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最近一年里,零售行业几乎无人不关注无人便利店。
就连商务部也来点赞;8月3日,商务部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中称,无人便利店的兴起为便利店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是继共享单车之后又一风口。
这份由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撰写的报告认为,将传统线下便利店全面升级为毋需人工值守的门店,可以降低人工成本。这种新的技术应用与运营思路,对于便利店行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自去年亚马逊推出Amazon Go以来,无人售货就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7月,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在淘宝造物节惊艳亮相,更是引爆国内对无人便利店的关注。
对这一新兴业态,你可能觉得有些摸不准、看不透:无人便利店应该怎么玩?面临哪些挑战?又将带来什么影响?易观智库的最新报告《2017中国无人便利店发展专题分析》告诉你。
无人便利店为啥突然火起来?
早在10年前,欧美国家就开始探索便利店无人化形式,2013年后这一形式进入商用化试点期,2016年陆续在全球兴起。
美国,2013年,沃尔玛测试Scan&Go模式,顾客只需用Scan&Go扫描软件扫条形码就可以直接结账,由于防盗防损问题以及熟食的扫码问题导致失败。2016年12月5日,亚马逊推出Amazon Go便利店,在西雅图内测。
瑞典,2016年一季度,通过Nraffa移动APP扫描二维码入店,扫码账单结算,针对满足“大农村”的瑞典消费者24小时的消费需求。
日本,2016年底,LAWSON罗森便利店和松下公司联合推出无人收银,顾客只需将物品放入松下提供的篮子即可计算价格,再行支付。
韩国,2017年5月,7 Eleven Signature实行手付系统(HandPay System),无需信用卡,无需手机,扫手即可结账。
中国,2016年8月,缤果盒子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项目测试。2017年7月“淘咖啡”在阿里巴巴造物节惊艳亮相,引发业界对无人便利店的关注,就此引爆国内新兴无人便利店。
无人便利店都在如何“玩”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发达城市相继出现便利店无人化试点,国内“无人便利店”的探索已经花开遍地,形成风口之势。
新兴品牌无人便利店已在一线城市开始内测或试点,比如淘咖啡、F5未来商店、小麦便利店、缤果盒子、24爱购便利店、TakeGo、EatBox、神奇屋便利店等。北京有3种,上海有2种,广州3种,深圳和杭州各1种。
目前可见的无人便利店,按照选购商品环节中的商品触达方式,可简单氛围开放式货架与封闭式柜式两种类型。
1、开放式货架便利店:开放式货架无人便利店,店铺内布局类似传统实体便利店,使用开放式货架陈列商品,用户在选择商品过程中能够触达商品,对单品进行筛选、比较。
2、封闭式柜式便利店:封闭式柜式便利店,店铺内布局类似于数个量贩式自动购物柜的集合,商品陈列在封闭的货柜中,用户在选择商品过程是人机交互形式,通过货柜橱窗看见商品样例或图片,在支付前无法触达商品。
无人便利店的商品触达方式,一定程度决定了店铺规模、运营能力乃至购物流程、技术应用、成本投入等。
1、开放式货架便利店:传统便利店改造而成的,一般选址在高端社区或者商业区;新兴智能便利店,20到200平米左右不等,一般分布在高端写字楼、科技园区、高校等地。品类和服务,一般销售日用快消品、早餐供应、餐饮、生鲜品、便民急救箱、手机充电站、公益灭火器。。。。。。根据店面面积15平米左右店面可容纳SKU约800左右。如小麦、TakeGo、711、缤果盒子。
2、封闭式柜式便利店:设计精巧,10-60平米不等,分布在商务楼、高端社区、通勤线、科技园等。品类和服务:生活百货快消品、鲜食商品、即时饮品、成人用品、应急非方药。。。。。。根据店面面积15平米左右店面可容纳SKU约600左右。如神奇屋、F5未来商店、24爱购等。
多方主体参与到无人便利店生态中,催生多样化需求同时也能够提供丰富的创新服务。
1、对于品牌商来说,商品供应方面,可以赚取商品售价与成本差价。自营方面,投资创新品牌无人便利店,规模化布局社区型店铺,从而掌握终端销售渠道及直接抓取库存及用户数据。
2、对于网上零售商来说,自营方面,依托技术及品牌优势打造无人便利店品牌;技术服务方面,凭借技术优势,以第三方服务商向无人便利店提供技术服务。
3、对于技术服务商来说,在技术服务方面,向传统实体零售提供支付、软件、硬件等一体化无人便利店解决方案服务;在平台化流量运营方面,搭建第三方便利店入口平台,为便利店提供线上入口服务;在品牌营销方面,通过形成的第三方便利店入口流量优势,搭载品牌商品推广营销服务。
4、对于传统实体零售商来说,在自营方面,依托供应链及品牌优势,创新同系无人便利店品牌;广告方面,提供商品店内营销服务。
无人便利店面临哪些挑战,又将带来什么影响?
用户信息安全需要防范,有关怀的购物温度感期待提升。
1、信息保护:无人便利店购物过程完全依赖用户信息传递,部分技术应用还涉及到用户的指纹、、面部特征,其他个人信息等关键身份信息认证。保护用户信息安全需要多方关注,包括法律层面的立法保障,行业层面有实效的科学解决方案,企业给予技术支持。
2、温度感:在传统便利店购物场景中,尤其是社区型店铺,用户因高频购物会同店内运营人员产生类似邻里的熟人社交关系,从而产生于便利店的情感连接。无人便利店在升级便捷性的同时,是否需要或如何去同步提升用户的购物温度,也许是改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差异化、强化用户粘性解决路径。
无人便利店技术及模式尚未成熟,市场管理制度存在盲区。
1、 技术和模式尚未成熟:在货缺、货损、成本控制方面欠缺。当前无人便利店业态尚处于探索阶段,业界对于技术路线和运营模式存在不同看法。技术和模式决定了店铺的投入成本、运营成本、损耗成本,同时一定程度决定了运营风险。早期运营中,由于技术不确定性导致的针对货损、货缺风险防范乏力,为商铺带来运营风险。
2、制度存在盲区:无人便利店经过试点后,在技术成熟与模式确定等条件完备情况下将会大范围及大规模复制投放。投放中必然涉及接入服务和物业管理等问题,运营后可能出现商品服务纠纷和售后处理等问题。目前市场管理监督层面尚未有明确的政策指引,店铺经营存在市场制度层面的风险。
带来的商业影响——无人便利店成为具备用户数据挖掘优势的零售终端渠道,为上游产业创新提供可能,其规模化扩张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1、用户数据深度挖掘。无人便利店依托数字化智能管理,能够直接积累相对传统实体零售及线上渠道更加立体、更完备的基于用户购物习惯的位置、偏好、时间等消费数据。
2、品牌商布局终端引导制造升级。无人便利店对用户数据挖掘,带给品牌商直接抓取线下终端用户消费数据的機会,品牌商强势参与到新兴渠道的布局当中,以通过数据更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配置生产资料、安排生产计划、降低生产及库存损耗,是供应链进步的一个方向。
3、供应链及衍生服务需求增长。便利店“无人化”技术及模式的可复制性使规模扩张成为可能,带动整体便利店业态发展,其背后拉动的上游品牌商创新及周边衍生服务,尤其是B2B供应链服务需求会呈现大幅增长。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