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顾闻
当蕴含东方文化的意境大宅,遇上当代大师浓墨重彩的手稿真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3月26日,“大师在保利—— 罗中立相约翡丽甲第共话文化传承”艺术品鉴会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答案。
手稿亮相现场记录创作背后的点滴积累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近2 0张来自艺术家于上世纪自90年代起开始创作的“故乡组画”“巴山夜雨”等系列手稿真迹。那个时期被看作是罗中立艺术历程的重要转折期,他开始将创作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对原始生命的尊重和对个体意识的拷问上。与80年代的作品相比,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通过抽象、夸张和立体主义的方式来表现,完全没有了照相写实主义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动感的温情与祥和的粗犷。
在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形象敦实饱满,粗犷的线条、肆意的笔触、浓艳绚丽的色彩,都强化了罗中立作品中大巴山地区乡村生活的原始性和质朴感。他的作品完全脱离了都市人对农村生活田园浪漫想象,大多都是对农村、农民日常生活的真实描述,从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真情实感。
在罗中立看来,真正找到自己的艺术方向是从毕业创作《故乡组画》开始的,那时的画作已经与《父亲》的风格迥然不同。王林在之前的访谈中就曾回忆过一件事:“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罗中立叫我去看看他最近的画,我看完后大吃一惊。其作以《吹渣渣》等人物变形性处理为起点,画风全方位改变,我至今认为那是罗中立这些年来画得非常好的油画。”
相较于作品,很多人也许不太看重手稿的价值,但罗中立却认为,“恰恰是这些手稿帮助了一件件作品的诞生!”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担任川美院长,要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罗中立选择的创作方式就是随身携带一本画本,在会议的间隙,飞行的空当,拿出来画上几笔。他笑称自己可能是同龄人中手稿画得最多的艺术家。
“在没有更多的时间画大作品的情况下,我就是这样来保持一种工作与创作两不误的状态。”他這样说道,而这些像写日记一样画下的手稿恰恰是艺术家最本真的表现,罗中立认为这些手稿“远比照相机记录得更真诚,更有价值”。因此,他也希望此次能够通过这些展出的手稿,与观众一起分享他在创作时的真实想法,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与保利结缘让艺术走进生活
谈起这个展览的契机,罗中立坦言和保利高层领导的私交之外,最重要的则是一直以来对保利置业在艺术文化事业上努力的认可,“越是成功的企业,就越会注重文化。它们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来感谢大众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无论对企业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双赢的事。”罗中立表示,“保利在文化上的贡献一直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这也是我愿意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原因之一。”
开幕式以一段罗中立重回巴蜀农村之旅的视频开场。数十家主流媒体、翡丽甲第业主以及业内外艺术爱好人士共聚翡丽甲第会所文化会客厅,保利置业集团(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莉女士,山东黄金地产旅游集团上海公司副总经理王庆科等领导嘉宾莅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摆放在舞台右侧最显眼位置的一件《父亲》的版画。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这幅感动了一代人的作品在如今亲眼看到后仍旧会唤起许多人内心的震撼。尤其是《父亲》的这双眼睛,带着迷茫、苦涩和期待,充满不可言状的复杂情感。
“我曾经问过很多艺术圈的资深前辈,如果只挑一张画,哪一幅最能代表2 0世纪8 0年代的中国绘画?”王林说道:“答案居然都不谋而合地指向了罗中立的《父亲》,这足以证明这件作品的影响之大。当我们今天再重新观赏它时,就会发现技法并不是其中最重要的东西,真正感动人的乃是罗中立用最诚实的笔触将那个时代的特殊性表现了出来,让人感同身受。”在对西洋油画颇有研究的《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家林明杰看来,《父亲》可以称作是当代中国的《蒙娜丽莎》,意义非凡,它意味着中国画坛“神的时代的终结,人的时代的开始”。
在开幕式的最后,罗中立、王林老师、林明杰先生与保利置业(上海)公司副总经理李莉女士共揭幕了由罗中立亲笔签名的纪念版作品,自此标志着罗中立手稿真迹作品展正式启幕。对于热衷于文化事业的保利置业来说,这样的文化艺术盛事还将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在日后不断举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