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4-04-25

吴静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教育方向逐步向能力导向型转变,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如何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专业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技能,提高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专业的发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来自于他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感受,来自于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场景下手与脑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识的灵活迁移。这些活动的实现,都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安排, 而这恰恰是现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之所在。因此,要加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账务处理能力,必须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比例,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体现出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促进他们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账务处理高手。

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一线财务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所培养的毕业生在实际的账务处理能力方面与单位需求相去甚远,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尽快进入会计角色,遇到实际问题和具体会计事宜时,往往束手无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尚未转变

会计专业的教师长期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教师总以为多讲是尽到一位教师的责任,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底,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师生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毕业后甚至一套完整的账套也不会做,账务处理能力较差,更不用说做高层次的财务分析工作。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会计学专业也莫不如此。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注重他们对实际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这种实践操作能力来自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感悟,它不能脱离“做前学”,但它更依赖于“做中学”。它是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亲力亲为的切身感受,是学生对专业认知的必然阶段和过程,是不能被代替和剥夺的。在实践教学中,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该怎样做”,他们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这与理论教学中习惯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是不同的。然而,目前学生的主体地位尚不明确,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迫切的。

(三)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数偏少。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应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过于简单

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模拟实验室,采用封闭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照教学计划安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每名学生发一本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一些实习所用材料,如凭证、账簿等,然后学生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操作,感觉上是做理论练习题,并没有体验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实习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能力。

二、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特点,我就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出以下建议,将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安排会计入门训练。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觉得会计是非常抽象的学问,如果整个学期都是按照课本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很多学生一个学期下来都不知道学了什么,甚至还没有弄清楚会计工作具体做些什么。所以,在第一个学期开设《会计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应配套开展会计入门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感性认识,知道会计工作做些什么、怎样做。在这个阶段中,可结合《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进度,分别开展大小写金额的书写训练、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总账的登记、明细账的登记、日记账的登记、结账与对账、错账更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入门训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理论与实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能把理论融入实践工作中,反过来用实践来理解理论,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开设《会计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学生在第一学期学完了《会计基础》课程,虽然进行了一些基本的会计入门训练,但这些训练都是独立进行的,并没有完全融入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中,学生还不会做一套完整的账套。所以在第二学期应开设《会计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会计基础技能训练》课程的开设,既能够验证学生对《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巩固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会计模拟仿真操作,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地、系统地运用所学的会计方法和技术进行独立会计核算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基础。在会计模拟仿真操作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树立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第三阶段:第三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手工与电算化综合模拟训练。综合模拟训练是会计专业实训课程的主干课程,主要分为两步,学生首先进行手工操作,然后再用同一套资料进行电算化操作。其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对会计工作岗位有充分的体会。在实训内容上应模拟企业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单证和原始票据,让学生在完全仿真的环境下处理业务,实训内容可选取制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比较典型的业务,主要涉及资金的筹集、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成本计算、产品销售到利润的调整与分配整个过程,学生模拟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从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到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然后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个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从而对实际会计核算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然后在手工综合模拟实训的基础上,把同一套资料利用现有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运用财务软件,从原始资料的录入、记账凭证的编制、登记账簿、结转损益到生成会计报表,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实训,让学生鉴别手工模拟实训与计算机模拟实训的差异,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

第四阶段:第四学期安排会计岗位模拟训练。学生在顶岗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达到让学生尽快上岗的目的,应开展会计岗位模拟训练,主要有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薪酬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稽核岗位、总账报表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等。应对会计岗位进行有计划的轮换,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会计岗位规范的要求与会计岗位工作程序,能够按照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要求进行账务处理,掌握各岗位会计處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正确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岗位模拟训练中锻炼学生的业务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中职院校学生大多为15- 18岁之间,年龄小,理解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针对学生特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账务处理,为日后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山东 烟台264000)

注: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7SVE047。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