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任福真 马海斌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沈阳 110870)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的蔓延,区域间经济合作遇见了空前的阻力,各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大幅度下降。尽管中国在防控战“疫”中做出快速反应,国内疫情得到缓解,复工复产稳步进行,但国际疫情并未达到理想的防控状态,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严重受阻。危机与机遇并存,受疫情影响“RECP”协议提速达成,该协议的达成为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协议的重要参与和支持者,“RECP”协议的签订为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为中国贸易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辽宁省作为面向东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应抓住此次合作的机遇,利用自己独特的交通运输、联通优势,政策支持、自贸优势,装备制造、能源优势,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以良好的形象向东北亚各国展现出中国合作共赢的态度。这有利于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贸易合作是经济合作的主要表现,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现状如表1所示。其中,朝鲜、蒙古国经济体量小,相关的海关统计数据难以搜集,因此主要考虑辽宁省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往来。根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与东北亚各国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比在1/3左右,出口占比正在逐步上升。其中辽宁省与日本贸易总额占比最大,说明辽宁省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最为频繁,且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为贸易顺差。其次为韩国,辽宁省与韩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比超过10%,说明与韩国间的贸易往来较为频繁,且进出口占比相差不大,贸易基本持平。辽宁省与俄罗斯贸易之间的贸易往来最小。三者的差异可能受到地域环境、经济体制和开放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表1 辽宁省与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海关进出口总额 单位:%
辽宁省作为面向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窗口,占地面积为14.86万平方千米,南临黄海和渤海,联通中国大陆内地城市,与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朝鲜相邻,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其中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盘锦、葫芦岛六市构成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具有优良港址38处,大、小港湾40余个,形成了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要港口的联动发展格局,其海洋运输方便,且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俄罗斯、蒙古国进行经贸往来,具有面向东北亚各国进行国际间经贸往来的海陆运输优势。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辽宁省港口累计货物吞吐量达86124万吨,辽宁港口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促进辽宁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板。由于内陆各省份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往往需要借助辽宁海陆运输分发到东北亚各国,因此从联通运输的角度来看,辽宁省作为面向东北亚的重要窗口,是内陆各地区与东北亚往来的桥梁,因此需要不断加强与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助力贸易发展,将我国各行业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工业支撑。作为沿海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窗口,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对辽宁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工业逐渐形成规模,供给盈余、产能过剩且无法短时间转移,导致经济增长接连受挫。为摆除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一带一路”倡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开放驱动战略实施方案》等政策,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开拓海外新市场、寻找经济效益最优化等方面做出重大布局。2017年辽宁省响应政策号召,在省内建设范围119.89平方千米,涵盖三个片区(大连片区、沈阳片区、营口片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并力争将自贸试验区打造为提升辽宁省对外开放的新引擎,这有利于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升级转变,顺应国际经济趋势打造新经济增长极。因此,从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角度来看,中央和地方对辽宁的经济回归寄予厚望,在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与发展势头下,面向东北亚地区积极合作的“桥头堡”效应初步形成,辽宁省参与区域间经济合作的程度逐渐提高,此时需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合作,以确保政策实施的效果。
辽宁省有许多大型企业,在钢铁、装备制造、冶金方面有着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在吸引外资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门类齐全的装备制造业形成了规模经济,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要素禀赋优势,与东北亚各国间的有很强的互补性。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辽宁省全年进出口总额为7255.1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为3129.8亿元、进口总额为4125.3亿元,与2018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但其对韩国出口额为344.7亿元,同比增长9.4%,对俄罗斯出口额为79.0亿元,同比增长9.2%。由此可见,辽宁省与东北亚主要国家的贸易往来整体上升。因此,深化东北亚经贸交流与合作共赢,把握“RECP”协议签署后所带来的机遇,能有效促进辽宁省过剩产能对外转移,同时也满足了各国贸易往来中对中国贸易及服务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了贸易合作与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从而有利于早日形成东北亚区域经济大循环的局面。
贸易的发展与物流的发展相辅相成,RECP协议签署后,辽宁省与东北亚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将会逐渐加强,因此创新跨境物流运输模式对未来对外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跨境运输主要涉及国内、国际及目的国运输,在运输途中面临各个环节的检查、审批等程序,且物理距离、不同国家检验标准的差异、物流体系不健全等因素,进一步加重了跨境运输的困难性。辽宁省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积极促进海外仓的构建,采取多种模式促进跨境物流的发展,但创新不够突出,在新的合作机遇下,辽宁省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交通运输、联通优势,构建区域化“四位一体”的立体式交通网络体系,使交通便利成为生产要素快速流动的基础保证,在东北亚地区形成“四港”快捷联动发展新模式,即由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组成时空相匹配下的线下与线上的要素和信息流动完整体系。辽宁省应快速落实海关相关政策、简化出口手续程序,并将物联网思维方式运用在跨境物流运输建设,不断创新跨境物流运输模式,加强跨境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国际物流业务水平,这有利于消除跨境物流运输与各国对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障碍,创新物流运输发展模式,提高物流运送速度,最大程度上降低运送成本、优化相关运输程序、提高跨境运输效率,满足跨境贸易的相关运输需求,为提升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增添助力。
中央推行自贸试验区为我国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自贸试验区成为了中国深化金融改革、促进跨境资本流动、创新区域间合作等方面的新引擎。根据商务部统计结果显示,自贸区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对外经贸合作均受到巨大冲击,此时中国自贸试验区的优势进一步显现,辽宁省自贸试验区自挂牌运行以来,出色完成了国家赋予的特色任务,辽宁省自贸试验区所得财税收入呈倍数增长。2019年财税增长近3倍,国内外进出口总额扩大近2倍,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增长3倍,自贸试验区总规模效应不断增大,引进了大量金融机构的参与,区域间经济合作项目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给辽宁省的经济和发展输入了新的血液。在国际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要顺应国际潮流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加强辽宁省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间的守望相助,同时要借鉴国内外其他自贸区的发展模式优点,结合自贸试验区实际发展情况取长补短,不断推进自贸区的改革与创新,尽快建立并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激发自贸区的活力与优势,更好地面向东北亚实施对外开放,寻找更多的贸易伙伴。
辽宁省装备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对此应充分利用装备产业优势,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重塑产业优势。首先,在新形势下,政府应以市场为主体,构建并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相互流动,借助数字经济大发展机遇,加快自身角色转型升级,向智能化高端化领域进军,抢占内循环上游先机,从而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突破→新型材料加工与合成→加强零部件性能→完善整机一体化→系统集成功能化”的全链条培育机制,并以此向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攀升,竭力摆脱对国外技术和零部件的依赖。另外,要打通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各个环节,激发多方合作的积极性,不断让科技渗透产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牵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次,搭建科技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相关信息交流共享,实现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再次,人才资源作为科技产业持续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要联合相关部门设立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总之,要协同各个方面实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提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辽宁省整体竞争力,重塑产业优势。
本文基于辽宁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结合“RECP”协议的签署机遇,得出深化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明显。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RECP”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东北亚地区形成以中日韩三国为主经济体的市场,并进行多方贸易往来。随着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对跨境物流的服务水平和运输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因此需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跨境物流运输模式,为辽宁省参与更大的国际贸易市场打造坚实基础。从辽宁省自身的经济发展来看,要引进高端人才促进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把握经济合作机遇,促进自身经济结构的转移升级、补齐发展短板,同时应助力东北振兴与以“双循环”为经济政策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总之,辽宁省要站在国际角度,将自身发展融入东北亚地区发展之中,不断深化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要以政府为主导分别从物流、自贸试验区建设、科技融合发展等基础建设方面落实相关政策,早日实现国际化标准,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