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X”智能财税证书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时间:2024-04-25

文/童 莹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借鉴国际职业教育普遍做法,把职业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进行“书证”融合。2019年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要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9 年 7 月 23 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参考标准,其中由中联集团组织开发的“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证书作为第一批财经类专业的“X”证书,将财务与税务进行深度融合,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1+X”智能财税等级证书立足于会计改革发展趋势,帮助高校完成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转型。

一、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现状

通过对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目前学院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学时分配和专业课程占比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学时分配表

从课程结构看,目前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占比73.31%,较为合理,不需调整。在专业课程结构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分别占比17%、28%、19%和36%。对此,应适当调整专业实践课程,相应压缩其他三类课程的比例,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急需加强,会计岗位工作已逐步从电算化过渡为信息化,然而目前很大一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实践形式依然为手工账务处理,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的训练应当作为实践入门集中在《基础会计实训》课程完成,之后的专业实践课程应全部实现利用目前市场常用的各类财务软件进行实践。从课程结构可以看出,整体缺乏人工智能会计方面的课程。

此外,目前的课程设置也并不符合现代会计岗位群,从“1+X”智能财税证书来看,内容具体分为三部分,即社会共享代理实务、社会共享外包服务和社会共享企业管家。立足于中小企业的财务代理和大型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构建,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融入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内容,结合财务与税务,体现信息化技能,并增加数字化经济、大数据理念、财务共享知识,深化“1+X”智能财税复合型智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把握更多、更好的就业与择业机会,培养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财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会计制度日趋 完善,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大智移云的”时代背景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财务工作的模式组织、资源配置、工作流程也进行了优化重构。当前会计教育在本专科、中专、高职等各种类型中的教育领域里都有会计专业的一席之地,但会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会计人员数量过多,呈现出基础会计从业人员较多、高水平会计人才缺乏的局面。会计行业是对实践性和技术性要求都很高的行业,要求工作人员既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税法、金融、财政、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在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有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会计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

(一)职业素质要求方面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不应仅是所学专业本身,要更多给予学生个性化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扩大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社会公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责任意识非常看重,所以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选取现实中关于财务会计的案例,发掘其中蕴含的职业道德,以案例说法,将职业道德渗透到知识中。

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加强“书证”融通,引导学生强化职业技能,增加职业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强化“X”证书的培训,建立学习意识与思维。对考核通过的学生,申请智能财税等级证书。

(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和课时。多开展企业真实环境模拟,利用校企合作优势,让学生真正接触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此外,由于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会计实务也从单个软件的应用发展到各种平台的应用,更需要学生掌握相关方面的内容,所以在会计理论课程中新增对各种数据的抓取、挖掘方面的学习内容和课程,在会计实践课程中新增财务共享平台与云平台方面的实训内容,真正与会计实务工作接轨,以适应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需要。

增加互联网方面的课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化应用能力,为了顺应时代需要,要成为会计信息化人才,就应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一些互联网方面的课程,如企业风险和战略规划、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统计学等课程,并且要提高学生计算机及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鉴别挖掘、数据分析、将大数据与财务会计理论实务进行融合和创新等参与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以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融合智能财税课程,构建智能财税思维。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智能财税得以实现,将智能财税技能证书考核要求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智能化、财务共享化。对“1+X”智能财税证书的考核要求进行剖析,一方面体现的是智能,也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所以要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通过信息化构建财务信息的共享,以税务发票为源头,从发票开具到财务处理再到纳税申报,实现全流程的融合。另一方面是财务共享,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要改变原有传统会计作业思维,熟悉新兴业态、新型经济,强化大局意识,从传统核算基础工作中提升管理的会计思维。

(三)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从培养核算型会计人员向管理型会计人员转变。现今大数据化处理、财务共享中心、智能机器人中心越来越普及,为财务自动化流程提供了解决方案,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带来效率的提升,帮助财务人员完成大量重复规则化的工作,财务工作的智能化给财务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会计人员将从会计凭证的整理、财务系统软件的操作、执行业务记账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生成等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未来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对数据收集、整理、鉴别挖掘、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将大数据与财务会计理论实务进行融合和创新等参与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因此,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从培养核算型会计人员向管理型会计人员转变,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强调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会计专业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参与企业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在设置课程教学体系时应与企业进行充分的合作,充分了解会计实务界对会计人员所掌握知识体系的要求,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根据现阶段和将来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进行整体设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会计实践环节。由于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会计实务也从单个软件的应用发展到各种平台的应用,更需要学生掌握相关方面的内容,所以在会计理论课程中应新增对各种数据的抓取、挖掘方面的学习内容和课程,在会计实践课程中新增财务共享平台与云平台方面的实训内容,真正与会计实务工作接轨,以适应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