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刍议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4-04-25

李小娟 陈 晨 许杰慧

党在十八大中曾明确指出实行科技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新发展道路。为进一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在2010—2020年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也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通过规划可以看出,培养创新人才既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也首次于2012年在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提及,为此,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上世纪90年代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自身不断发展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于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依托,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及能力的培养。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者,更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贯彻者,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意识,就必须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反哺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基于此,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就尤为必要。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水平、提高就业质量和层次等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创新创业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是检测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主要手段,又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乃至国民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挑战。

(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上世纪末以来,由于各个大学的不断扩招,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不断创历史新高。但与此相比,国家的就业岗位并没有同比发生变化,因此形成的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但给高校带来很大的压力,更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地,甚至造成老百姓的普遍误解,导致上大学无用论的盛行。为此,大学必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毕业时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灌输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为其创业就业奠定基础。通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既可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又能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凡是可能影响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因素都要尽可能考虑进去,综合衡量各个考核指标,对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进行总体评价,防止以偏概全,评价考核指标不充分、不全面,影响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的积极性。但全面性原则并不是要求事无巨细,而是在设立指标时要抓事物的主要方面,考核指标要全面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要考虑到,要避免评价指标过于琐碎,不具有实用性。

(二)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亦称客观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切忌主观性和盲目性,更不应该追求华而不实,使评价指标失去意义。可靠性原则讲究实事求是,不应为追求单纯的评价而去评价,使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导致评价结果不科学、不公允。此外,可靠性原则还要求各项评价指标的内涵界定要清晰、明确,各项评价指标不能交叉和重复。

(三)可比性原则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针对不同的高校,相关部门应设定统一的评价标准;针对同一高校不同的老师和课程,应设定相同的评价指标,这样既可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用性,又满足横比要求,使评价指标具备较强的可比性。通过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可以更好的衡量高校与高校、教师与教师之间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差距,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及时改正自身的缺点,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教学技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四)简洁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在满足全面性原则的同时,还要兼顾简洁性原则,即指标的设计既要做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确,又要避免冗长、繁琐、表述模糊不清等,不具有可操作性,失去价值和意义。简洁性原则还要求指标在设计上要突出重点,体现重要性,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三、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要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再此基础上,还需兼顾各种原则,才能构建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高校、教师及学生三个维度入手,构建了一套多角度、分层次、全方位的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每一个层次中,又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考核,使评价指标尽量做到科学、全面、实用、可行。具体评价标准和内容如表1所示。

表1: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语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担负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作为高校的教师,更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纠正认识偏差,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主动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此推动整个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在评价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时,可供选择的指标和方式有很多,但无论如何选择,都要与高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忌千篇一律,不加选择地加以使用,使评价指标失去本来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