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4-25

易茜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大院校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关系。高校只有加强了校企合作关系,才能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首先分析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然后讲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内涵;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83-2

0 引言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通俗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直接的竞争。但是,从目前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高校对校企合作的内涵理解不透、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师资质量有待提高等等,因此,高校为了提高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监督与评估,并构建学校-企业联合教学体系,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规范机械专业建设,从而促进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1.1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的就是高校与企业就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从而不断优化机械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

同时,进行校企合作,还能够提高高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出企业实训资源的优势,最终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践经验。

除此之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机械指导技术专业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又能让他们在企业的实训过程中学到更好的工作经验,为将来的专业就业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

1.2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中,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多的优势特征,具体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产教互补。

高校的科研优势能够与企业的设备优势结合在一起,我们都知道,高校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设备是有效的,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课堂专业知识需求,但是,这些设备与企业的设备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企业的机械生产经验来弥补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产教互补。

第二,理实合一。

理实合一通俗来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机械指导技术专业学习中,学生应该系统地学习到机械专业知识,不断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现场中得到锻炼,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第三,就业导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就业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达到企业要求的目标,从而提高机械指导技术专业的就业率。

2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来看,学校自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对校企合作的内涵理解不透。

很多高校对校企合作的人才模式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从而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最终忽视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降低了教学效率。

第二,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缺乏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没有完善专业设置、教育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等内容。同时,有的高校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制度,但是没有把教学制度落实到实处,从而影响了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

第三,师资质量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这就要求机械专业的学生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没有专业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高校为了提高师资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实践能力。第四,实训条件仍需改善。

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高校的实训条件仍需改善,实

训条件根本无法满足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需求,从而影响了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导致了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率。

2.2 企业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企业参与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企业缺乏责任感、企业缺乏积极性等。

首先,企业缺乏责任感。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企业的参与程度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经营效益。但是,很多企业都是重视眼前利益,不从长远的经营目标出发,同时,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企业参与高校教育,从而使得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缺乏实践可操作性。

其次,企业缺乏积极性。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很多企业都处在体制转换和产业升级阶段,依靠传统的技术和员工的素质是不能跟上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很多企业也没有充分意识到教育投资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校企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对高校的投资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关系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3 推进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有效对策

3.1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外部保障机制

为了提高推进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外部保障机制。

首先,我国教育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从而达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和约束目的,并且还要明确规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使得校企合作能够落实到实处。

其次,我国政府还要建立引导企业参与教育改革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定激励政策来不断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我国政府还应该不断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教育改革,加强企业的投资力度,从而推动校企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

最后,我国政府还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从而扩大校企合作模式在全社会的影响。同时,还要加强监督与评估,以此来打造企业发展和服务经济的人力资源平台。

3.2 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也属于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对策。

第一,高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规范机械专业建设,定期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并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防止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高校还应该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满足当前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建设需求。

第二,高校还应该突出岗位技能培养,创新机械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在设立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时,应该保证机械专业的知识符合专业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时,还应定期与企业做好维护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建设的开放课程体系。

第三,构建学校-企业联合教学体系。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育中,要强调资源的共享性、教学的互补性。其中,资源的共享性主要指的就是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的互补性主要指的就是学校和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上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一种优势互补的状态。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和高校都应该重视校企合作关系,不断总结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外部保障机制,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规范机械专业建设,并构建学校-企业联合教学体系,从而更好的满足高校的教学发展和企业的岗位需求,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 考 文 献

[1] 胡运林.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10:31-33.

[2] 曾志深.校企合作模式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5,S2:128-129.

[3] 黄心浩.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5,22:275+277.

[4] 刘剑伟.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3,04:70-72.

[5] 温红.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07:338-339+341.

[6] 李亚芹,韩阳阳,陈思羽,葛宜元.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235-2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