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赵国营
【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国有企业面临着重重危机,也有着前所未见的机遇,为保证高质量发展,必须展开变革,而寻求适合自身的转型路径是当前首要的任务。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转型;路径
从AD-As模型分析角度来看,经济能够保持长期快速增长来自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动因。而现实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只是极偶然现象,我国长期以来采用刺激需求的方法来发展经济,从供给侧来看,人口数量和素质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力有效转移共同增加了有效供给,而由于供给水平相应提高,所以这种方法长期有效。在2011年之后由于供给水平增长速度放缓,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刺激需求的手段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必须调整手段,实行必要的供给侧结柯l生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给传统国企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我国处于“三期叠加”状态下的“新常态”,其特征是“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一直以来,供给方面的因素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增长的重要因素,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一)有些行业或产业可能要重新洗牌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三去一降一补”,支持国资国企做强做大,但并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要做大,有些行业要压减产能,对钢铁、建材、有色、煤炭等行业要分业施策,一些落后产能与僵尸企业,必须清理退出,在推进资源深度整合的过程中,加快去杠杆去产能,所以很多传统国有企业要面临严竣的考验。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旧动能面临被淘汰
我们原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劳动力发展低端和中低端产业,一般性投资、出口和资源投入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这就是“旧动能”。而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进入了“新常态”,再依赖“旧动能”获得增长和发展,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因为资源总量会递减,劳动力成本在提高,一般性投资回报率也在递减,一些低技术含量产业在向资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
(三)当前阶段下,国际国内还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
国际方面,西方国家主权债务然机有可能恶化,甚至有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纠纷严重干扰着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国内方面,除了产业结构不合理之外,物价上涨、分配不公、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也严重困扰着传统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传统国企变革和转型的路径建议
现阶段推动传统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就必须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坚持推进国有企业创新驱动,促使国有企业发展新动能的不断释放。
(一)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过渡或与之开展有机结合
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创新,传统国企是能够转型成为在国际资源配置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诸如高端制造、网络经济、生物经济、绿色低碳经济、数字创意经济等等。据统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10%,计划2020年将达到15%,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将成为世界战略性新興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并不是凭空而起,往往以一定的传统产业为基础。要发展成为在全球行业发展中起引领作用的企业、在全球产业发展中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企业,传统老国企完全可以通过产业重组、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快速成长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力军。
(二)以扬长补短为目标,积极参与兼并重组
传统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开展兼并重组,以实现优化产业布局,减少同业竞争的目标。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和企业发展质量,因为国有资本结构加快优化,可以进一步激发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混合所有制是整合了不同所有制的优势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全新机制的所有制模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混改试点已开始发挥“以点促面”的作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具备了战略性展开的基础,这并不是一种过渡性措施或短期性政策,是顺应趋势的主动改革,是新常态下积极推动的必然结果。“混改”是对股权性质、股权结构的改革,“混改”最终目的是给国企带来活力,提高竞争力,属于企业顶层设计,除此之外还需底层设计,底层设计即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变革,同样也要符合市场化要求,只有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同时进行,相互作用,国企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三)利用“一带一路”,选择更合适的国际产能合作路径,化解过剩危机
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等企业可以以“一带一路”沿线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国家为重点,有力有序推动过剩产能走出去。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融入全球产业链,结合项目建设,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选进设备、技术、设计、工程建设、标准、服务等全产业链输出,提高国际经营能力。“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和地区,共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新兴市场。充分利用相关国家的资源禀赋,利用相对优势进行垂直产业链分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目前来看,国有企业普遍要增强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的市场信息功能,增强对国内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产业情报搜集、分析、研判工作,为走出去和优化产业链条提供及时和精准的参考,在国际和地区间推动原材料、设计、生产、营销、合作各环节的优化组合,为新产品尽快占领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四)合理排除企业内外部不必要成本,通过强化财务杠杆约束,实现降负债的目标
对于传统国企来说,降成本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生产要素成本等都是可调整的主要目标。例如通过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协同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还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债务总水平,即降低总负债,缩小分子,或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混改,大做国企资产规模,降低国企杠杆率,即做大总资产,扩大分母,降低企业的负债水平。
(五)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通过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避免“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
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机构职能,权力有效制衡,真正建立起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证“三会”构成合理、权宜适宜、程序规范,才能有效制衡和运转高效。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和完善权力分立、有效制衡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