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管成斌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目前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然而由于长期受到“重生产、轻流通”传统思想的束缚,我国物流水平不仅低下,而且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现代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因此,如何进行物流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专门人才,对于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差距意义重大。
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物流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专业人才更加缺乏。虽然很多高校开展了物流专业教育,社会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物流资格认证培训,但是教育和培养的水平有限,物流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物流业刚刚发展起来,物流企业多由原来的运输企业转制,或者由生产企业的仓储运输部门改造而来;现有物流人员基本上由原来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等专业人员改变而来,知识结构不适应现代物流要求。因此,尽管在单一的运输、包装等行业内有不少高级人才,但现代综合性物流人才严重匮乏,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即使是通过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学生,由于社会实践不足往往缺乏实践经验。
我国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虽然我国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相关课程,但是大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现象,没有注重对物流人才市场的充分调研,对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实际现状分析不到位、实际需求把握不准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不尽合理,专业师资队伍质量不佳,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高,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
国内目前存在着的体制问题及对物流计算机运用软件开发欠缺而导致的信息得不到快速传递和共享等因素,使物流人才不能很好地展现其才能;用人机制不尽合理而导致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等问题。
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开设时间短,物流专业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许多高等学校的物流教育只是现代物流理论中某一个环节,使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局限。缺乏认真的市场调查研究,对物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选定在哪一个层面上都有一定的盲目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使各类院校物流专业设置缺乏专业细分,教育梯度窄,形成专业教育的一般化,即只开展知识普及型教育,使培养的人才实用性较差,满足不了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对多层面各种专业物流人才的强烈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更新思想,还是按老一套来进行教学:重教学,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这些都使其所培养的物流人才质量大打折扣。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教师是从经济、管理、交通、仓储等专业转行而来的。物流专业知识底子薄,课程建设滞后:物流专业的教材种类不多,高水平的教材更少,大多数教材是低水平的重复;教材更新速度慢,无法反映物流业发展的前沿;课程设置不科学,授课内容和企业实际应用存在差距,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缺少对企业物流管理的案例分析,适用性差;实验室建设投入少、设施少、规模小。
在目前针对在职物流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中,企业为了让员工尽快掌握先进的物流知识,往往请来专业教师给员工讲解,或是鼓励员工参加培训学习。培训机构为了在短期内完成培训任务,大多将有关课程进行层层压缩,加之目前的物流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不少问题,物流培训的实效大打折扣。继续教育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肯定会影响物流人才的质量,严重妨碍到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从物流人才需求领域和需求层次看,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但由于物流业务和技术跨度较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确定培养层次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专业范围进行准确定位。
1.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
物流学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经济学、工程技术科学、管理学、社会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研究范围极广,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应用多学科的成果,综合地解决问题。要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将物流规划、库存策略、配送管理与企业的营销战略结合起来;将供应链战略、规划、设计与企业的采购和生产进行统一;同时,还要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充分考虑物流的影响,使工商管理类学生也能够运用物流管理挖掘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2.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等院校要加大投入,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多媒体教室和仿真物流实验室,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模拟的实战环境,尽可能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和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到著名物流企业现场实习。其次,还要组织国内外专家根据市场需求编写教材,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中国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师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从事物流人才培养的高校应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树师德师风标兵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师德素质;通过自学、进修、听名师讲座等方式丰富物流教学人员的知识结构;通过公开课、课堂观摩、支教等方式提高物流教学人员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1.校企合作
要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必须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限于目前社会缺乏权威的专业培训机构,企业可以尝试与专业院校合作办学,共同培养物流人才。一方面,专业院校可以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同时企业还可以为自身有针对性地培养物流人才。
2.强化在职培训
针对当前中国物流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物流教育的现状,应加快物流职业教育的步伐,建立和完善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提升在职物流人员素质。首先,要根据不同情况设置相应层次物流职业教育;其次,物流在职培训尤其是短期培训的针对性要强;第三,要特别重视培养懂管理、会筹划、善决策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3.引进国外优秀物流人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流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不论是在物流管理、操作,还是在物流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大批优秀的高级物流人才。与之相比,我国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要采取积极措施引进国外优秀物流人才,解决目前我国物流人才所存在的严重问题。
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发展我国的物流业,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的大力支持。在政策性开发方面,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等政策,加快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工作和物流学术的研究、创新,为国内物流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物流人才培训体系,完善物流行业认证制度,完善现有教育体制,加大物流教育投资,规范社会职业培训市场,严格控制教师队伍质量,保证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的质量。
我国物流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发展物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键。目前高等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存在某些缺陷。我们应该顺应现代的物流教育思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锐意进取,努力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加有效的人才输出能力,促进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
[1]周廷操.对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2007(8):124-125.
[2]宫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物流人才[J].经济师,2003(8):93-94.
[3]袁鹤平.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措施[J].中国市场,2007(4):92 -93.
[4]上官绪明.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1(5):27-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