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把手要善于治理机关懒散之风

时间:2024-04-23

文/赵大勇

一把手要善于治理机关懒散之风

文/赵大勇

懒散之风,既是机关顽症,又是机关通病。群众常说,“活动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治理机关懒散之风,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是关键。要善于把握作风懒散之弊,分析作风懒散之因,巧治作风懒散之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懒散之风的主要成因

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分析机关懒散之风的产生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上行下效致懒散。个别单位的负责同志,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对国家大政方针不研究,对上级安排部署不落实,对部门负责的工作没底数,年复一年、混时度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单位缺活力,干部没动力。下属把领导行为视作“风向标”,导致懒散之风盛行。

临近退休致懒散。一些快离开工作岗位的同志,存有“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辛苦劳累几十年,荣誉也好,成败也罢,都已成为过去,单位将来发展如何、成绩怎样,都与自己无关了。因此,工作的热情不再高涨,奋斗的动力明显不足,问题多留给上一级,任务都交给年轻人,工作能不管则不管,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过早做起了“闲云野鹤”。

缺乏约束致懒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旷工、不作为、庸懒散等问题均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在部分机关基本得不到落实。一些单位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健全不完善,但多数都流于形式,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起不到约束监督作用,守着工作兢兢业业的没奖励,领着国家工资忙私事的也没处罚。

害怕出事致懒散。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后,“为不出事便不干事”成了部分领导干部的处世哲学,把“干事”当成“出事”的理由,滋生了懒政怠政思想,破解难题的勇气没有了,锐意改革的闯劲儿消失了,遇事便拿出“上级规定”来衡量、用“条条框框”去比照,缺乏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落实上级方针政策的魄力。

晋升无望致懒散。领导干部达到一定级别和年龄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处在这种状况下的领导干部,每一次的人事调整都是对其内心的一次冲击和考验,多次的晋升无望、心理失衡无法排解之后,思想上就开始自暴自弃,行动上变得自由散漫,满足于混日子。

懒散之风的破解之策

机关干部的懒散之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是隐性的、潜在的,与那些腐败行为相比,更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必将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同时,懒散之风如同恶性病毒,具有传染性,毒害肌体,腐蚀队伍,制约发展,单位“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以敢打必胜的勇气,找准症结、果断出击,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时刻坚持以身作则。“打铁还需自身硬。”单位“一把手”只有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才能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一要带头严于用权。牢固树立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权力运用为人民的权力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有权不任性,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干部职工监督下行使。二要带头严于律己。坚持律人先自律,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工作上踏实、生活上简单、社交上干净,不搞吃吃喝喝、拉拉扯扯,靠良好的人格魅力感召下属。三要带头踏实干事。要守土有责,善谋事、会干事,身先士卒,不可尸位素餐,几年过去,山河依旧、面貌不改。

及时进行感恩教育。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具体到一个单位,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同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懒散之风就会荡然无存。一要感恩组织的培养。是组织让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不用风吹日晒也有一日三餐,不经春种秋收也能养家糊口,不必风餐露宿也有较体面的生活。二要感恩领导的关怀。正是领导的鼓励,激发了热情,让我们的工作有了进步;正是领导的支持,激起了干劲儿,让我们的事业有了成绩;是领导的信任,提供了舞台,让我们有了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三要感恩同事们的帮助。正是同事们的包容,让自己一点点成长,是同事的帮助让自己克服一个个困难,是同事的关心让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压力。

强化制度约束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把手”必须要做规矩的坚强捍卫者、贯彻者和监督者。一要强化制度学习。根据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学习党纪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力求学深悟透,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二要检查制度落实。坚持明察和暗访相结合,集中检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设立举报电话和群众意见箱,严查不作为,通过检查形成不敢懒散的工作氛围。三要落实责任追究。“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于检查发现的违纪问题,及时予以查处,公开通报曝光,形成震慑效应。

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当前,正值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也好,绿色崛起也罢,都需要有敢闯敢试的精神。即使下属有一点儿过失,犯一点儿错误,出一点儿问题,只要是为了发展,出于公心,“一把手”就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为其负责。一是责任面前不躲闪。一些领导干部责任面前“怕”字当头,是非曲直面前挺不起腰杆,不敢较真碰硬,甚至绕道开溜,瞒天过海,把下属晾在一边儿,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名利思想作祟,怕没了政绩,怕丢了位子。没有了“一把手”的支持,下属冲的勇气没有了,闯的干劲儿也消失了。二是责任面前不推卸。一些领导干部在问题或过失面前,想的不是如何破解,而是如何撇清自己;想的不是如何承担责任,而是如何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下级,找“替罪羊”,失去了下属的信任,失去了群众的尊重。三是责任面前不开脱。既然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那么责任面前也应该保持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的健康心态,不为问题找借口,不为过失找理由,“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一把手”如何选人用人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导向。选得准,利国、利民、利事业;选不准,不仅贻误改革,影响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干部职工丧失了干劲儿。一要德才兼备。“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庸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德决定着才的作用和方向,对道德品质不好的干部决不能提拔重用。二要客观公正。避免推荐过程“一言堂”、考察程序走形式,冲破论资排辈陈腐观念的束缚,多倾听拟使用人员周边同志的意见,多征求用人部门的看法,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三要注重实绩。不仅要考察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显绩”,更要考察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潜绩”,不以“数字”论英雄,不让“表面文章”遮慧眼,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用起来,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责编/傅建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