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吴正英
成本会计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其他课程相比成本会计课程有下列几个特点:
课程中的每个章节内容前后关联性强。教材内容也是按产品成本核算的前后顺序编排,首先介绍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和生产损失的核算,然后介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介绍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最后是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成本会计教材内容前后章节内容融会贯通,知识结构系统性强。上述任何一个环节的内容未掌握好,就很难正确计算出产品成本。成本会计的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各环节的内容,并能加以灵活运用,否则将无法胜任成本会计工作,不能为企业提供有用的成本核算信息。
成本会计课程本身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强调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处理企业所发生的有关成本费用的经济事项,强调理论能学以致用。成本会计岗位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中一个重要的会计岗位。成本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对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并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除了履行上述成本核算职能外,还要履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职能。此外,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前,还要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财务制度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成本核算原理、核算方法及成本分析等内容有一个较好的认知。因此,它是一项实务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成本会计课程的这一特点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一是方法多,如制造费用有四种分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有七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等。二是公式多,如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等,每一种费用的分配都涉及若干种公式,如计算分配标准的公式,计算分配率的公式,计算分配结果的公式等。三是表格多,如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等都要在费用分配表中完成,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需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完成。学生容易被众多的方法、公式、表格混淆思维,产生畏惧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表现的特征主要为: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学习的习惯未形成、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和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不能较好联系等方面。这些特征导致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充分认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此外,不少学生往往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不扎实,不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中的要素消耗项目,缺乏“系统”的观念,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中遇到相关的会计计算与处理就不知从何下手。如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区分不清,对各项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似懂非懂,对平行结转与逐步结转理解不透,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模棱两可等,因而十分害怕学习成本会计,畏惧意识较强,学习兴趣不高。
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近年来高职类院校都在强调成本会计的实际操作性,如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进,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在理论教学中,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二是实训书为实训的主要介质(而非真正的实践场所),使学生只能接触书上的表格而不是实践中才会有的各种凭证,表格等,从而使学生不能了解实际工作中成本会计的真实情况。
师资素质的高低对教学质量好坏有着重大的影响。成本会计是一门系统性强、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要熟悉企业各方面情况。而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成本会计教师虽学历都较高,但教学师资的层次、水平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相差较远。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基础不错,但实践功底较差,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组织特点以及管理要求都不太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此外,“双师型”教师大部分都是应试型的双师,即通过参加考试取得经济师或会计师等资格,是讲师和会计师的叠加或是讲师和经济师的叠加,而并非是来自工业企业的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他们依旧不精通企业会计实务操作程序。
对于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采用期末卷面闭卷笔试的方式,并以这次考试成绩作为判断学生的学习好坏的主要标准,注重结果的考核而轻视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与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不相适应。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从教学目的上看,该课程要求学生首先掌握从要素费用消耗到产品成本精确计算的全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具体体现于大量相互联系的表格当中,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整体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终将影响产品成本数据的真实性。所以仅仅通过期末卷面问答,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掌握水平,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一课对能否让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至关重要。在第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短片或P P T设置的情境,如播放企业产品加工过程的录像或者幻灯片,让学生先直观地了解企业真实的产品生产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为什么要学习成本会计” “什么是成本会计”“怎样做好成本会计工作”这些成本会计教学中最核心本质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 应从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型转变,多种方法灵活运用,实现成本会计教学形式和效果的高度统一,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理论教学中可以运用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模拟教学、演示教学、图示教学等方法,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成本会计的实训应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成本会计书面实训,侧重各章节知识点的熟悉,可以通过平时的理论讲解,分章节穿插进行。第二个环节是成本会计岗位实训,利用真实的经济事项和数据,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仿真成本核算,并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完成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使学生完整认识成本会计岗位的全貌。第三个环节是会计综合实训,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成本会计在整个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容。第四个环节是实习单位成本会计岗位实训,高职院校应组织学生前往实习单位,对实习单位的成本会计岗位先见习甚至安排学生进行行实习。经过四个环节的成本会计实践,使学生在掌握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成本会计的实践操作能力。
成本会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一普遍现象,高职院校可从下列几方面入手,积累教师的实践经验。一是可让年轻教师利用一段时间到企业带薪锻炼,让其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过程、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等。二是在不影响教师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成立科研攻关小组,为企业出谋划策在帮助企业解决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相应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并获得一定实践经验。三是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兼职,以便增强教师的阅历,锻炼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会计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总之,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会计实践水平的途径,建立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着重于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根据课程特点与目标,应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形成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注重期末理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在命题中转变传统考试管理,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观念,通过多种题型考核学生的成本核算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把平时会计实训的成绩作为技能考核成绩,这样能够约束学生重视实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后,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教学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
上述内容为笔者对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作为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成本会计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在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要加以改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富生,黎来芳.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曾馨瑢,段雪梅.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09(5).
[3]李玲.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进与教学思路探析[J].商业文化,2012(10).
[4]邹志艳.高职成本会计教学问题剖析与改革途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2(6下).
[5]葛杰.也谈交互分配法下辅助生产车间实际费用的确定[J].时代经贸,2017(27).
[6]刘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时代经贸,2017(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