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车明华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加之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不佳,使得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对称,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涉及到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探索如何扩大大学生就业,引导大学生以多种形式就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灵活就业是指在正规形式就业之外的其他就业形式。可定义为: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几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灵活就业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就业者,以及大中型企业雇佣的,在劳动条件、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就业稳定性方面有别于正式职工的各类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人员,包括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小时工、派遣工等。第二类是由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的进一步变革引起的就业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灵活多样就业形式。如目前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非全日制就业、阶段性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产品自销员、保险推销员等。第三类是独立于单位就业之外的就业形式。包括:1.自雇型就业,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2.自主就业,即自由职业者,如律师、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等;3.独立服务型就业,如家庭小时工、街头小贩和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
劳动保障部预计,在未来10~15年,灵活就业将成为我国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比例也在迅速增长,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对7761名2009届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进行的实名网络调查显示,创业成为大学生的首选,21.6%的受访者选择自主创业。而在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同类调查中,这一比例仅为6.3%。大学生在就业形式上的这种转变,对整个社会和大学生本身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过于看重“铁饭碗”,而选择灵活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而且对形成新的就业格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大学生选择小时工、派遣工、短期工、兼职工等就业方式,能最大限度结合个人兴趣特长来工作,可以灵活掌握时间,以便有时间和精力为自己进一步充电,而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个性张扬,喜欢不受约束、较为自由或是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方式,灵活就业成为这些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与梦想的全新选择;再次,对于选择创业这一灵活就业形式的大学生而言,在创业过程中,他们亲力亲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工作中感受着无限乐趣,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后,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可以推动国家就业体制改革,为灵活就业大军增添高素质人才,促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使得灵活就业形式更加成熟完善,给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保障,使得灵活就业市场更加繁荣,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就业观是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对就业目的和意义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这一就业主体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空间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包括了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标准、就业意义等相对稳定的理念和态度。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可以使大学生对就业有更深的认识进而作出更加灵活多样的选择。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形成积极就业观的根本。大学生必须认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奉献与索取的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期望的矛盾、渴望独立与习惯依赖的矛盾等,在此基础上冷静客观地了解和分析就业环境,看清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对人才要求发生的相应变化。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理,才能不盲目从众、攀比和过分依赖,从而面对现实地接受除“铁饭碗”以外的其他就业形式。
家庭的支持是大学生形成积极就业观的源泉。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子女性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和熏陶,将影响到其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父母亲人的就业愿望会对大学生的就业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父母望子成龙导致就业期望值过高,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在大学毕业后出人头地,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导致很多家长把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作为自己子女就业的惟一选择并将之灌输给子女,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因此,作为父母也要与时俱进,认清国情,从实际出发鼓励孩子在就业问题上考虑多种选择,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就业途径。
高校的就业观教育是大学生形成积极就业观的保障。高校可以将就业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就业观教育为起点,深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学习观的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消除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包含很多类型,如社会调查、勤工助学、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和见习、公益劳动、社会考察、社会宣传活动、科技服务、三下乡服务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有助于确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虽然大学生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专业,但要想真正发现自己在某一领域的兴趣和能力,并以此作为自己要从事的事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与时俱进,直接与现实发生关联,接触社会的文化模式、伦理规范、价值准则,乃至现实中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等,在广泛参与社会的实践中,通过感性思维获得经验认识和生活体验,进而在社会教育机制的引导下,在实际锻炼中,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行业,认识各式各样的人,使得他们可以有机会尝试并筛选出自己喜欢的职业或想要成为的某类人,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社会实践还使大学生的眼界放宽,思想更先进,进而摆脱从前父母灌输的就业观念,通过亲身经历重塑自己的就业观。这些都使得大学生能够更深刻、全面、现实地面对自己的就业,从而做出更具灵活性的选择。
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可以考虑在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成长上给予税收、融资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扶持。在税收方面,制定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简化各种登记注册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废除不合理收费项目等。在融资方面,政府部门应积极为银行向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搭建桥梁,提供贴息和担保服务,并为双方搭建信息平台;通过各级政府建立面向毕业大学生的创业基金,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改变以正规就业人员为社会保障主要实施对象的观念,对灵活就业人员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尽快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逐步将全社会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建立起适应灵活就业发展的灵活社会保障体系。根据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关系不固定、收入不固定、工作时间不固定、岗位不固定等特点,应建立覆盖面广、机制灵活、管理到位的社会保障制度。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保证灵活就业这一用工形式作为劳动就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健康发展。在鼓励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的同时,要在劳动合同、就业期限、工资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职业培训、劳动安全卫生、解雇限制等方面,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1]李兰色.灵活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J].经济论坛,2004(23):16 -17.
[2]骆剑琴.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理论与当代,2005(3):17 -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