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文/曾亚波
两会传递出的十大反腐信号
文/曾亚波
每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反腐都是热点话题。今年两会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后首次召开的。两会释放出哪些反腐信号?对着眼于年度反腐工作部署还是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反腐败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今年两会召开前,人民网第16次推出两会热点问题调查显示,在285万投票中,反腐倡廉以35万票居选项热点排行榜首位,这是反腐倡廉第6次被选为最热选项。
【点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坚决有力的举措,党风政风有了明显转变,全体党员干部和全国人民都有切身感受。特别是“八项规定”、反“四风”,使大量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得到查处,社会风气大为好转。重大节假日的公款送礼少了,高档会所关门改为老百姓能进的公共场所了,公车改革普通干部也能拿到车补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但为什么反腐倡廉仍以更高的票数位居关注榜首呢?因为群众知道“四风问题”有隐蔽性,会变花样改头换面,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尚未除尽。如有的地方和单位公款吃喝向机关食堂、培训中心转移,以办公用品、会议费等名目套取资金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一些党员干部以打牌娱乐为名、行利益输送之实……群众的关切表明他们对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的高度信任和支持,也饱含了对反腐进一步走向深入的期盼!
代表委员集体吃自助餐,驻地不铺红地毯,不打迎接标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分别制定改进会风、严肃会纪的具体措施,并在大会秘书处设立会风会纪监督组,实行每日重要会风会纪问题零报告。两会亲民、为民、不扰民,没让老百姓觉得搞特权,提高了群众的认可度。
【点评】“升级版”的两会会风会纪成为新的标杆,必将刮向基层、影响深远。从全国到各级地方的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出行集中乘坐会务大巴,无警车开道、无交通管制,与社会车辆并行,无形中拉近了群众与代表委员的心理距离。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已是第五个年头,老百姓对两会不摆花,不铺红地毯,不放气球等节俭之风已经习以为常,现在会风会纪又延伸到了对代表委员参会期间言行的监督,代表委员们充分感受到了代表人民的分量之重,广大群众则感到放心。两会新常态,也将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新习惯。
3月5日在上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把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在辽宁代表团和四川代表团,又反复强调政治生态问题。3月7日在辽宁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3月8日在四川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准则》《条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自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履职尽责、作出贡献。
【点评】习总书记连续在几个代表团审议时都着重谈全面从严治党,颇具深意。全面从严治党要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影响政治生态的方方面面着手,抓早抓小,抓长抓常,抓严抓实。现在的巡视工作突出了政治巡视,抓党内监督的同时要求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都说明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记住了权为民所用,“方向盘”就不会歪;谨记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的廉洁守则,“安全带”自然可以呵护平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从思想作风、权力运行和政治动机等全面检讨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努力从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改起,整体性、全局性政治生态转变可以使每个人都少犯或不犯错误。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依法惩处一批腐败分子,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的答记者问时说,简政放权核心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要用壮士断腕的精神坚韧不拔地加以推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甚至会有较大阻力,但是要相信我们有足够的韧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三位一体的,要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
【点评】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这项工作已开展了几年,各级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行政审批事项数量的减少并不代表政府效能的提高,李总理强调转变政府职能的步子还要加快,没有自我革命的精神,改革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转变政府职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麻木而应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简政放权,不能光体现在政府审批事项的减少,还要体现在群众办事事项的减少上,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手段是一个重要标志。这进一步为我们简政放权、用制度管住权力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3月5日,王岐山在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规治党,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以党章党规为尺子,靠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二是依法治国,依据宪法法律法规治国理政。党既要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又要实现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强化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
【点评】深刻理解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才能真正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王岐山书记关于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两个方面的论述,解开了长期以来一些人对于党政关系的矛盾理解,以及党的纪律与国家法律制度的矛盾理解,以往种种矛盾理解都是偏向于把党政对立,党纪与法律对立,从而对党的领导的合法性、党纪手段的合法性产生怀疑。王书记的讲话表明,党内监督不仅是对党内同志,也是对国家机器,这不是让党纪代替国法,而是实现党纪监督、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也正是在依法治国体系下进行的衔接实践。国家机器的运行没有任何问题,但运行国家机器的人必须受到监督。不然的话,就是党纪归党纪,国法归国法,反而容易导致党与政貌合神离,党政矛盾突出。这段话不仅阐明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为即将全面铺开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践奠定了基础。
在全面理解党和政府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问题上,王岐山指出,在中国历史传统中,“政府”历来是广义的,承担着无限责任。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以及法院和检察院,在广大群众眼里都是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对此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点评】党纪与国法要分开,但党政只有分工、没有党政分开,这为基层实践指明了方向。过去确实有不少同志怕他人指责“党政不分”而在改革中缩手缩脚,始终不能迈开步伐。树立这样一种认识,就是要对自己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自信,这个自信来源于什么?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没有自信,什么都干不好。理论的清醒才能带来行动的自觉,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
王岐山指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国家监察法,赋予监察委员会必要的调查权限,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留置是调查权的手段,要将其在国家监察法中确立,彰显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自信。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所有政纪均已成为国家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党纪与法律之间没有中间地带,要实现法治建设的与时俱进,体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点评】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根本目的是要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现在试点地区监察委员会职能大体上分为监督、调查和处置三方面。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赋予了十几种手段,包括强制手段。例如,可以采取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措施。“留置是调查权的手段,也将在国家监察法中确立。”有必要留意一下王岐山书记讲到的“留置”,就是一种强制措施。它不同于民法中对于财产的“留置”处置,是对被调查人的留置盘问,这一全新意义的法律术语将成为今后依法治国的常用词。王岐山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成立监察委员会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并为国家监察立法吹风。讲话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纪法衔接、完善法治以及今后反腐败工作的走向十分必要。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说,把行政监察法修改为国家监察法的工作已经开始,今年应该可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在记者会上说,将行政监察法修改为国家监察法,是今年的立法重点。全国人大机关和中央有关部门正在密切合作来研究相关的修改问题。从工作安排上,拟于2018年3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点评】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三个地方成立的监察委员会,都在按照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试点工作积极稳妥、依法有序推进,所积累的经验都将体现在明年的国家监察立法上。立法一经推出,全国范围的国家监察委员会都将迅速成立。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都对反腐败工作的新特点做了概括。2016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明确贪污受贿定罪量刑标准;最高法指出,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被依法审理并关进“笼子”,在审判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中首次适用终身监禁;最高检指出,2016年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7,650人,其中原县处级干部2,882人、原厅局级干部446人。依法对王珉等21名原省部级干部立案侦查,对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一大批侵害群众利益的“苍蝇”被绳之以法;杨秀珠等多名潜逃海外的“狐狸”被抓回。
【点评】对贪污受贿定罪量刑标准的调整,体现了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进一步细化保护和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各项措施,体现对举报人的保护进一步制度化。这都是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用于反腐的体现。对腐败官员的惩处比以往更从严,查处的落马干部数量不比往年少。这充分表明,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进入2017年,仍将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持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而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将继续深化。对司法机关来说,就是要在审理每一起腐败案件、判决每一个腐败分子时,都能准确适用法律条文,及时公布贪腐事实,把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除了彰显党和国家有腐必惩的决心,树立法治威严外,还给全社会上了一堂堂反腐“公开课”,有助于实现不敢腐的目标,完善不能腐的制度,构筑不想腐的堤坝,收获“大法治”的成效。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反腐正从治标向治本迈进,全面从严治党正向纵深发展。
3月5日的“两会部长通道”上,监察部部长杨晓渡批驳“反腐力度减弱”的说法:“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和人民期望、中央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会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天罗地网。”杨晓渡表示,两会前就有四个高官落马了,两会之后还会再打虎。对于中纪委为什么总在两会的时候打虎,杨晓渡回应说,“不是总在两会的时候打虎。我们从年初就开始打虎,打虎始终没有停过。”
【点评】“反腐败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反腐败是反的反对派,自然而然就会力度减弱了”“如果真的彻底反腐会导致亡党亡国,所以反腐败力度必须减弱”……一直以来,民间和海外媒体对于中国反腐败反到哪一步的议论始终没有停歇。总有人认为反腐败是权宜之计,就是不相信中国会有真的反腐败,更不相信会有真正彻底的反腐败。实际上是他们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布局缺乏了解,并将局部的问题、暂时的困难放大化,甚至有人希望看到反腐败“到此为止”。这在今天的中国是不可能的。反腐败不是面子工程,不是想打就打几个“老虎”就结束,依规治党、依法治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必将永远在路上,不会停歇。
(责编/吴耀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