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西汉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黄金货币相关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4-04-25

陈静静

摘 要:本文围绕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饼问题的分析,明确地区分且探究了马蹄金与麟趾金,以及它们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根据以往考古研究的结论,进一步分析且推测了西汉南昌海昏侯墓所出土的金饼上刻划的文字含义;从而得出作为经济领域的黄金货币在当时西汉政治领域中所充当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西汉;马蹄金;麟趾金;金饼;刻划文字

中图分类号: F8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112-2

0 引言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器数量多达378件,其中主要有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惊人数量的金器堆的出土,对考释汉代金币数量、名称及类型具有重要的出土材料价值,而且大量不同种类黄金的出土,对于研究汉代诸侯分封状况也具有重要意义。

1 出土金饼的相关问题

金版与金饼是我国古代的两种黄金铸币。一般地讲,金版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包括通称的“郢爰”、“陈爰”或其他印字的金版;金饼通行于汉代,习惯上称其为麟趾金或马蹄金。说到金饼,有必要把金饼的名称问题说明一下,目前学术界对金饼名称有不同的说法。“金饼一般系指汉代金币的麟趾金和马蹄金而言”①;金饼不是指麟趾金和马蹄金,它是西汉时代除武帝另铸的“麟趾、马蹄”以外的一种“饼金”②;有的人直截了当地指出“把饼形金币通称为马蹄金或麟趾金是不适宜的”③。因此,从以上结论中引出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如下所论。

1.1 马蹄金和麟趾金

马蹄金属于圆形金币,简称金饼。根据对以往出土实物的研究可归纳为三式:①为圆形饼状,正面皆实而不空,有如乾柿饼,所以宋代俗称为柿子饼。出土数量最多;②正面为圆形,背面中空,周壁向上斜收,口小底大,形如圆足兽蹄;③正面为椭圆形,背面中空,形如马蹄。

关于第二、第三种样式,多数认为椭圆形者为马蹄金,如《西安汉上林苑发现的马蹄金和麟趾金》④,但也有把椭圆形者依形体大小不同,大者为麟趾金、小者为马蹄金,麟趾金亦为椭圆形,如《咸阳市发现马蹄金和麟趾金》所叙述的⑤。

第一种样式描述为金饼形如乾柿,正背面无凹状,应该称其为饼金;第二、第三种金饼形式像兽蹄,可称为蹄形金。不论马蹄金还是麟趾金,都是属于兽蹄状的第二、第三种类型;然而,从马蹄形状来看,马蹄为长团而非圆形,所以正面为椭圆最为形似,因此,第三种类型应可正名为马蹄金;麟趾为传说中的神兽,麟趾为圆状,见《汉书·武帝纪》元狩元年获白麟下颜师古注:“麟,马足,黄色,圆蹄,”因此,第二种类型即正面为圆形或近似圆形之蹄形金可正名为麟趾金。⑥

1.2 汉代金饼的社会地位

金饼是一种称量货币,从我国考古发现的情况看,这种圆柿子形金饼是在行五铢钱之前就已出现。1961年,山西太原太堡的一座西汉墓里,金饼与半两钱共存⑦。“黄金一斤,值钱万”。黄金因其价值高,常用作反间、悬赏、聘娶、和戎、赎罪、赏赐、馈赠等的手段,金饼也不例外。《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一次给作战有功之臣卫青赏“赐黄金二十余万斤”,可见西汉金币藏储数量大;即使金币与五铢钱同时流通,但黄金却没有像五铢钱那样流通广泛,不仅平民很难得到,就是一般地土豪也只能垂涎三尺,因为黄金太昂贵了,在汉孝文帝时,“百家·中民十家之产”《史记·孝文帝本纪》,所以黄金及有关黄金货币只能是最高统治者的财富。

2 汉代黄金货币的特征

汉代黄金货币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西汉时期黄金货币的充裕;东汉时期黄金货币的“消失”。这种巨大的落差,使人们对西汉史籍中所记载的黄金量的巨大产生怀疑。其中,讨论黄金货币与铜钱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最为重要。下面我们就以海昏侯所出土的金币为例探究其缘由。

2.1 对“上”、“中”、“下”字含义的推测一

秦始皇统一货币时期明确规定:“珠玉龟贝银赐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而黄金则为“上币”。汉承秦制,金币使用范围几乎遍布全国。在考古出土的金币中,发现底部刻有“上”字;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币中,不仅出现此种情形,且出现刻有“中”、“下”字样的金币。很显然,“上”字可能与汉代称金币为“上币”有关。汉代饼块状的黄金货币,已具有相对的固定重量,根据考古出土的金币统计,饼块状金币大小不一、厚薄不等;虽以斤为计算单位,但也可减凿分散使用;重量各有差异,且黄金纯度各有高低;因此,笔者认为,根据南昌海昏侯墓中所出土的刻有“中”、“下”字的金币,应该与其本身厚薄度、重量度以及黄金纯度有关。刻有“上”字的金币应为国家统一发行的流通货币;刻有“中”、“下”字样的金币应与其厚薄度、含金量不同有关。当然,这些金币的流通在当时社会的上层阶级中比较普遍。在此之前,基于西汉和东汉金币储量落差大的问题,有人就已怀疑西汉史籍中的“金”是否都是黄金。《汉书·食货志》记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禀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前累万巨,贯朽而不可校”。《汉书·王嘉传》也记载:“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出内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等等,以上这些西汉府库的积储,只是厌不其烦地只记载铜钱而不涉及黄金。与此相反,在王侯功臣的封赏中,中央政府经常可以从府库中取出大量的黄金,有的动辄数万斤,最多的甚至可以达到五十万斤之多,按照这一举措而言,西汉府库中存在大量黄金,但在政府材料积储的计算中,却以铜钱为计,这不得不使人怀疑西汉所谓的大量存在的黄金到底是“真正的黄金”还是“以部分铜替代部分金”。倘若西汉真的以“部分铜”替代“部分金”,那就印证了东汉黄金突然“消失”的现象。

2.2 对“上”、“中”、“下”字含义的推测二

考古发现的汉代金币,多数出土于墓葬中,少数出土于窖藏或遗址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土于诸侯王的墓葬中。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众多金币与金器可推知,在汉代上层人物墓葬的随葬品中,做工简易的金饼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就目前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除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金饼在数量上或者重量上达到相当的程度之外,多数墓葬随葬的金币均较少,这与其墓主人有很大的关联;因此,笔者认为,带有“上”、“中”、“下”字样的金币正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特殊性。早在秦朝时金币已为国家法定推行的一种币制,到了汉代,由中央统一铸造金币,称其为“上币”且统一发行于各个区域进行流通,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刻有“上”字样的金币应为国家所赐,代表着象征着“皇权”,刻有“中”字样的金币应象征“藩国王权”,刻有“下”字样的金币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再低一级别,最终结论有待考证。

3 结语

我国用黄金作为支付手段始于楚国,伴随着国家的统一,黄金货币的流通越加普遍。总而言之,从墓葬出土黄金货币以及对其分析的结论来看,黄金货币不完全属于市场上广泛流通的货币。在汉代,它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紧密相连。它用于颁赐诸侯王、诸侯王向皇帝进奉;或用于赎罪及较大数额的交易等。黄金及金币更多地充当着被贮藏的角色,同时以满足贵族日常生活消费为大宗。

注 释

①安志敏:《金版与金饼——楚汉金币及其有关问题》,载《考古字报》,1973年第2期。

②钱剑天:《秦汉货币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③广西博物馆:《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④李正德,傅嘉仪,晁华山:《西安汉上林苑发现的马蹄金和麟趾金》,载《文物》,1977年第11期。

⑤王丕忠,许志高:《咸阳市发现马蹄金和麟趾金》,载《考古》,1980年第4期。

⑥《汉书·武帝纪》太始二年文后唐人颜师古注:“今人往往于地中得马蹄金,金甚精好,而形制巧妙。”宋《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载:“襄、随之间。故春陵。白水地,发土多得金麟趾,褭蹄。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

⑦山西省文管会:《太原东太堡出土的汉代铜器》,载《文物》,1962年第4、5合期。

参 考 文 献

[1] 班固.汉书·武帝纪[M].

[2] 秦晖:汉“金”新论[A].历史研究,1993(5).

[3] 黄启善.广西汉代金饼初论[J].区域金融研究,199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