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OBE教育理念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施构想

时间:2024-04-25

董 坤

一、引言

在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的背景下,我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商务活动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这对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商务英语教学理念无法有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出现课堂教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需求的错位,使高校教育的人才能力培养无法和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有效衔接。因此,探索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全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这一问题,九十年代初在北美兴起的“基于结果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对改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OB 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的重点要以学生的“能力输出”作为教育成败的衡量标准,这为解决上述问题指明了路径。

二、OBE教育理念及其内涵

OB E教育理念起源于九十年代的北美,它把教育看做一个系统,与传统理念较多关注系统输入端投入多少教育资源不同的是,其关注的焦点是“教育的产出”,即学生可以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获取何种能力,进而对投入教育过程中教育资源是否有利于“产出”进行反馈与评价。美国学者S p a d y是这一理念的代表性人物。他在1994年出版的《基于成果的教育:关键问题及答案》中指出,“基于成果的教育明确地意味着关注和组织教育系统中的每件事物,围绕着一个根本的目标让所有的学生在完成他们的学习经历后都能获得成功。这意味着首先要对教育结果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然后据此组织课程、指导和评估以保证这一学习结果最终能发生。”[1]构筑并实施该理念的逻辑前提是:(1)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成功,但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或以同样的方式;(2)成功的学习促进更成功的学习;(3)教师控制着决定学生是否能在学校中学习成功的条件。[2]

换言之,该理念肯定作为接受教育主体的先天性的内在潜能,但是该种潜能的发现和释放却是因人而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积累自信的正向循环过程,任何造成挫败感的恶性循环都应当排除在教育体系之外;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引导者,其身份应当是帮助学生发现并释放自身潜能,从而使其通过教育过程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OB E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倡导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观念不谋而合,两者都认为教育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进而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三、OBE理念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施构想

为了适应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增长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也与日俱增。由对外经贸大学牵头起草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3]以此为指引,各高校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由于该专业兴办的时间较短,各高校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理解不尽相同,也带来了一些诸如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脱节,教师缺乏实际商务工作经验,教材过多沿用传统英语专业思路编写等问题。因此,要破除以上问题,不妨引入OB E的理念,重新梳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跳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学校办”的狭窄思路,把人才培养放入“社会-企业-学校”的大框架内,才能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做出创新性的突破。为此,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OB E理念。

(一)构建以OBE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步骤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核心部分,是人才培养的“施工图”。长期以来,传统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学科本位”为主线,强调以学科体系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但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其应当达到的“能力水平”并未给出清晰的界定,这也是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制定以OB E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遵循“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体,明确学生毕业要求及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构建能力要求之间的逻辑矩阵,真正实现由“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自发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二)构建以OBE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反映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模式,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步骤的直观体现。传统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脱胎于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其构成理念是“英语+商务”,即在低年级开设英语基础课,高年级开设商务专业课。这一简单叠加的课程体系可能存在风险,使学生对两方面的知识都获取不足,难以结合运用形成应有的职业能力。因此,制定以OB E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充分运用“从最终的结果反向设计”的原则[4],每一门课程的设立都要结合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把该种需求量化为可分解的能力目标,围绕这些目标设立全新的课程体系。由于加入了企业的需求,OB E课程体系较之传统课程体系有更大的灵活性,其课程变动的幅度和频度也更大。

(三)构建以OBE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是教育理念的实施者,教育过程的管理者,也是教育结果的评价者。目前来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部分具有英语专业背景,具有扎实的英语教学能力,但也普遍存在缺乏企业实际工作背景的问题。“从书本来,回书本去”使学生无法有效获取第一手的职业信息,造成教师教授内容与未来工作需求脱节,进而减低学习效能。因此,构建以OB E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要求我们改变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大单一知识背景的教师向复合型的“双师型”教师转变,考虑外派教师到一线企业在职培训,了解企业及市场的最新动态,从而丰富自身从业经历,进而反哺教学,形成师资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直接聘请企业从业人员主动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产学教研”的深度融合,共同助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OB E理念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方面,这既符合国家外贸事业发展战略对人才质量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必然举措。因此,加大OB E理念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后续研究力度,无疑对该专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William G.Spady,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Arlingt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p.1.

[2]William G.Spady,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Arlingt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p.18.

[3]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

[4]William G. Spady,OBE:Reform in Search of a Definition.http://www.schools.nt.edu.au/curricbr/of/outcomerocus/spady-OBE-intro.pdf,p.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