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时间:2024-04-25

吴思莹

(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黑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以对外贸易为基础,以投资合作为重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同时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而中小企业作为非公经济的主体,尤应成为发展的重点。因此,要实现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新突破,必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

一、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现状

2009年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大幅下降。据海关统计,1—10月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129.9亿美元,同比下降25.0%,其中出口84.7亿美元,同比下降28.9%;进口45.2亿美元,同比下降16.5%。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80.5亿美元,同比下降23.2%,占全省进出口的61.9%;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28.9亿美元,同比下降39.1%。从注册企业类型看,中小企业实现进出口89.8亿美元,同比下降 28.6%;国有企业进出口 32.8亿美元,同比下降4.9%;三资企业进出口 6.4亿美元,同比下降47.7%。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全省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十五”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外贸经营领域,从事自营进出口业务,中小企业进出口实现高速增长。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虽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是中小企业在参与对外贸易过程中在企业自身、政策体制、社会服务体系、融资以及人才引进方面都存在着很大问题。而黑龙江省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是增加了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前进的困难。

二、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环境影响因素

1.政策体制。中小企业在外贸配额分配、外汇的使用、人员的进出境管理等方面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宏观上缺乏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有效引导和管理,缺乏国家对海外投资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监督。由于对海外投资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政府无法对国际化经营的中小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2.社会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自身力量较弱,需要社会提供服务,包括投资方向、发展战略、融资、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技术进步、人才培训、产品销售、企业登记与经营变更等,都需要政府在资金上的援助及社会各界的帮助。而黑龙江省在这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对中小企业还存在服务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些部门的审批事项过多,审批手续繁杂,工作人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较差,推诿扯皮甚至刁难现象时有发生。

3.融资体系。企业缺乏发展资金,融资渠道不畅,是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企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资产数量少,加之经营不规范,多数企业信用等级低,很难符合贷款要求,即使贷到款规模也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组织形式的落后,限制了企业发展资金的来源,随着企业的发展应当由私营独资公司向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公司过渡,以便更好地改善公司组织结构,更好地利用社会资金,多方筹措企业发展资金。据了解,全省约有12家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除省财政厅所属的担保公司规模较大外,其他的都比较小,担保能力弱。

4.产业国际化水平。产业国际化程度是以企业所处产业的产业国际销售比例、产业对外投资比例及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来衡量。黑龙江省的中小企业产业构成档次较低,主要集中在商品流通、餐饮业和制造业,这3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占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总数的77.7%。在制造业中,产品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食品加工行业,产品附加值低,而高附加值以及产业国际化较高的产业,如电子产品、信息产品、新型材料以及生物制药等产品较少,没有形成规模,影响了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整体国际化发展。

(二)微观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技术与设备水平。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后劲。技术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技术创新,其中除资金因素外,还有技术、人才、信息匮乏和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等因素。企业创新离不开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而这恰是中小企业的薄弱环节。

2.出口渠道与市场。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一般通过向外贸公司提供货源或者是通过合资企业等渠道来开展出口业务,渠道比较单一,市场较为狭窄,多数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缺乏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手段。缺少出口行业和出口发展公司等间接出口营销渠道。中小企业大多技术设备落后,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弱,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更新换代速度比较慢,很难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潮流和变化。

3.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应围绕着寻找市场缝隙而展开,利用自己企业规模小,市场进出成本低,经营灵活等优点服务于市场的某个细小部分,并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参与市场分工,实现某一缝隙的有效供给。而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明显能力不足或者不重视市场开拓能力的培养,在市场进入方面常常效仿大型跨国企业,一劳永逸地集中在较为成熟的市场,而无法找准国际市场中的市场缝隙。

三、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对策

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多方面的因素。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改革制度、法律、政策、社会等方面着手解决。

(一)加强法制环境的建设

要把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与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扩大招商引资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清理过时的地方性法规,整顿执法队伍,加强法制宣传,以形成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各级政府应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中,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覆盖中小企业国际化投资领域,发挥政府宏观导向作用。实施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行业行为。着重培养一批高素质、有对外贸易经验的企业家队伍,要把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家队伍提到黑龙江省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规划中。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

建立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工商管理等现代企业必备的人才培训,同时还可以成立中小企业支援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

(四)加大贷款担保工作力度

黑龙江省应逐步加大中小企业风险贷款担保投入。充分利用黑龙江省资源和科技优势,对具有高附加值、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提供支持,并逐步在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的基础上尝试固定资产贷款担保,加速培育新兴国际化产业。运用金融政策来改善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创新融资方式,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综合治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对于中小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在贷款利率和财税政策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产品和技术创新。

(五)拓宽中小企业信息渠道

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咨询体系,通过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站等形式,将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等传递给广大中小企业,同时也将它们的需求信息传递给外界,从而改善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提高中小企业局网站的建设,为中小企业的经营提供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局应尽可能地完善和更新中小企业网站上的相关政策、服务及技术等信息,加入国际市场信息栏目,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帮助。加快黑龙江省各中小企业自身的网站建设,完善企业主页的各项信息,并加强各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各主管部门的网上信息交流,树立良好的国际竞争形象。

[1]孟凡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研究:全球视角及中国的选择[J].科技信息,2008(3):130-175.

[2]孟丽.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讨[J].安徽科技,2006(4):30-31.

[3]王琳.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及其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6):17-19.

[4]王冬.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157-15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