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后危机时代中俄经贸问题研究

时间:2024-04-25

王成刚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和俄罗斯均受影响,尤其是两国间的贸易更是受到打击。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俄贸易额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06年中俄贸易总额为334亿美元,2007年达482亿美元,2008年升至551亿美元,2009年降为388亿美元,2010年双边贸易额回升至555亿美元。可见,从2006年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呈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2008年中俄贸易额达到历史峰值,同比增长14%,但其增速远低于2007年的44%,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下半年发生金融海啸,致使中俄贸易额大幅下降,2009年中俄贸易额同比下降30%,但在2010年又有了新的回升。这些现象足以说明,金融危机对中俄贸易影响巨大。

一、中俄经贸的现状及问题

(一)“灰色清关”比重较大

“灰色清关”是指进口商或进口代理商,在进口货物报关时,通过与海关官员的非公开协议,以低报货值、少报重量或瞒报品名(即提供低税率的税则号)的方法,使批量货物以明显低于国家法定进口税率应缴税额来通关。其最大优点就是可以使货物通关简捷方便,但通关程序却很不透明,而且实际进口商也拿不到有效的通关凭证。根据中俄双方官方贸易统计,2003年两国统计差异为27.33亿美元,2004年其差异高达43.54亿美元,相当于中方统计出口值的47.8%,差异同比增幅近60%,这都引起了双方海关的密切关注,再次凸显中俄民间贸易走出“灰色清关”的紧迫性。

(二)贸易摩擦矛盾突出

1.贸易结算问题。贸易结算方式分为现钞结算和银行结算。其中,银行结算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本币结算、直接通汇和第三国转汇。通过第三国转汇的结算,由于有第三国的介入,所以结算的程序相对复杂,时效偏低,也比较容易产生贸易摩擦、结算周期长的问题;汇率的频繁浮动也容易产生争议,这些问题都在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企业开展贸易的收益。

在现钞结算中,大量的卢布货币在边境地区流通,给我国国内货币市场带来了潜在的冲击风险。据统计,仅2008年一年绥芬河对俄旅游就超过100万人次,即使按旅客人均最低消费为3000元人民币(汇率为29.429人民币/100卢布)折算,全年也达到100亿卢布。如此大量的卢布货币在边境地区流通,必将给国内货币市场的稳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影响中国人民币主权货币的地位。这也严重阻碍了中俄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此外,走私、洗钱等问题也将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隐患。在中俄边境各大口岸,如绥芬河、满洲里等,卢布是仅次于美元流通的外国货币。通过携带以及“对打结算”的方式,卢布充当着边境贸易的结算职能。而“对打结算”实际上是起着“地下钱庄”的作用,黑市贸易作为中俄边境贸易中的阴影,也时刻威胁着正常的贸易秩序。

2.关税问题。俄罗斯对进口商品普遍征收高关税,尤其是对从我国进口的大宗商品,如纺织品、鞋等产品。而且俄方的关税有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三种形式。俄海关在征收时,往往是从中选择税额最高的税率计征,致使中方企业纳税的金额大大提高,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

俄罗斯开始提高外国产汽车的进口关税,成为绑住中国车企入俄的另一道枷锁。自2009年1月12日起的9个月内,俄罗斯提高进口汽车的关税,范围包括拖拉机、载重汽车和轿车。其中,排量在1.5升~1.8升的轿车征收30%的进口关税,且总关税不低于每升1.5欧元。此前关税为25%,且不低于每升1.25欧元。排量1.8升~2.3升轿车被征收30%的关税,且总关税不低于每升2.15欧元。此前关税为25%,且不低于每升1.8欧元。可见,关税壁垒明显提高。

除关税壁垒以外的非关税壁垒也极大地阻碍着中俄双边贸易。

(三)中方贸易逆差日益加剧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481.6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284.88亿美元,进口196.77亿美元,俄方贸易逆差为88.11亿美元。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550.5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203.9亿美元,自中国进口346.6亿美元,俄方贸易逆差92.5亿美元。2009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387.97亿美元,其中,对俄出口175.14亿美元,进口212.83亿美元,中方逆差37.69亿美元。

在两国贸易中,中方由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并且随着贸易额的上升,逆差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贸易逆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所导致的。中国自俄进口的商品多为我方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这些商品近年来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处于高位,如石油、木材、矿产品和有色金属等。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这类商品的需求还将继续大幅度的增加,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将会进一步扩大。而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类商品,其货值低,基本上属于制成品,出口额和出口量与俄消费市场的变化紧密相关,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并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将难以改变。

(四)边境贸易后劲不足

长期以来,中俄边境地区对俄出口的产品中,本地产品还不到25%,绝大多数的出口产品都是从内地采购的。边境地区也没能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吸引国内外投资,发展面向国外市场的生产能力,而只是把内地的产品倒过来再转手卖给俄罗斯,俗称“倒爷”。也没有推出自己的名优产品,大多数产品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差,对俄贸易缺乏坚实的生产基础,加之金融海啸的影响,致使边境贸易后劲严重不足。

二、促进中俄经贸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打击“灰色清关”

“灰色清关”是中俄经贸中的历史性产物。在苏联解体后初期,俄罗斯市场供应物资严重短缺。为了能够满足大众的日常需求,俄罗斯政府实际上是默许了“灰色清关”的存在。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很多中国商品都是通过“包机、包税”等“灰色清关”的途径进入俄市场。针对该问题,中俄两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教育和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并做好治理“灰色清关”的正面宣传,一旦发现“灰色清关”,对于有关责任方要予以严惩。

(二)疏通结算渠道

首先,加大银行本币结算试点,将银行本币结算业务在中俄边境地区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放宽对人民币出入境数量的限制。其次,中俄双方商业银行应同时开立卢布和人民币双币种结算账户,使资金结算直接通过本币就可以完成,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本币结算。各外汇指定银行总行也应制定人民币与卢布直接汇率,解决双边本币结算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币结算。第三,还要扩大结算范围。随着两国非贸易结算量的不断增加,应将边境旅游团消费、劳务费、服务费用等非贸易结算纳入银行本币结算协定的范畴,完善本币结算的各项功能。从而减少贸易摩擦。

(三)完善信用机制

首先,组建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专业担保服务。为扶持中国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融资,可以由政府出资,资助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或专门建立针对俄方出口的保险基金。

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融资担保领域,积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结构,扩充担保机构资金实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争取开发银行软贷款的资金支持,以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

此外,还可以探索新的以俄市场为目标的担保方式,增加开辟俄市场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国内担保机构以俄市场为目标的业务品种。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借助国际金融担保机构的力量,为国内银行在俄的业务提供担保。

(四)实施品牌战略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些优质的中国企业开始推行以品牌创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始逐步从单纯的对外贸易走向国际营销。根据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规划要求,中国对俄贸易在充分利用现有优势的同时,应逐渐走出单纯贸易模式的束缚,实现向国际市场营销的模式转化。而走品牌道路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让“中国制造”逐渐深入人心,逐渐消除双方贸易中对产品质量的置疑,从而推动中俄贸易的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还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创新,加强市场适应能力,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努力打造一批国际品牌。

(五)贸易结构转型

促进中俄经贸发展,也要加速贸易结构转型。加强科技创新,使双边贸易从垂直向水平方向发展。

在中俄贸易结构中,机电产品的出口份额正在逐年增长,但主要集中在家电、电子、通信、汽车等领域,而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核能、动力设备、采矿设备、加工机床等方面仍具有较强的实力。如果能够通过双边合作,将机电产品贸易与技术转让和投资结合起来,带动联合生产加工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同时,支持鼓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对高科技产品的研发投入,并给予一定税收和其他方面的优惠,以促进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增加经贸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从而加快转变中俄贸易的增长方式,促进两国贸易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赵玉阁,吴颖.当前中俄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9(7).

[2]霍继光.中俄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调研与观察,2007(6).

[3]徐新波.试论中俄经济贸易[J].中俄边贸,200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