理者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虽然从全国来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总的说来齐齐哈尔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主要来源,在很多城镇地区甚至是单一的来源。城镇发展所需的资金只能靠当地政府自行筹措,“以地生财”是当前各地小城镇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手段。“集资建镇”也是小城镇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做法之一。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加快城镇化发展,而且必然加重当地农业人口的经济负担。同时,因为所筹资金有限,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的资金需要,在资金紧张的约束下必然导致城镇化发展缓慢。

(三)对发展农村小城镇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位置

对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农村城镇化规律和城镇规划工作等缺乏研究和重视,致使在布局、规模、职能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缺乏宏观调控和协调。具体表现为:1.行政区划与城镇发展不相适应。目前齐齐哈尔城镇化建设主要以行政职能划分地域,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行政区划问题给齐齐哈尔市政府调控与协调造成困难,制约了城镇发展及功能提高。2.建制镇设置标准偏低。因标准偏低,使得建制镇数增长过快。由于新设建制镇并非由上一级中心城镇的功能扩散发展起来,所属农村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转移仍然比较有限,使得齐齐哈尔有相当一部分建制镇的设置只是行政建制意义上的升级,非农产业的基础仍然薄弱,造成小城镇规模偏小、功能较弱,造成了城镇化表面快速发展的局面。

三、齐齐哈尔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加快齐齐哈尔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带动齐齐哈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是农村向城市社区演变的有效途径,对于推进齐齐哈尔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但要注意,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照搬照抄,导致百城一面、千镇同貌。马克思主义本质上要消灭的是城乡对立而不是城乡差别。恩格斯曾经指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两个标志是工农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和城乡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一方面,城乡对立只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被逐步消灭,而另一部分城乡差别可能是难以被消灭的。因此,城镇化发展战略不应将消除城乡差别为目标,城乡差别永远是存在的,如景观差别、信仰差别、生活习俗差别等。而这些差别恰恰反映了某些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民俗特色,使得我国的城镇更加具有绚丽多姿的个性和特色。

(二)构建生态旅游型、商贸型小城镇

通过对齐齐哈尔城镇化的发展历史、现状与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齐齐哈尔城镇化建设的实际,建设一批地域优势明显、资源优势鲜明、辐射带动功能较强的旅游型、商贸型、交通枢纽型等小城镇的基本模式是齐齐哈尔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构建生态旅游城市的具体案例

目前,齐齐哈尔市突出了以生态观光游、湿地赏鹤游、冰雪娱乐游为主体的特色旅游产业,在市政府的科学规划下,大致形成了“四线六区”旅游格局,即生态游览线、冰雪风景线、度假休闲线、中俄旅游线,扎龙观鹤旅游区、碾子山风景旅游区、尼尔基湖风景区、昂昂溪古文化遗址旅游区、拜泉生态农业旅游区、甘南音河水库风景区。齐齐哈尔现有国家AA级以上景区12处,其中扎龙为4A级景区,明月岛、龙沙公园为3A级景区。这些都为齐齐哈尔构建生态旅游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齐齐哈尔市既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又有深厚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特色湿地旅游享有“鹤的故乡”之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最大的以鹤类等水禽为主题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每年金秋的观鹤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保护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35公里处,平均海拔142.5米,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扎龙自然保护区198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区内地势低洼,河流漫溢,苇草丛生,湖泡星罗棋布,拥有鸟类269种,是中国较大的水禽、鸟类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5种,最为著名的是鹤类。全世界有15种鹤,中国有9种,该区就有丹顶鹤、灰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蓑羽鹤6种,其中尤以国家一级珍禽“丹顶鹤”最为珍贵。

2.构建商贸型城镇的案例

明星村位于齐市近郊,嫩江沿岸,是以水稻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朝鲜民族村,全村共有村民326户,1321口人。2006年全村各业总收入达2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1.0万元。对全村稻田进行了全面整治改造,改造中低产田5400亩,新增耕地800亩,把原来损毁严重的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又重新进行了整修,对田间干支斗渠、干支斗沟按项目要求重新测量,按新标准全部进行了重新修建,把原来整个灌区连为一体,实现了排灌自如。水稻实现了高产稳产,2006年水稻亩产666公斤。

近年来全村已组织600多人外出务工,其中到韩国工作的有500多人,其他100多人在上海、北京等地工作。每年这些外出工作人员向家里寄来人民币和外汇(折合人民币)总额达2000多万元。劳务收入已经成为明星村主要经济来源。从2004年开始筹划“韩族风情园区”招商引资建设,到2006年底已有五家企业入户明星村破土动工,建起了韩国餐饮一条街,商业一条街正在兴建中,建起了三栋8050平方米的农民住宅楼,首批已有98户农民告别平房入住宽敞明亮的住宅楼,村内老年协会、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事业已初具规模。

灌区改造后明星村又建起了稻米产业协会,创建了“嫩水”稻米品牌,优化了水稻良种,提升了稻米品质。明星村的稻米生产完全按照市农技推广总站水稻专家指导进行,全部采用无公害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大米全部都是无公害绿色产品,为今后农产品市场准入奠定了基础。

[1]魏清泉.城市化城乡融合——城市化的特殊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1997(4).

[2]王颖.城市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社会学研究,2001(1).

[3]谢云,雷海章.新时期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5(2).

[4]柳宾.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城市化问题[J].东岳论丛,2004(3).

F299.22

B

1002-2880(2010)12-0013-02

齐齐哈尔大学“挑战杯”学生科研立项《和谐发展观视域下的黑龙江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鸿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