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西绣球产业农户小额贴息贷款运行现状调查——以百色市县级市靖西市为例

时间:2024-04-25

胡亚兰 吴胜良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靖西市是壮族绣球生产的集中地,是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靖西市积极推广农户小额贴息贷款政策,为以农户等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提拱了有效的金融支持,成为了绣球产业农户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效益提高、生产稳定性以及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融资方式。

一、靖西市绣球产业发展状况

靖西市旧州绣球生产基地是广西绣球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着“中国绣球之乡”的美誉,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绣球产业的发展关系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靖西市绣球产业是“公司+协会+农户”模式,企业负责收购,绣球协会负责生产任务分配及销售对接,旧州及其辐射下的周边村落村民负责绣球生产的一种运作模式,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靖西旧州绣球产业生产现状

靖西旧州下辖5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有532户约3000余人,均为壮族人口。旧州因绣球文化产业而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又名绣球街,有着“中国绣球之乡”的美誉,实现家家有绣球、家家有人会绣绣球。由于旧州绣球制作工艺精细、制作方法讲究,只能依靠纯手工完成,每人每天只能生产2-4个小绣球,8-12厘米的一个绣球就需要一天的时间,但平均售价仅为12元,耗时长而价格低,使得很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愿从事绣球生产,因此从事绣球生产的主要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和六十岁以上的妇女,共有1000多名,其中著名的绣球能手有“中华巧女”黄肖琴、“绣球王”之子朱德发(绣球王朱祖线于2011年逝世)、“玉女绣房”李莉等。

据统计,旧州及周边地区绣球年总量稳定在30多万只,主要通过经销商和自产自销两种方式,年产值约400多万元。其中绣球生产者实现了在绣球生产中人均年收入2500元左右,有利于当地农户实现增收,有效解决当地部分农户农闲时节的就业问题。

(二)靖西旧州绣球产业农户使用农户小额贴息贷款情况

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本次共发放问卷167份,有效问卷143份,其中为绣球产业生产户有103户,约占72%。所调查的绣球农户对象中,共有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农户小额贴息贷款,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均低于4500元。其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占28%,3001-4000元占32%,4001-4500元的占40%。绣球农户获得农户小额贴息贷款的贷款额度一万的农户占6%,二万的占12%,三万的占30%,四万的占32%,五万的占20%。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显示,农户申请农户小额贴息贷款主要并非用于绣球产业扩大生产,而是用于其他生产的扩大生产、委托经营,而用于绣球生产则不足5%。其他主要用于危房改造、购买交通工具与家电、儿女教育以及婚嫁等,也有部分农户为了获得贷款贴息的优惠,为非精准贫困户进行贷款。

二、靖西绣球产使用农户小额贴息贷款较低的原因

(一)绣球生产资金成本低,时间成本高,而售价偏低

据相关部门访谈结果显示,绣球生产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而不是资金成本。生产一只售价12-16元的小绣球,实际生产资料成本仅为1-2元,而熟练的绣球工艺师生产这样一只绣球则需要至少半个工作日;生产一只售价500元左右的大绣球,生产资料成本约50元左右,但一般是绣球生产者无法完成,需要技术较好的老绣球师至少一个星期才可以完成。过高的时间成本与回报不形成正比,很多青壮年不愿意从事绣球生产,更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因而不会为了扩大绣球产业生产规模而进行贷款,申请办理农户小额贴息贷款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其他生产或生活中的资金困难。

(二)绣球产业生产者金融意识差,缺乏绣球生产产业化概念

绣球产业生产者多为十岁左右的小孩和六十岁以上的妇女,占到85%以上,20—60岁的妇女占比不足10%,还有少数像“修球王”之子朱德发的老年男子。生产绣球的农户多为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占93%,高中学历以上的农户仅是少数,不足5%,且多为终老年人或者退休人员。较低的文化水平与较高的年龄,致使绣球产业生产者缺乏金融意识和产业化概念,也就会使绣球产业在扶贫金融政策下难以得到利用,阻碍了绣球产业的发展。那么在绣球生产方面的农户小额贴息贷款需求相对很低,只是作为老年人打发时间,获取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生产质量不一,品牌效应不足

大多数青壮年或学历较高的劳动者因绣球生产时间成本过高而不愿意从事绣球生产,更倾向于从事其他工作或者创业,导致绣球产业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同时,据相关单位描述,绣球生产者中技艺较好的人集中在已经年过七十的几个老人中,较为年轻的妇女绣球技艺相对较差,绣球技艺精髓尚无继承人。绣球生产技艺不一,生产出来的绣球质量也会有优劣之分,然而在旧州修球街市场上,同样型号绣球价格一样,而不是按照质量区别进行定价,打击了技艺较好的绣球生产者耗费更多的劳动时间生产质量较好的绣球,降低了消费者对小球工艺品的认可度,品牌效应受到影响,也不能鼓励技艺较好的生产者生产出更多的质量上乘的绣球。

(四)绣球协会几乎瘫痪,产业化效应不强

绣球协会作为绣球生产组织、分配、销售的重要机构,是绣球生产与公司、外地订货单位连接的重要单位,是绣球产业实现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修球王”朱祖线离世后,绣球协会几乎瘫痪,绣球作坊几乎荒废,形成了较为零散的生产销售模式,生产效益较低,对资金需求量小。分散的生产模式使得很多生产绣球的农户不愿意将申请的农户小额贴息贷款用于绣球生产中。

三、推动靖西绣球产业运用农户小额贴息贷款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为了推动广西壮族绣球抢占市场,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做出如下建议:

(一)运用金融扶贫资金进行绣球文化大产业化发展布局

绣球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史相互推动的,其行为方式、物质文化的转变是影响绣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绣球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把绣球生产与绣球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使绣球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推动,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据运用扶贫资金打造旧州街旅游与文化结合的平台,利用较低的资金成本,使部分具有商业头脑的年轻人愿意回乡创业,把绣球生产和旅游消费结合起来,可以使更多年轻人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绣球技艺,有利于缓解绣球产业人才缺乏的局面。

(二)政府组织开办绣球技艺培训班,提高生产者的技艺水平

在走访中,很多绣球生产者表示,他们觉得绣球技艺对于壮家儿女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希望能有新一代年轻人能够继承他们的生产工艺。同时村委表示,他们担心因为几位年老的绣球能手离世导致绣球技艺精髓失传,是民族文化受到重大损失。这就需要以村委为核心,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组织村民学习绣球生产工艺,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三)进行差别化定价,鼓励生产者改进生产技艺

绣球生产者生产技艺参差不齐,使得生产出来的绣球质量差别较大,然而售价相同,这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技艺较好的生产者保质保量生产的积极性。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他们会选择利用相同的时间生产出更多的绣球,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生产出来的绣球的质量就会存在偏差,影响绣球的品牌形象。进行差别性化定价,工艺好且质量上乘的绣球价格相对较高,有利于鼓励绣球生产者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绣球质量,树立良好的绣球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吴本健,马九杰,丁冬.扶贫贴息制度改革与“贫困瞄准”:理论框架和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4(8).

[2]张保霞.百色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6(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