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现代物流业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时间:2024-04-25

徐黑妹 周启良

(1.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2.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

现代物流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其功能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也在不断延伸,因此现代物流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国际贸易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对促进国际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发展很快、规模很大的一个物流领域,国际物流是伴随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它国际交流所产生的。国际物流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

(一)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这种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国际物流实质上就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部分,是为国际贸易服务的。因此,国际贸易的存在是国际物流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也就没有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因而作为国际贸易工具和桥梁的国际物流也就不复存在。据世贸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长14.5%,是全球GDP增速3.6%的4倍之多,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明显,对全球经济复苏功不可没。而全球国际贸易的货物流程,90%是由海上运输来完成的。随着国际贸易高速增长,物流规模急剧扩大,使得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物流不断完善。

(二)高效的国际物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作为国际货物价值链的基本环节,国际物流不仅是国际商务活动得以实现的保证,而且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价值增值,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第三利润源泉”。国际物流成本是国际贸易交易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弱化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加剧,高效的国际物流是降低贸易成本,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的支持,如果国际物流的发展滞后于国际贸易发展,将会大大阻碍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一说起“物流”,人们就想到货物运输,有时甚至误认为“物流”就是“货运”。20世纪70年代末,“物流”作为一个新概念开始传入我国。到90年代后半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推动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现代物流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中规定:“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据统计,1991—2009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1%。现代物流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物流投入,物流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第三方物流蓬勃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国内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和商业企业配送中心渐消除,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作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在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相关的物流制度和政策法规不健全

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的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商务、交通、海关、质检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然而各个部门往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达到协调一致。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来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的行为,为物流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我国现行的物流方面的政策法规对于传统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不少政策层面的制约因素,如:物流政策缺乏系统性、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等。因此物流政策急需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加以完善。

(二)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薄弱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总体规模仍然很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标准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应用器具标准不配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物流专业化程度低,许多企业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三)区域物流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东部地区的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物流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物流产业提供了需求基础,该地区较为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又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利保障。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之间,中部地区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中部地区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也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现代农业物流、高效散装货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消费物流的需求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西部大开发也给物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西部经济和物流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四)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物流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多个环节组成。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尤其对一线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但目前物流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有些操作人员就是从搬运工、装卸工、仓库管理员而来,还有一些就是农民工。这些人员很少接受过规范的物流操作培训,大部分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操作原理、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

三、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较为缓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措施,例如: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改善贸易融资环境等。在稳定外需的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鼓励增加进口。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5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进口总额为13948.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7%。2011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40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7.4%。

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发展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影响外贸平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原材料价格、职工工资持续大幅上涨,将不同程度挤占企业利润,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增大。物流成本是外贸交易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四、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对策

(一)创造现代物流良好的发展环境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要实现其高效、快速、稳定发展,既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也离不开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要从现代物流发展的整体高度以及复合经济所需要的经济运行协调的高度出发,打破部门分割,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和国际多式联运系统,制定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调节各类市场主体,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首先,必须认识到物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把物流仅仅局限于储运根本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对物流社会化的需要。其次,发展现代物流也必须具备核心能力,应从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核心能力。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同时对工商登记、税收征管制度等进行必要的调整,鼓励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

(二)协调发展区域物流

现代物流业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巨大。区域物流是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的,大力发展区域物流,能对本地区经济繁荣发展起到极大的支撑作用,同时区域物流的发展会更加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由于我国地区间的物流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可以利用各地区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东部地区应充分发挥空运、海运优势,以及先进的物流业管理理念与技术装备;西部地区与多个国家相接,正处于整个欧亚大陆中心,是连接海岸与内陆地区的桥梁,所以西部地区应发挥口岸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中部地区要加强长江航运以及公路、铁路建设,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纽带作用。

(三)加快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人才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国际物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解决我国国际物流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是采取多元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在物流行业中推行物流师、采购师证书教育与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针对物流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全国的物流师资格认证考试也应运而生。国家每年将举行4次考试,分别是在3月、5月、10月和11月进行。二是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企业自我培养三个层面全面展开物流人才培养。根据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不同,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人才。

(四)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进程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物流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物流信息基础建设、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是物流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信息系统所储存的信息,必须具有易得性、灵活性,信息系统必须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将众多的以书面为基础的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并向信息需求方提供简易、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

做好物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物流服务的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速度、效率至关重要。物流服务标准化,要求在运输工具、包装、装卸、仓储、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统一标准,以达到物流效率的最大化。相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在10%左右,而我国的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一倍左右。对比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了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称合同制物流。“第三方”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物流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质量和竞争力。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应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促进、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并从宏观方面入手,做好总体的物流规划,以达到物流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最优化,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应加大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力度,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增值服务设施、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立体仓库等现代物流系统。

[1]林青.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9):94-95.

[2]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10):28-31.

[3]戎梅.物流与国际贸易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22-23.

[4]杨琳琳,姚眺.物流产业发展对北部湾经济区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8(30):107-1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