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南省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4-04-25

李娇

【摘要】本文根据湖南省2002-2016年度城镇化和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二者相互促进,即城镇化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也能够带动城镇化的发展。但是城镇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具有时问滞后效应,滞后期一般为4-5年。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壁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提高城镇化的同时,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化;vAR

一、引言

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扩大内需,还能够带动生产要素的集聚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提升湖南省的整体经济水平。城镇化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因此,探索城镇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于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实证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刘易斯(1954)第一次比较明确的提出城镇化能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理论”,罗斯托(1990)首次从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来分析各阶段的消费需求,认为城镇化的发展会带来高投资和高消费,但是他并没有对城镇化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克鲁格曼(1995)指出,城镇能够带来聚集效应,但是并未就城镇化对消费的影响到底多大做出更多的解释。国内学者蔡畴(1999)指出消费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并认为在城市化率较低的情形下,通过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来促使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长期可行性。曾令华(2001)认为城镇化的发展是持续推动消费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樊纲和王小鲁(2004)通过建立消费条件模型探究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表明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仅次于收入。张书云、周凌瑶(2010)通过vAR模型实证表明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相互促进作用。王希文(2013)从消费环境、消费观念、消费市场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刘小舟(2017)通过协整分析论证了城镇化发展在长期内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

目前学者们对城镇化和消费之间的影响研究主要是从全国层面来进行探讨,本文将从一个更加微观的视角,即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实证的方法来说明城镇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本,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湖南省城镇化及农村居民消费分析

(一)城镇化发展现状

我们通常采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城镇化率。从图1可以看到,2016年湖南省的城镇化率达到54.62%低于全国水平57.35%,从长期来看,湖南省城镇化率与全国的城镇化率的增长趋势趋同,但是湖南省的城镇化率一直以来都低于全国水平,并且与我省设定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还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我省的城镇化率,缩小与全国水平的差距。

(二)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从2002年的人均支出2068.07元增长到2016年的10629.94元,增长了4倍多:而城市的消费支出由2002年的5574.7元增加到2016年的21419.99元,增长了2.8倍,农村居民消费增速要远远陕于城镇居民: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由2002年的3 506元增加到2016年的10790.05元,这都表明农村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三、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与变量

本文以2002-2012年为样本期,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镇化率(uR);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消费支出以2002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同时对上述两个变量分别取对数以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表示为LuR,LPc。根据散点图和时序图的结果我们知道两个变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城镇化率的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也不断增长,同时从长期来看二者具有相同的变动趋势。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备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采用AD F单位根检验法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l所示,原序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通过检验,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单位根检验,即原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

(三)VAR稳定性检验

由于本文样本数据过少,因此本文设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即本文建立的模型为vAR(2)。从图2可以看到,特征根都落在单位圆内即vAR(2)模型是稳定的,模型的稳定性保证了脉冲响应分析的有效性。

(四)VAR模型参数估计

根据上述的检验结果可知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且最优滞后阶数为2,满足vAR模型建立的条件,因此本文利用Eview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化vAR模型的参数进行OLs估计,得到如下方程式:

(五)脉冲响应分析

本文采用chokskv分解方法得到正交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即可以单独考虑各个变量的冲击对其他变量的影響。所得到的脉冲响应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和城镇化率的变化,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左上角的图为农村居民消费对自身冲击的响应,即受到来自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影响时,第一期自身的增长率为0.07%,第四期下降为0.06%,最后稳定在0.04%左右。右上角的图为农村居民消费对于城镇化率变动的反应,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第一期为0,然后第二期至五期下降为负值,第六期开始由负转正,最终城镇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为正但影响比较小。原因可能是城镇化初期农村居民固守传统消费观念很难迅速融入城市生活:且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很难找到较高收入的工作,收入增加有限,支出减少,所以在城镇化初期对于农民消费的影响不增反而为负面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当农村居民逐渐适应了城市的生活,受到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的影响,城镇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向影响开始凸显,最后逐渐稳定在0.02%左右,所以还说明城镇化对于居民消费增加是有一个时间滞后期,一般为4-5年左右。左下角的图为城镇化率对来自农村居民消费变动的反应函数图,农村居民消费变动变动1%时带来的城镇化的影响为0.003%,第二期下降为接近于0,然后逐步上升稳定在0.01%左右,这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右下角的图为城镇化率受到来自自身冲击的影响的反应,第一期的影响比较大,然后下降为负值,最后逐渐稳定在O值以上。

(六)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程度,进而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方差分解就是给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表3的数据结果表明,城镇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第一期为0,之后的影响也稳定在2左右,这表明城镇化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时,城镇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的影响是有限的。

表4的数据结果表明,城镇化的预测误差前期主要来自自身,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前2期对于城镇化的影响比较小,后期逐渐增加,在第5期就超过了50%,最后高达80%以上,这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对于城镇化率无论是短期和长期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结果,从长期来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二者相互促进,但是城镇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具有时间滞后效应,滞后期一般为4-5年。由于目前我省处于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阶段,城镇化率的提升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注重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的质量提升。另外,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对于城镇化的影响比较大,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是提高城镇化率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提高我省的城镇化水平,政府应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动收入。由于农村居民自身素质较低,进入城市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工资收入相对较低,限制了消费能力的提高。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对农民工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竞争力,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农村居民自身也应该重视教育的投入,提高自身的价值。

其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壁垒。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居民进城工作也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待遇,因此达到一定年纪后将会出现返乡潮。虽然人口的回流能够带来巨大的农村消费需求,但是由于农村并不具备完善的消费供给,因此会出现供需缺口,抑制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所以说实施户籍制度的改革能够有效增加人口的流动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次,加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消费环境。政府应该合理规划农村的商业设施,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对于商品质量的把控,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优质的消费环境。同时,政府应该注重完善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既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加,也促进农产品利用电商渠道走出去,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费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会根据其一生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能够增强农村居民对未来消费的信心,形成稳定的未来消费预期,有助于促进农村消费的增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