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王源
2016艺术巴塞尔迈阿密博览会,在12月初热辣拥挤的美国迈阿密海滩落下帷幕。多家媒体和多位艺评人纷纷逐笔发言。已经举办了十几届的Art Basel in Miami Beach,在近几年间遭遇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这让人不禁感慨:曾经为全球艺术界顶领膜拜的迈阿密展会,如今难道大势已去?知名艺评人 Christian Viveros-Faune从艺术家、艺术界等各个方面,对迈阿密艺博会进行了深入的批评,而另一位评论人Anna Somers Cocks也从艺术观众的视角对该艺博会进行了颇为严厉的剖析。
Christian Viveros- Faune评论说:
在一幅作于1854年的画《会面》中,年轻的Gustave Courbet(画家本人)在画面中描述了他遇见一位富有的艺术赞助人和他的仆人。在画里,他打量着身材矮小的收藏者,好像考察打量着一个面试者,传说中的当代艺术家的自信自负由此可见一斑。在巴黎人的艺术圈里,这幅画被很讽刺地称之为“有钱人遇见了天才”。然而,在今天,画中明星和乞求者的身份和角色却被颠倒了。曾经,收藏家对于高傲无礼的艺术家趋之若鹜,但如果你想要知道,我们今天已经离开那个时代有多么遥远,只需要去2016年的艺术巴塞尔迈阿密博览会看看就明白了。
当艺术巴塞尔迈阿密博览会VVIP预览场的大门摇摇摆摆地敞开的时候,这场大秀上演了,在一群老套古旧的媒体、私人顾问、食客和随从,还有土豪(对不起了,旧时代的收藏家们)当中,这场大秀真正的主角和弄潮者,则是那些超级资本家和大富豪们(像是艺术圈里的Ken Griffins, Richard Changs 和Steve Cohen)。他们像变魔术般地将那些一流的艺术品,变成如APPLE股票一样具有投资等级的资产项目。在艺术巴塞尔迈阿密博览会上,这就是这些超级富豪们的规则和玩法,不会有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但是,说实话,世界上没有另外一个地方是像他们这样玩,这样做的。
就往届巴塞尔迈阿密博览会来说,这一届的博览会也是史无前例地和如Courbet一般骄傲易怒的艺术家们处处作对。根据经济学家Benjamin Mande讲,支撑巴塞尔迈阿密博览会的市场并不是广义上的全民经济,而是小众化的精英市场,也就是由一小部分全球超高净值人群撑起的。这些世界一流的大师们,这回轮到他们来重塑迈阿密会议中心,将它转变成一个巨大的Netjets 会员俱乐部。这里不欢迎差异和创新,唯独他们自己的霸权和暴行可以畅通无阻。
艺术和金钱之间的“浪漫关系”有很长一段的历史可以追溯,在这个故事中,高潮却出现在,当传统的藏家离场而投机主义的金融人士入场的时候,他们占领了艺术市场,我们称之为“当有钱人遇见天才第二部”。故事的主角和情节都不变,只是在这第二部里,这些超级富豪开始要求艺术家们创作并展出高度传统的艺术形式,关键就是要符合胆小又保守的大众审美,因为这样才不会有任何投资的风险。
另一个经济学家们的重要发现是,社会上越来越明显的收入差距和财富不均等,对于艺术市场的影响在于—在财富分布范畴内的最顶端,固有的分布模式一直在重复出现和进行,从收入排名前10%的牙医,到收入排名前0.1%的企业CEO,和同样是前0.1%的对冲基金经理。而这些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根据纽约时报的Neil Irwin,正是这样的分布模式才使得很多画作(符合财富分布顶端的精英意识的作品)的价格和利润率扶摇直上(包括从3万美元的Mel Bochner 的作品到毕加索1.79亿美元的作品 Les Femmes dAlger)。在这些画作中,有一点是共同的,而且始终不变,那就是对于被大众认为标准的审美品位的偏爱。换句话说,艺术巴塞尔迈阿密的流行趋势已经从前两年的市场追捧的僵尸形式主义,到现在的,将那些拍卖行认可的作品奉为至上。用这样一段很长的路来诠释了,文化中的保守主义是如何建构在全球化的财富分布不均等的模式之上的。
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迈阿密展会上的藏家品位是保守到骨子里?尽管在一小部分的展位里有一些有些不那么循规蹈矩的“惹麻烦”的作品,例如,Kerry James Marshall由Jack Shainman代理的作品,芝加哥黑人警察肖像画, Ian Hamilton Finlay在David Nolan展出的一件极具煽动性的雕塑等等,但是,如果不考虑作品质量的话,在展会上展览的大部分作品都在集中表达着那一小撮衣冠楚楚、富有的中产阶级的艺术审美品位。曾经的迈阿密展会,是那样地为自己的睿智、犀利和性感而骄傲,但是今天,却乏味中庸得如同在查看公司的财务报表。
但是,这里并不只是疯狂地重复着最新的拍卖实验的结果—— 这里是意大利的Arte Povera,那边是日本的Zero艺术,放眼望去,全场散发着浓浓的当代艺术收藏的右倾主义味道。当然,像Norman Braman 和 Ken Griffin为代表的大富豪,大财团,在积极为共和党候选人的州选举和总统选举筹资,这也确实是事实。如同Jeb Bush在积极准备周五在迈阿密海滩举行主题为“波普艺术,政治与Jeb”的筹款活动,,可以很公平地说,现在当代艺术与共和党人正在并肩前行着。
即使我们知道,举办这样的展会并不是一定要呈现一些非常激进的东西,但民众还是有权对于如艺术巴塞尔迈阿密这样的展会提出更多的要求。当然,展会上还是设置了一些“上进”的环节例如“survey”探索单元,来为这个越来越像在林肯大道购物中心的展会,增添一些前沿性和庄严感,但不幸的是,这些有价值的环节单元,还是像几个独立书店一样,被安排在蜷缩在会展中心的小角落里。一如既往地,对于展会大部分的批评和责骂还是落在在展会组织者的身上,但是他们毕竟组织了这样一场美化过的贸易展。所以,我觉得,主要的责任在于那些藏家,画商,还有毫无原则地附和迎合金主的艺术家们。
Clement Greenberg1939年写道,前卫的先锋派由于利益的关系而依附于统治阶级,他预想期盼艺术家能在另一端,能和这纸醉金迷的,沉沦的一切勇敢的战斗。但在迈阿密,看来已经没有人会这样做了。要是Courbet知道,估计也会被气得活过来了。
Anna Somers Cocks評论说:
每年的艺术巴塞尔迈阿密博览会都会声势浩大地举行,可是真的有人很享受地参与其中么?艺术,本该是鼓励我们,启发我们,推动,提升,唤醒我们。但是,被拖拽着,在这些杂乱无章的艺术品中穿行,根本不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
不得不说,这个展会让观者的感知变得粗糙而世俗,以至于他们只会记得那些又大又红的东西,要么是特别令人惊讶,或者不愉悦的作品。而那些微妙又平和的艺术,则会消失隐去在背景中。试想一下,如果把Agnes Martin那些精细巧妙的灰色线条引入到艺博会当中介绍给大众,会是怎样的场景。
而且,大部分的当代艺术是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解释才能被理解的。但是在这里,我们既得不到任何介绍,也得不到尊重,那些画廊女孩会用一种百货商店销售的姿态接近你,让本来兴致勃勃的我们不得不尴尬地小声咕哝道,“我就是看看”,然后转身前行。
而后起之秀,阿布扎比艺术博览会就相当不同,比如,在迈阿密展会上你就绝对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艺术界的超级大咖David Zwirner会那样弯下身来,跟一个7岁的小女孩认真地解释什么是极简派艺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