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根茎类秋海棠的繁殖及成苗后的管理养护

时间:2024-04-25

王晓俐 刘剑

摘 要:秋海棠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球根类、须根类和根茎类三种。根茎类秋海棠繁殖可用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有性繁殖就是通过播种繁殖,无性繁殖就是通过扦插和分株来繁殖,组织培养以叶片无菌培养为主进行快速繁殖。待其成苗后的养护期间必须注意温度、湿度、浇水、施肥等方面,才能使根茎类秋海棠健康生长、叶色靓丽、株形饱满。

关键词:秋海棠;根茎类;温度;湿度;浇水

中图分类号: S68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64-3

1 根茎类秋海棠的概述

秋海棠是观赏花卉中一个大家族,种类多达1100多种,原产于南美的巴西,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南美洲最多,人工栽培品种达200种以上。我国约有90多种,其中海南省便有13种。根茎类秋海棠叶片色彩斑斓,变化大,观赏价值高,按观赏特点属于观叶形秋海棠,其根茎又叫根状茎,地下根为变态茎,肥大、肉质、具节,节间有鳞片,节上常有不定芽和不定根,节间短,在地面上多呈匍匐状,少数细长,斜生直立。根茎上疏生须根,粗细因种类而异,蟆叶秋海棠、铁十字秋海棠等均是典型的根茎类。

根状茎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分,还能储存有机物,使其成分越冬休眠后植株再生的营养来源。

2 根茎类秋海棠的繁殖

2.1 有性繁殖

2.1.1 播种

有性繁殖就是通过种子播种繁殖后代。播种时最好选用精心选择而来的高活力种子,这种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和均匀的性状。多数秋海棠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20℃—23℃,就上海而言播种时间最好是在3—4月。如果想在其他季节播种的话,就要利用温室的加温及降温的设施进行了。

2.1.2 栽播与土壤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直径为30cm的秧盆里,成苗量最好控制在200株左右为好。播种应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细粒微酸性土壤,最好先进行灭菌处理,因刚出芽的小苗较细弱,灭菌后可以减少土壤中病菌对小苗的侵染,少量秋海棠可选用浅盆播种,盆底可放置1—2cm的陶粒或兰石来易于排水,上面放上播种土,如在温室播种其土可选用草炭:蛭石:腐叶土=1:1:1,用水浸盆后,将种子徐徐洒在盆土表面。因秋海棠的种子十分细小,最好将种子先拌上细沙后再播,播后不再覆土,盆上可覆盖一玻璃片,以保证盆土的湿度和温度。播种后由于盆上覆盖玻璃片,可保持盆内相对湿度在90%以上。发现盆土表面干燥后再浇水,浇水扔采用浸盆的方法,不能用喷壶浇,避免种子因浇水而聚集在一起。种子形成幼苗后不应马上揭开玻璃片,而是每天移开玻璃片交换盆内空气,检查盆土干湿情况。随着幼苗逐渐长大,透气时间也可逐渐增加,最后完全揭开玻璃片通风。同时还要加强光照,以散射光为好。

2.1.3 苗龄期管理

当小苗发生1—2片真叶时,如疏密不均,可进行间苗和移栽,可调整幼苗的密度,均衡空间、光照,促使幼苗的健康成长。待苗长有3—4片叶时,便可托盘上盆定植了。

2.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进行扦插和分株繁殖。分株和扦插最好于9月份进行(夏季扦插,由于高温多湿,枝条容易腐烂,成活率低,在生产实践中难以控制)。

2.2.1 扦插材料分析

根茎类观叶形秋海棠多用于叶插,这类品种的叶片较大,叶片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如蟆叶秋海棠、铁十字秋海棠、皱叶秋海棠等。叶插时间以夏秋两季效果为好。

2.2.2 扦插与土壤分析

扦插介质可选用一份草炭+一份蛭石+一份细沙,要选用充分发育成熟的叶片,采集后剪去叶缘较薄部分,保留2—3cm长的叶柄,叶面朝上,叶柄插入介质中,在叶片的主脉和叶脉分叉处,用刀划出4—7个切口,切口长1—2cm,使叶片平展,可用马鞍型铅丝把切口、叶缘紧扣在沙面上,叶柄插后在适宜温度下,基部生根,吸取养分后叶片活性更强,促进了切口的生根和小植株的萌发。

2.2.3 扦插后管理

扦插完毕后浇透水,盖上薄膜,注意保温透光,插穗对湿度及空气的要求很高,但土壤湿度不能过高,土壤太湿不仅降低了土温,还会使土壤的透气性不良而影响生根,严重时还会导致叶片腐烂,使叶插失败。生根过程中,每天要打开薄膜透气半小时,并在叶面上喷水增加湿度。35—50天后,在切口处及叶柄着生处,多发生小植株,如果没有叶柄,仅靠叶面及切口吸取一定水分,叶面活性差,生根效果和小植株的萌发远不如前者。

2.2.4 分株繁殖技术分析

分株是繁殖秋海棠最简便的方法。基本上所有秋海棠品种都可以进行分株繁殖,可在春季结合换盆进行。不同类型的秋海棠分株的方法不同,根茎类秋海棠一般使用切割繁殖,一般生长了一年多的根茎,大量发生错综复杂的侧根,这些都因品种不同,相互有别。可从盆内将粗壮的根系轻轻拖出,去掉根茎周围的土及多余的根系。如选择根茎上段进行切割繁殖的话,必须带有顶芽根茎的8—10cm处切断。如果是切割根茎中断的话,最好中断的节上带有侧芽,切断时侧芽的位置须在根的顶部。粗壮的根茎很切面较大,为了防止今后种在土中感染病害,须在断面的伤口上撒上硫黄粉或杀菌剂进行消毒。切下的根茎等稍干后,保持顶芽或侧芽直立状态,栽培到盆中,放置到阴凉处。温度可保持在20℃—25℃即可,以后进行小苗移栽后的一般常规管理即可。

2.3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与性价比

组织培养是指在含有营养物质及植物生长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并诱导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秋海棠可利用叶片组培来进行繁殖,将叶片消毒后,作为外植体接种材料,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营养成分和激素的培养基上,利用其再生能力和细胞全能性,在特定环境下,在外植体上发生新植株的繁殖方法。从理论上说,一片秋海棠叶子一年内科获得45万多株小苗。繁殖系数大、速度快,有产业价值,故称快速繁殖。

3 成苗后的管理及养护

3.1 温度

根茎类秋海棠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并不苛刻,在比较大的范围内他们都可以较好地生长。温度在30℃以上时,秋海棠会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低于10℃时生长停滞,上海地区冬季气温一般最低在0℃左右,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非常高。温室内采取的措施是冬季暖气增温基本最低温度能保持在15℃左右。夏季排风扇、水帘,有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空调降温,根茎类秋海棠可以在控制的条件下正常生长。

3.2 湿度

大多数秋海棠都喜欢空气湿度较大、温暖的生长环境,根茎类秋海棠也不例外,如果湿度低于50%,植株色泽暗淡,生长势弱。叶片边缘会有干焦,所以保证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非常重要。为了保证室内湿度在70%以上,温室内必须安装喷雾设施;定时在地面喷水,以使室内湿度均匀。

3.3 浇水

浇水是栽培秋海棠的重要环节,这类植物的特点是体内水分很多,特别注意采用最适宜的浇水时间、浇水量、浇水频度。原则是避开中午日烧时间和阴雨天气。如果浇水过多、过频,土壤水分过多,易造成根系呼吸不畅,根、茎腐烂、甚至死亡。每次的浇水时间和量都遵循“见干见湿”、“上满下流”原则进行,浇水频度一般为夏季1-2天一次,冬季3-5天一次。

3.4 施肥

根茎类秋海棠的介质应选用透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可选用草炭:珍珠岩:腐叶土=1:1:1。在整个生长期给与充足的肥料,合理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春季根茎类秋海棠施用比例为20-10-20氮磷钾复合肥,浓度为200ppm,每2周施用一次,在秋冬之前停止施肥。

3.5 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3.5.1 秋海棠白粉病

侵染叶片时,叶片上形成一些香烟灰状物及直径约1cm的白色小圆斑,后变褐色,局部腐烂,直至整个叶片脱落。染病严重时,致使嫩梢皱缩呈包装,叶片弯曲,最终掉叶、落花,导致植株地上部分死亡。

防治方法:注意环境卫生,及时去除植株上的枯枝、败叶、残花,疏剪过密的枝叶,加强通风和改善空气循环。也可用75%的百菌清或5%的可湿性粉锈宁800倍液,交换或混合喷布。每星期一次,连喷3—4次。

3.5.2 秋海棠立枯病

种子或幼芽未出土前,即遭受侵染而腐烂。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腐烂。进而组织崩解。幼苗倒伏后,叶短期仍呈绿色。潮湿时,患部位长出白色菌丝体。

防治方法:播种或种小苗前,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将播种土壤或栽培土喷湿拌和,用塑料布盖起来堆放一夜,第二天晾干后再用。幼苗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800倍液喷布1—2次。还要注意栽培环境的通风透气。

3.5.3 秋海棠灰霉病

花、茎、叶都会发生病害,初发病时,叶缘呈水浸状,逐渐褪色腐烂。花上发病时,呈水浸状,萎蔫后变为褐色。在潮湿的情况下,感染病的部位产生密集的灰褐色霉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初春对刚越冬的秋海棠植株用80%代森锌800倍液、0.1%等量波尔多液或25%百菌清800倍液,任选一种,间隔10天喷一次,喷2—3次,进行预防。初发病时,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2—3次,间隔为10天。清洁栽培环境,拉开盆距,注意植株间通风透光。

3.5.4 秋海棠黑斑病

叶、茎、蕾和花上均可感染,以叶部最为常见。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成为直径5—15mm的圆形暗褐色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眼点状,并且有同心轮纹。病斑多发生在叶脉之间,发病后期,病斑中间部分破孔,病斑相互融合,使叶片变褐色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对植株喷洒1000倍液的75%百菌清,或50%代森锰锌等杀菌剂进行预防,每20—30天喷一次。发病期间可选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布,每隔7—10天喷一次。并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减少侵染菌源,减少发病率,还要注意通风透光。

3.5.5 秋海棠软腐病

病害时秋海棠叶柄、花梗处,发生水渍状,呈暗绿色或暗褐色黏滑性软腐。为害植株茎干维管束组织,使其变褐、发黑。严重时,致使根茎内部腐烂,产生白色发黏的糊状物,有臭味。但观看根茎外部均正常,似进入休眠状。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把根茎发病的部分切除,伤口晾干,伤口涂上硫黄粉或杀菌剂后再种植。把病株、根茎等集中烧毁,减少病菌蔓延。农家肥要注意充分腐熟后再用,浇水适量。每100kg栽培土用50%多菌灵10g拌和消毒。

3.5.6 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是因秋海棠生长条件不适宜,如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太强、湿度太小(或太大)、土壤营养不足、酸碱度不适,化肥、农药使用不当等发生的病害。这种病害不是病源生物的侵染引起的,相互不会传染。

害虫以秋海棠的花、果、茎、纸、根为取食对象,造成了这些部分的缺损、枯萎、畸形或腐烂,降低了观赏价值,甚至会引起植株整株死亡。

3.5.7 地老虎

幼虫在1—2龄时把秋海棠叶子的叶片吃成网状薄膜小孔或吃成小洞,长大后能将叶片吃尽只留下叶柄或是将小苗咬断。

防治方法:地老虎成虫有夜出昼伏的习性,白天藏匿花盆下,或者盆中土块和草根下。进行换盆、除草、松土加强管理,可以清除盆下或土块、草根下的成虫,同时也就减少了成虫在盆里产卵的可能,杜绝了地老虎的发生,及幼虫的为害。也可用速灭杀丁1000倍液喷雾,以防治幼虫。若少量发生时,可检查植株周围土层下是否有幼虫存在,直接捕杀即可。

3.5.8 蛴螬

蛴螬主要喜食秋海棠柔嫩多汁的地下根和茎,若根茎食尽或是咬断,植株萎蔫干枯死亡。如果根茎咬成洞穴状,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常常失去本色,观赏价值降低。部分成虫夜间取食叶片、嫩芽、花瓣,使叶片成空刻,将花瓣、花蕾吃光,使花朵稀落、残缺不全,同样影响植株外观。

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或是用磷胺乳油1500—2000倍,泼浇根部,待农药被植株吸收后,蛴螬咀嚼根部死亡,金龟子成虫也可因取食秋海棠叶子而身亡。在开花期的早晨或傍晚,人工捕杀成虫。

3.5.9 蚜虫

春季为蚜虫的大发生阶段,成虫及幼虫密集在秋海棠的嫩梢上和叶片上吸取汁液危害。被吮吸的嫩枝和叶片,一般出现斑点,叶色发黄、暗淡,叶片皱缩,叶缘朝叶背卷,叶片变小,加之其分泌物、脱皮物覆盖叶片,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生理机能,使叶片脱落,直接影响植物的外观。还能传播其他的病毒。

防治方法:在繁殖高峰期可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杀死1000倍液。也可用黄板或黄盆诱杀有翅蚜。还可用保护和利用天敌的方法来杀灭蚜虫。

3.5.10 白粉虱

刺吸秋海棠植株汁液,造成叶片暗淡无光,光合作用减弱、降低糖的累积,影响孕蕾推迟花期。虫量过大时,致使叶片枯黄萎蔫,植株死亡。该虫取食时排出的蜜露易导致霉污病,并在叶片上形成一层黑色“煤污”,严重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防治方法:虫量少时,可在温室内设黄色粘板诱杀成虫。虫量大时,喷布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卵、幼虫、蛹和成虫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氧化乐果1000—1200倍,防治幼虫和成虫效果较好。

参 考 文 献

[1] 过永惠,范眸天.秋海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52卷,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